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子仲姜盤

春秋子仲姜盤

春秋子仲姜盤是春秋早期青銅器,出土于山西,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春秋子仲姜盤高18厘米,口徑45厘米,重12.4千克,盤內裝飾了浮雕和立雕的各種水生生物,魚、龜、蛙、水鳥一應俱全,每個圓雕動物均能原地作平面360度的旋轉。內壁鑄有銘文六行三十二字。

春秋子仲姜盤體現了春秋早期極高的製作工藝水平,是一件世所罕見的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春秋子仲姜盤
  • 出土地點:山西
  • 館藏地點:上海市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 所屬年代:周
  • 級別:一級文物
  • 類別:青銅器
  • 所屬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 所屬地區:上海
文物特徵,流傳歷史,製作技術,文物鑑賞,文物價值,重要展覽,外界評價,文物相關,

文物特徵

春秋子仲姜盤通高18厘米,直徑45厘米,重12.4公斤,折沿,淺腹,圈足,圈足下置三隻立體爬行猛虎,老虎身體側面與圈足邊緣相接。盤壁兩側設有一對寬厚的附耳高聳,其外側裝飾有雲紋。盤的前後各攀有一條立體曲折角龍,龍頭聳出盤沿,曲體卷尾,攀緣於盤腹之外壁,作探水狀;腹壁裝飾著變形獸體紋。盤內裝飾了浮雕和立雕的各種水生生物,魚、龜、蛙、水鳥一應俱全,每個圓雕動物均能原地作平面360度的旋轉。
內壁鑄有銘文六行三十二棗糠訂字:“隹六月初吉/辛亥大師作/為子中姜沫/盤孔碩且好/用祈眉壽子子/孫孫永用為寶”。
春秋子仲姜盤
春秋子仲姜盤

流傳歷史

春秋子仲姜盤早年出土後就不幸流失國外。後被香港太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葉肇夫在澳門古玩店發現,於是葉肇夫以重金購得並收藏。1997年6月11日,葉肇夫將春秋子仲姜盤捐贈給國家。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製作技術

春秋子仲姜盤的製作使用的是分鑄技術,可是要在盤底層中嵌進這批動物極其微小殃祝漿之底軸,並且還要垂直,保證不被卡住,讓每隻動物作360度旋轉,所以在合范澆灌銅液的時候,盤與軸的接觸之處僅能容納一層非常薄的泥料,在銅液高溫澆鑄時使泥料不會脫落,而且使盤底又不能滲漏,此種高難度之鑄造技藝,在此盤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文物鑑賞

春秋子仲姜盤整器風格質樸渾厚,圈足下置三隻立體爬行匪酷料應猛虎,老虎身體側面與圈足邊緣相接。盤壁兩側設有一對寬厚的附耳高聳,其外側裝飾有雲紋。盤的前後各攀有一條立體曲折角龍,束勸龍頭聳出盤沿,曲體卷尾,攀緣於盤腹之外壁,作探水狀。
此盤絕妙之處在於盤內所鑄31個水生動物,其中有11個是圓雕,可在盤底作360度旋轉,其他20個是淺浮雕。這31個裝飾物在盤內排列成5周,中心是一隻圓雕的雄性水禽,頭上有冠,將其圍著的第一周是浮雕的兩隻青蛙和兩隻烏龜,相互交錯;第二周是圓雕的4尾魚;第三周是浮雕的4隻青蛙和4隻烏龜,交錯排列;第四周是4隻圓雕雌性水禽,頭上無冠;第五周是7尾浮雕的魚和4隻圓雕作蹲伏狀的青蛙,同樣是交錯排列,其中一隻青蛙遺失,旁邊有銘文。可以想像,當使用者在盥洗時,水從手上流下,衝擊到盤內的小動物上,這些動物隨機不停旋轉,奇妙悅人。值得注意的是,其裝飾所刻畫的龍、虎、水禽等圖案與西周時期的禮器風格有很大不同,由猙獰變得調皮可愛,繼承了西周晚期青銅器“玩器”的風格,可以說其標誌著春秋早期一種新的禮器文化風格的正式形成。

文物價值

春秋子仲姜盤內能夠在平面旋轉的小動物平均長度只有6.5厘米,對於春秋早期青銅器鑄造技術的進步提供了重要實物例證。這件精美的青銅盤銘文書體工整,文字精煉簡要,並且有許多用語用韻異常精妙,整篇銘文是學術價值極高的史料。銘文內容說明東周時期,聯姻作為大國之間結盟的一種手段,不僅發生在國與國之間,而且在大國的貴族之間也有所見,說明當時跨國聯姻已超出政治目的,成為上層社會的一種風尚。
春秋子仲姜盤
銘文拓片

重要展覽

2017年10月28日至2018年4月30日,春秋子仲姜盤在希臘雅典衛城博物館的特別展覽“來自上海博物館的珍寶”中展出。

外界評價

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跋子仲姜盤》:“一般認為春秋早期是青銅鑄造技術停汗捉厚朽滯或退步的時期,子仲姜盤的鑄造技術,體現了這個時代鮮為人知的新的技術高度連懂射……現存無數的商周銅器中難有其匹,是一件世所罕見的奇物。”

文物相關

盤為古代承水器,用於盥洗,商周時代宴饗用之,宴前飯後要行沃盥之禮,《禮記·內則》曾記載“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沃盥之時盤匜(或盉)相需為用,即用匜(或盉)澆水在手上,以盤承接棄水。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盉盤坑院殃相配,西周晚期至春秋戰國則多流行匜盤相配。
與春秋子仲姜盤成組的春秋子仲姜匜,為美國紐約人私藏,唯銘文“沫盤”作“沃匜”,余相同。

重要展覽

2017年10月28日至2018年4月30日,春秋子仲姜盤在希臘雅典衛城博物館的特別展覽“來自上海博物館的珍寶”中展出。

外界評價

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跋子仲姜盤》:“一般認為春秋早期是青銅鑄造技術停滯或退步的時期,子仲姜盤的鑄造技術,體現了這個時代鮮為人知的新的技術高度……現存無數的商周銅器中難有其匹,是一件世所罕見的奇物。”

文物相關

盤為古代承水器,用於盥洗,商周時代宴饗用之,宴前飯後要行沃盥之禮,《禮記·內則》曾記載“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沃盥之時盤匜(或盉)相需為用,即用匜(或盉)澆水在手上,以盤承接棄水。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盉盤相配,西周晚期至春秋戰國則多流行匜盤相配。
與春秋子仲姜盤成組的春秋子仲姜匜,為美國紐約人私藏,唯銘文“沫盤”作“沃匜”,余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