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至戰國初斜從厚格式青銅劍是一件春秋末至戰國初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末至戰國初斜從厚格式青銅劍長29.5厘米,寬4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末至戰國初斜從厚格式青銅劍
- 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 所屬年代:春秋末至戰國初
- 長度:29.5厘米
春秋末至戰國初斜從厚格式青銅劍是一件春秋末至戰國初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末至戰國初斜從厚格式青銅劍長29.5厘米,寬4厘米。
春秋末至戰國初斜從厚格式青銅劍是一件春秋末至戰國初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春秋末至戰國初斜從厚格式青銅劍長29.5厘米,寬4厘米。...
春秋末至戰國初斜從厚格式青銅劍 春秋末至戰國初斜從厚格式青銅劍是一件春秋末至戰國初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春秋末至戰國初斜從厚格式青銅劍長29.5厘米,寬4厘米。
古越閣吳王夫差劍 劍通長58.3厘米、格寬5.5厘米,造於春秋晚期。劍作斜寬從厚格式。劍身寬長,近鋒處收狹明顯。雙刃呈弧形,中起線,兩從斜弧。厚格作倒凹字形,飾獸面紋,鑲嵌綠松石。圓莖,莖上有兩道凸箍,箍上有極細的凹槽,內遺存有少量的綠松石。圓盤形首,鑄有多圈險細的同心圓凸棱。此劍...
夫差劍 以下兩件吳王夫差劍是春秋末戰國初所制青銅劍的代表性製品。其一出土於湖北襄陽蔡坡12號墓中,劍首殘缺,劍柄為圓筒形,劍鋒鍔已腐蝕.殘長37厘米、寬3.5厘米,配有漆木鞘,劍身鑄有篆書陰文二行10字:“攻玫(敔)王夫差自乍其元用”,出土時劍在鞘內。其二出土於河南輝縣東南的戰國墓區,劍身寬5...
在春秋戰國時期,鼎是最重要的禮器,有一套嚴格的用鼎制度。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最多用兩鼎。只有楚國是用升鼎來顯示身份地位高低的。郭莊楚墓一號墓中,只發現了4個升鼎和一個鼎腿(算做5個升鼎),但從5個鼎擺放的位置來看,中間存在著空當,人們推測墓中原來曾有7件升鼎,有兩件已被...
以青銅文化為核心,是古滇青銅時代文明的標誌和代表。此外,元代觀音洞壁畫、石將軍山北方天王石刻像、佛教聖地盤龍寺等文物古蹟也充分印證了晉寧是滇文化的發祥地,雲南青銅文化的中心。石寨山 位於晉寧縣上蒜鄉石寨村西面,又名鯨魚山。山高33米,南北長約500米,東西最寬處200米。是戰國至漢代滇王及其家族臣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