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第六卷·百家爭鳴》是[韓]孔元國著,喻顯龍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戰國·第六卷·百家爭鳴
- 作者:[韓]孔元國
- 譯者:喻顯龍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定價:52.80 元
- ISBN:9787542679451
《春秋戰國·第六卷·百家爭鳴》是[韓]孔元國著,喻顯龍譯。
《春秋戰國·第六卷·百家爭鳴》是[韓]孔元國著,喻顯龍譯。...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是2021年3月2日河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何薇。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以故事的形式梳理出春秋、戰國時期這段歷史的發展脈絡。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次的分裂時期,也是中華文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一個時期。它同時還醞釀著新的生產方式,這一時期誕生了許多影響後世的縱橫家。本書...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家族流派之間爭芳鬥豔的局面。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據《漢書· 藝...
各國有權勢的大臣也多養士為食客,這些食客或為主人出謀劃策,奔走遊說;或代主人著書立說,如信陵君之編《魏公子兵法》,呂不韋之編《呂氏春秋》等。士的地位空前提高,推動了學術文化的發展。當時諸子並起,代表不同階級、集團的利益,他們議論時政,闡述哲理,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盛況。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之間...
這些學者們互相爭辯、詰難、吸收,成為真正體現戰國“百家爭鳴”的典型。更為可貴的是,當時齊國統治者採取了十分優禮的態度,封了不少著名學者為“上大夫”,並“受上大夫之祿”,即擁有相應的爵位和俸養,允許他們“不治而議論”(《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不任職而論國事”(《鹽鐵論·論儒》)。因此,...
自此,中國古代學術界都依從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呂思勉在《先秦學術概論》一書中再增“兵、醫”,認為:“故論先秦學術,實可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小說、兵、醫十二家也。”中國歷史上,西周以前“學”在官府,東周以後“學”逐步走向民間。春秋戰國時代,王權衰落,諸侯...
至戰國時期,齊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和百家爭鳴的策源地,繼承弘揚管仲思想的一批稷下先生形成了管仲學派。管仲學派兼重法教的法治思想成為先秦法家學派的最高成就。三晉法家 在我國,法學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是社會變革時期的一次思想上的大辯論,這次大辯論基本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