春草宮懷古

《春草宮懷古》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發出昔人不可見而春草依舊的感慨;後兩句詩人展開聯想,轉入對歷史的回顧和思考中,就春色芳草的點染來抒發懷古之情。全詩從芳草春色入筆,以景寫情,結句不僅補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詩意進入了一個迴環往復的奇妙境界之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草宮懷古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劉長卿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春草宮懷古1
君王不可見2,芳草舊宮春。
猶帶羅裙色3,青青向楚人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春草宮:宮殿名,隋煬帝於揚州所建十宮之一。故址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境內。
2.君王:指隋煬帝。
3.羅裙色:代指草的綠色。見芳草而憶羅裙,以其同色也。杜甫《琴台》:“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後五代詞人牛希濟在《生查子·春山煙欲收》中又有“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之句,思路略同。
4.楚人:江都舊為楚地,故稱當地人為楚人。

白話譯文

隋煬帝已經不可得見了,宮裡的芳草卻和舊時一樣逢春而長。
還是和昔日宮女們羅裙一樣的綠色,青青的芳草心意仍向著楚人。

創作背景

《嘉靖惟揚志》卷七載:“歸雁宮、回流宮、九里宮、松林宮、楓林宮、大雷宮、小雷宮、春草宮、九華宮、光汾宮”,“皆隋煬帝所建。劉長卿、鮮于侁俱有詩。”此詩蓋劉長卿駐揚州時所作,為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秋至大曆三年(768年)春之間。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春草宮以春草命名,可見此地春色芳草之濃盛。此詩也正是從芳草春色入筆,就春色芳草的點染來抒發懷古之情。
自然的規律是嚴峻無情的,歷史的法則是嚴峻無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煬帝終被人民前進的激浪吞沒。面對久已消沉的隋宮廢殿遺墟,詩人在首句發出“君王不可見”的感慨,這既是對歷史法則的深刻揭示,也同時深含著對暴君隋煬帝的鞭答。昔日豪華的樓台亭閣,現在只能看見茂盛的“芳草”在“舊宮”廢墟中迎著春日瘋長著,“芳草”是作者在詩中展示的最顯著最明亮的可見物,這是緊扣詩題“春草宮”而來的,“芳草”二字不僅僅形象地展示出昔日“春草宮”今貌,而且也十分巧妙地把傷今懷古的主題自然順暢地引入了自然的法規和歷史的法則序列中。“春草宮”雖然在歷史的進程中成為廢殿遺墟,但一年一度草木枯榮,春色依然濃烈地妝扮著這裡。
而三四句中,“羅裙色”是從第二句中的“芳草”聯想而引出來的,“芳草”在春色中的艷麗和花枝招展,自然使人想起昔日這裡宮妃羅裙顏色,“猶帶”從語法上來看,把“芳草”與“羅裙”進行了自然地承上啟下式的連線,而更主要的是把讀者的思路,從眼前所見之景物而一下子轉入對歷史的回顧和思考中去,從詩意上緊緊地扣住了“懷古”的詩題,結句“青青向楚人”,又從歷史的回顧中回到眼前“青青”的“芳草”,春回人間青青的芳草,隨意根植生長在楚地,它的心意還是向著“楚人”的。昔日春草宮所在的江都古為東楚地,所以詩人把這裡的人稱為“楚人”,這自然是從“懷古”的角度,把筆鋒擴展得很遠,伸到歷史的深層中去了。人民是歷史的主人,自然歷史前進的軌跡是向著人民心愿的。詩人在這裡把“青青”的“芳草”擬人化,是為請出這裡的自然景物作證,來闡明歷史前進的嚴峻軌跡。
年年春意宛然,而惟不見當年的隋煬帝,結句不僅補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詩意也進入了一個迴環往復的奇妙境界之中。

名家點評

明·徐用吾《精選唐詩分類評釋繩尺》:只一“楚”字,便有無限意味,且“芳草”三句一意直下,長卿真是五言長城也。
清·徐增《 說唐詩》:君王建此宮時,取名春草者,以為春草長生,萬年有此。曾幾何時,君王遂辭此宮而去,而宮已舊矣。然春不以舊宮而不來,芳草亦不以舊宮而不生,每到春時,闃其無一人,君王已不得有此宮,乃芳草居然而有之,真為春草之宮矣,那可使君王見之!“不可見”,非嘆舊宮已非昔年,不可復見君王之面,是嘆君王倘在今日,不可見此舊宮之春。賢勿錯看去也。當君王在時,宮女如花,布滿宮中,今此地生出草來,猶帶羅裙之色。然當時曳羅裙者,其意爭向著君王,而孰知今日,芳草雖生舊宮之地,而意則向楚之人矣不勝慨嘆。
清·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隋官台榭久付消沉,廢殿遺墟,剩有年年芳草猶學當日宮妃羅裙色,似依戀楚人。時異代移,誰復踏青荒圃,憑弔故宮耶?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亦弔古之詞。第三句從第二句“芳草”引出,因草色與羅裙同而想見昔日之宮人,故曰“猶帶”。又因今日之草色青青,但向楚人,補足首句之意,詞意迴環入妙。江都故東楚地,故曰“楚人”。

作者簡介

劉長卿(709一約780年),字文房,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人。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進士。曾任轉運使判官,後被貶為潘州南巴尉。又任睦州司馬,官終隨州刺史。劉長卿和杜甫同時,比元結、顧況年長十多歲,但其創作活動主要在中唐。他的詩氣韻流暢,音調諧美,善於運用簡淡的筆觸,表現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念和感覺。他的近體詩,婉曲多諷;七律,尤以工秀見稱;五言律詩,當時更負盛名,自詡為‘‘五言長城”。其作品缺乏雄渾蒼勁的風格氣派,和中唐詩風更接近。有《劉長卿詩編年箋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