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記憶(隨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春天的故事》是作者楊成鑫2014年創作的隨筆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天的故事
  • 創作年代:2014年
  • 作品出處:邱縣政府公眾信息網
  • 文學體裁:隨筆
  • 作者:楊成鑫
進入陽春三月,天氣晴朗,重複走在三點一線上班的那條馬路上,看著房前屋後樹梢上的片片嫩芽,我的思緒回到了兒時那個生我養我育我的村莊,那座四合院,那口老井,那幾棵榆樹槐樹椿樹……去找尋失去的童年記憶:和男小夥伴們無拘無束捉迷藏,玩老鷹捉小雞;和女小夥伴們“玩過家家”,背著書包上學。還有那流失的青春和苦澀的初戀,如春天的天空,藍天萬里無雲。世見萬物千變萬化,惟一不變的是老家窗前那棵掉了皮既能當梯子用、又能當玩具玩、爬上爬下的棗樹……我是故土上的那株無名小草,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吸取著黃土地中的營養。
小時候,街南我家新蓋的院子裡栽滿了榆樹,每當春風吹來,金黃的榆錢一串串 地綴滿枝頭。調皮的我會爬上樹梢摘下,然後用影壁前那口老井裡的水洗乾淨。奶奶會用面盆將榆錢和面攪和成麵團,我拉著風箱把大鐵鍋燒開水,等著奶奶將做好的麵團放在蒸籠上蒸成飯。小時候可能是聽了奶奶說吃了榆錢就有“余錢”娶媳婦的話,直到現在心裡還有淡淡的榆香蒜香醋香。現在再也吃不出兒時的味道。
而街北,老家那棵老祖宗移民時栽下的老槐樹,春天裡開出一串串潔白的槐花,綴滿樹枝,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小時候坐在奶奶懷裡,聽奶奶講紅蟲吃人還有老毛鬍子的故事,下學後 順著影壁牆爬上老槐樹,摘下一串一串的槐花,而後用扁擔挑著鐵皮水桶,去村東那口流傳著楊二愣降服大水蟒為民除害的橛桿子井(楊家井)挑水。然後帶著奶奶的囑咐,做著長大當大官,娶白媳婦的美夢,去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奶奶做好了帶著槐花香的飯,等爹娘回家一起吃。
那個時候的春天,我家院子是春的“集錦”。還有香椿芽,靠窗的那棵,每年穀雨前後,準時發芽。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摘下嫩芽,再和家裡老雞下的蛋攪和攪和,一道經典的香椿炒雞蛋就成了。至今,從 老家到今天的新家,遷徙三十多華里,院裡又種上了香椿樹,那會是兒時的續集。
春天會給我們多少驚喜呀,莊稼地里,正是曲曲菜、灰灰菜、馬蜂菜、掃帚菜,外加紅薯葉大行其道的時候,也是我挎著書包,唱著賣報歌,去村東南窯邊小廟旁彎腰蹲下滿地摘菜的時候。村西老沙河兩岸,也留下我和小夥伴們歡天喜地的笑聲還有足跡。時間定格在中原腹地,一個建村於漢代的寨子,至今村里仍流傳著商湯王駐蹕此村,戰馬暴死,村名斷氣寨,後演變為前段寨的故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莊。路上汽車的喇叭聲,把我從思緒里拉回來,但願明年後年大後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我會變成家鄉的一棵麥子、一棵玉蜀黍,或一棵黍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