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美鄉

春美鄉

春美鄉位於福建省德化縣西部,距離德化城關57公里,與湯頭鄉大銘鄉美湖鄉大田縣湖美鄉華興鄉濟陽屏山等鄉鎮交界。設7個村民委員會,有114個自然村落,76個村民小組。全鄉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16—18℃,無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3211公頃,常住人口312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春美鄉
  • 別名:春美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德化縣
  • 下轄地區:轄7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春美村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500
  • 地理位置德化縣西部
  • 面積:13211公頃
  • 人口:3120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廣濟橋獅子岩
  • 車牌代碼C
  • 民族漢族回族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基礎設施,科教文衛,經濟概況,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據《德化縣誌》載,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析福州都督府侯官等縣部分地域置尤溪縣,春美屬尤溪縣進城鄉。後漢乾祐元年、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劃尤溪縣南部常平鄉、進城鄉歸德化縣,春美隨進城鄉歸屬德化縣。宋代,德化縣設5個鄉,下轄10里11團,春美屬進城鄉湯泉上團。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德化縣編為5個鄉、下轄1隅8里10團1都,春美大部分村屬進城鄉湯泉上團、一部分村屬湯泉下團;永樂十年(1412年),德化縣行政區調整為1隅4里8團,春美屬湯泉上團;天順六年(1462年),德化縣劃為1隅2里6團,春美仍為湯泉上團。清代初期,行政區域仍依明制。康熙十八年(1679年),德化縣設8里轄39社,春美屬湯泉里豐厚社。
民國初期,德化縣地方政局動盪,民軍割據,政令不行,縣以下未建政區。民國23年(1934年)德化縣劃為4個區43個聯保251個保2167個甲,區設區公所25年改區署,春美屬第四區,時稱雙翰鄉。民國28年(1939年)德化縣設4個區署轄15個鄉鎮,春美屬第四區,時稱雙春鄉。民國32年(1943年),德化縣改編為12個鄉鎮,春美屬雙陽鄉(駐雙翰)有雙翰、十八格、閣台、割德尾4個保。民國36年(1947年),德化縣分為4個區、12個鄉鎮、118個保,春美屬第四區雙陽鄉,有雙翰、上春、古春3個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德化縣行政區域多次調整。1950年,德化設5個區、轄12個鄉鎮,春美屬第五區雙陽鄉。1951年,德化設7個區,轄1個鎮、54個鄉,春美屬第五區,分設雙翰、古春、上春、尤床4個鄉。1955年,德化縣設9個區,轄129個鄉鎮,春美屬第五區,設雙翰、古春、尤床、上春、新閣5個鄉。
1958年,德化縣撤銷區建制,設31個鄉,春美設雙翰、尤床2個鄉;同年10月,德化縣成立8個人民公社,春美成立雙翰人民公社,下轄上春、古春、雙翰、瓊溪、尤床5個生產大隊。1960年,德化縣調整為5個公社,雙翰公社撤銷、併入赤水人民公社。1961年,春美從赤水人民公社析出,重新建立雙漢人民公社。轄雙翰、古春、梁春、上春、春美、新閣、尤床7個生產大隊。1981年10月,雙漢公社更名為春美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春美鄉。

行政區劃

春美鄉轄古春村梁春村上春村春美村新閣村尤床村雙翰村7個行政村。

基礎設施

春美鄉交通比較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泉州至三明公路的一條主幹道,通過境內3個村,不僅村村通公路,而且在2005年將實現村村鋪設水泥路,目前,全鄉公路里程達80多公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環鄉公路網。境內山澗、溪流交錯,水力資源相當豐裕,近年來該鄉加大水力資源開發力度,現已建成了小型水電站7座,總裝機容量1.7萬千瓦,其中洪畸坂電站和上春電站裝機容量分別為1萬和4000千瓦。據勘探,境內有豐富的銅、磁、鐵、鉀長石、錳、瓷土等礦藏資源,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儘快發揮地下資源經濟效益。

