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Star Trek),又稱為《星際迷航:原初系列》(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是由美國德西路工作室於1966年製作的科幻電視連續劇。由吉恩·羅登伯瑞編劇,威廉·夏特納、倫納德·尼莫伊等領銜主演。該片講述了23世紀時,星際聯邦的一艘星艦企業號在銀河系內,四處遨遊探險的故事。本片於1966年9月6日在加拿大CTV電視台首播,隨後於1966年9月8日在美國NBC電視台播出。《電視指南》(TV Guide)將它評為“史上25大人文電視劇”的第一名,之後更陸續制播了5部衍生電視系列劇以及13部電影。金氏世界紀錄大全更將它列入有最多衍生作品的項目。
《原初系列》的試播章節一開始是提供給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電視網,但是他們回絕了,改而選擇較為主流的艾文·亞倫製作的《太空迷航》(Lost In Space)。接著《原初系列》被拿到了全國廣播公司(NBC),一開始NBC也是回絕,認為它太花腦筋而且缺乏動作場景。然而NBC高層對於這個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做出了極為不尋常的決定,希望能夠拍攝第二個試播章節——“前人未至之境”(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原先第一個試播章節里的角色只有斯波克(由倫納德·尼莫伊(Leonard Nimoy)飾演)仍然出現在第二個試播章節里,原始的航員也只有2位(瑪婕爾·巴雷特(Majel Barrett)和尼莫伊)有在之後的系列電視劇里出現。值得注意的是,原先星艦上的女性大副角色在第二個試播章節里也換成由男性來擔任。雖然第一個試播章節從未以原先的版本公開播映過(《原初系列》的電視劇DVD裡面才公開發行),製作小組很聰明地在之後的某一集裡“回收利用”了它的許多片段。
羅登貝瑞的製作團隊裡面有2個關鍵成員,一個是藝術指導馬特·傑佛瑞斯(Matt Jeffries)和服裝設計威廉·瓦·西斯(William Ware Theiss);傑佛瑞斯是企業號的設計者,他的貢獻非常重大,所以他的名字也成為星艦設計的一部分而永垂不朽。就是所謂的傑佛瑞斯管道,每一艘聯邦星艦的設計上都會有這個部分。西斯創造了企業號的制服,以及為每個女性客串角色們設計美麗性感的戲服。之前為迪士尼工作的藝術與雕刻家張瓦(Wah Chang),也受僱設計製作小道具;他創造了翻蓋式通訊器,三錄儀(tricorder,“感知—紀錄—計算”三種用途),以及從傑佛瑞斯的原始設計改進而成的光線槍。
在劇本寫作方面,《原初系列》另一個著名的地方是第一個聘用當代具有引領地位的科幻作家,例如哈冷·愛利森(Harlan Ellison)),以及已有地位的電視劇作家來撰寫劇本的科幻電視系列劇。系列電視劇劇本編輯桃樂絲·方塔那(Dorothy C. Fontana,原先是羅登貝瑞的秘書)也是《原初系列》之所以成功的另一個要角——她編輯了大部分集數的劇本,也寫了約十幾集的劇本,不過她的貢獻在當時被大大地輕視了。她繼續為《下一代》第一季撰寫了幾集的劇本,不過她在第二季開始前離開了,後來也對新電視劇的方向、羅登貝瑞對電視劇的支配、以及他把電視劇成功的功勞全部歸於自己的這幾點多所批評。
《原初系列》較傑出的幾集包括:“獸籠”(The Menagerie,唯一分成上下集的章節,由羅登貝瑞親自編劇,並且使用了當初未播映的試播章節“牢籠”(The Cage)的部分影片)、“The Trouble with Tribbles”(由戴維·傑洛德(David Gerrold)編劇)、“永恆邊界之城”(The City on the Edge of Forever,編劇哈冷·愛利森(Harlan Ellison))、“黑暗中的惡魔”(The Devil in the Dark,編劇吉恩·康(Gene L. Coon))、以及“恐怖平衡”(Balance of Terror,編劇保羅·施耐德(Paul Schneider))等等。雖然《原初系列》大多數章節都具有獨立性,不過整個系列電視劇里還是有幾個著名的主題。可以說,最重要的是探索1960年代美國的幾個主要議題,像是性別歧視、種族主義、民族主義、和全球性戰爭等等。羅登貝瑞相信,給予新的觀點,民眾們在他們自己的生活里看待這些議題的方式也會大大地不同。但是有些評論家指控他為左派宣傳。
舉例來說,某幾集的《原初系列》,例如“蘋果”(The Apple)以及“執政官回歸”(The Return of the Archons),既微妙又清楚地顯示出反宗教的題材。而另外幾集例如“麵包和馬戲團”(Bread and Circuses)和“奧米加榮耀”(The Omega Glory)則是更公開地讚揚宗教與愛國的題材,不過某些人認為,像這些普遍被認為劇本差和不可置信地爛的幾集,不過是羅登貝瑞試著迎合傳統、主流美國意識,以免遭到審查。然而,重要的是要記得電視網的干涉,大到包括劇本和影片的全面審查,在1960年代是一種常態。而《原初系列》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竄改。許多劇本在NBC審查過後必須再修訂。根據一本關於這個電視劇的書中提到,在“捕人陷阱”(The Man Trap)這一集裡的“鹽吸血鬼”怪獸的血盆大口其實是一個內部笑話,用來諷刺電視網審查員堅持減掉張嘴親吻的戀愛場景的習慣。
《原初系列》另一個知名的地方是它的幽默感,像是斯波克和麥考依好友間針鋒相對的鬥嘴。有幾集例如“The Trouble with Tribbles”、“I, Mudd”、以及“A Piece of the Action”等等均是以喜劇的方式來編寫劇本和拍攝的。這份幽默在後續的電視劇和電影裡稍微減輕了一些,不過在電影《搶救未來》里又大肆運用。
電視劇的主題歌是由亞歷山大·克利基(Alexander Courage)所作曲,雖然有搭配歌詞,但是從來沒用過。這份歌詞曾經刊載在由史蒂芬·懷特菲爾德(Steven E. Whitfield)所撰,1968年出版的《The Making of Star Trek》一書中:
Beyond the rim of the starlightMy love is wandering in starflightI know he'll find in star clustered reachesLove strange, love a star woman teachesI know his journey ends neverHis star trek will go on foreverBut tell him while he wanders his starry seaRemember, remember me.賀伯·搜洛(Herb Solow)與羅伯特·賈特曼(Robert Justman)在他們1996年寫的書中《Inside Star Trek: The Real Story》提到,吉恩·羅登貝瑞沒有告訴作曲者亞歷山大·克利基,私底下寫了這段歌詞,而且也沒有打算要讓它們跟曲一起唱,以便讓他得到歌曲表演版稅的50%。(這個慣例並不是新創的,在音樂出版事業里蠻常見的,不過有些人認為這個有道德上的疑慮。)雖然主題曲的一些錄音版本有搭配歌詞,但是許多人指出,歌詞跟旋律不搭,而且不好唱。
康、寇洛斯、寇(Kang, Koloth and Kor):這3個曾經在“Day of the Dove”、“Trouble with Tribbles”、以及“Errand of Mercy”這3集出現的克林貢人,在24世紀繼續為克林貢帝國服務。他們出現在《星際迷航:深空九號》的一集“血誓”(Blood Oath)里,在這一集康和寇洛斯喪生。寇之後死於自治同盟戰爭里。在《星際迷航5:未來之城》時期的年輕時代的康,之後也在《星際迷航:航海家號》的一集《倒敘》(Flashback)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