科教文衛

春美雖地處德化縣西部邊陲,卻是西部的貿易中心。清代曾在雙翰設立雙翰市,建國後又在大田毗鄰的十八格設立墟場,兩縣接壤地區土特產在這裡交易集散,貿易交流較為頻繁,1991年又在上春洋設立墟場,五日為一墟,貿易量與日俱增。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發展較快,擁有初級中學l所,完小6 所,教學點1 個,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鄉設立旅港人士顏純炯、顏純清獎學助學基金會,幫助解決部分貧困家庭子女的上學問題,鼓勵春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鄉設有衛生院,全鄉各村有6個甲級衛生所,為民眾提供方便的醫療衛生服務;文化站、廣播電視站、電影隊等文化娛樂設施齊全。

經濟概況

春美鄉是個群山起伏、丘陵遍布的山區,主產水稻、甘薯、馬鈴薯。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6290萬元,農業產值4470萬元,工業產值1820萬元,企業產值3600萬元,鄉財政收入2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44.4元,糧食總產量4625噸。農業綜合開發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2004年末果園面積3722畝,全鄉規模種植黃花菜、油茶和杜仲、厚朴等藥材,並逐步走向基地化。其中黃花菜是春美鄉著名的土特產,“十八格”商標的黃花菜遠近聞名,產品暢銷海內外,2004年先後通過省級無公害產地和產品認證,現有黃花菜1.1萬多畝,年產乾花數百噸。油茶是春美鄉的另一種特色產品,全鄉現有油茶林8000畝,春美茶油深受廣大客戶的青睞。以飼養雞、鴨、豬、羊、塞北兔為主的養殖業已形成規模,是當地民眾增加收入的主導產業之一;春美鄉生態保持良好,全鄉擁有山地面積19.8萬畝,其中林地面積16.86萬畝,生態公益林4.5萬畝,林木蓄積量57.5萬立方米,林業生產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旅遊資源

廣濟橋位於雙翰村,又名水尾橋、雙翰橋亭。廣濟橋橫架於古木參天的雙翰村水尾峽谷之間,官道稱它為風雨橋。這座歷盡淪桑的古橋始建於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該橋兩邊橫置一座座板椅,直豎一條靠背椅,可供行人休息、避雨、納涼時息坐,橋中頂仿宮殿建築,搭個小巧玲瓏的藻井工藝清湛,獨具一格而聞名遐邇。橋廊屋頂蓋青瓦片,中央再起一座歇山式小殿樓,猶似空中瓊樓仙閣,壯麗非凡。這座橋歷經500個春秋的古橋建築,至今完好無損,成為勝跡。
春美鄉
獅子岩又名獅峰岩,始建於南宋淳熙己酉年(1189年),距今已有800多年,該岩寺為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古樸古香,富有宋代古剎建築風格。該岩周圍布滿奇觀,神話多多,有“世外桃源”之稱的獅喉,有自然伸縮的“獅舌”,還有“仙人跡”、獅子寨、千年羅漢松、方竹、“樹中樹”等等,招來無數文人墨客至此領略旖旎風光,借景賦吟。該岩1942—1945年曾建立中共地下交通站,一度成為德大邊委與省委機關聯絡中心。
春美鄉
遊覽勝地獅子山風景秀麗,南宋淳熙年間始建獅子岩,經2003年重新修繕,古樸典雅;明嘉靖元年始建的雙翰鯉中村廣濟橋,1974年由鄉村民眾、旅居馬來西亞的部分華僑捐資修繕,古色古香,保留完整;200多年歷史的“十八格”古官道,遠近聞名;蒲壽庚後裔制陶坊,原始手工制陶,體現了少數民族勞動風格;樹齡數百年的新閣大葉錐、古大杉樹以及千年羅漢松,吸引來客留步觀賞;獨具特色的黃花菜、杜仲、厚朴基地是當今時尚領略“田園風光”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