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是一本2022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荷】霍弗特·席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系
- 別名:GALAXIEN
- 作者:【荷】霍弗特·席林
- 譯者:莊仲華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
-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40 頁
- ISBN:9787571420161
- 開本:8 開
- 裝幀:精裝
- 商品編碼:13278727
《星系》是一本2022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荷】霍弗特·席林。
星系,別稱宇宙島,源於希臘語的“γαλαξίας” (galaxias),指數量巨大的恆星系及星際塵埃組成的運行系統。星系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參考銀河系,它是一個包含恆星、氣體、宇宙塵埃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星...
仙女星系(英語:Andromeda Galaxy;M31;NGC 224;曾被稱為仙女座大星雲),位於仙女座方位的擁有巨大盤狀結構的旋渦星系,梅西耶星表編號為M31,星雲星團新總表編號位NGC 224,直徑22萬光年,距離地球有254萬光年,是距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仙女星系在東北方向的天空中看起來是紡錘狀的橢圓光斑,是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
星系群,是太空中的星系群體,為尺度在100~200萬秒差距範圍,由相互間有一定關聯的若干星系組成的星系群體。星系群形狀不規則,主要成員為旋渦星系、不規則星系和某些矮橢圓星系,巨橢圓星系和透鏡狀星系則較少。星系介紹 星系一般不單獨存在,有成團的傾向。星系在自成獨立系統的同時,以一個成員星系的身份參加星系...
不規則星系,是指外形不規則,沒有明顯的核和旋臂,沒有盤狀對稱結構或者看不出有旋轉對稱性的星系,用字母Irr表示。不規則星系的直徑約在0.65萬~2.9萬光年之間。在全天最亮星系中,不規則星系只占5%。星系簡介 不規則星系起初並未被列入哈伯序列中,它們雖然也是星系,但既沒有旋渦的結構,也沒有橢圓的形態。
三角座星系(Messier 33/NGC 598),是位於北天三角座內的一個螺旋星系,距離地球約300萬光年,有眾多變星,在本星系群中是第三大的星系,比鄰近的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略小一些,並可能受到仙女座星系的引力約束,但在宇宙中仍可算是一個大的螺旋星系。在良好的觀測環境下,三角座星系能用肉眼直接看見。三角座...
星系的分類,大量星系按一定特徵劃分為若干類別,由M.沃爾夫提出。星系的分類是研究星系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規律的依據。正確的分類,應能表征不同星系之間的內在聯繫。最早的星系分類是M.沃爾夫於1908年提出的。他按照形態將星系從無定形排列到旋渦形,其中也包括了銀河系內的行星狀星雲。1926年哈勃在觀測並證認大量星系...
星系分類(Galaxy classification0),將星系按一定特徵劃分為若干類別的系統。歷史 星系的分類是研究星系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規律的依據。1926年E.P.哈勃在觀測並證認大量星系的基礎上,建立了星系按形態分類的系統。1940年以後,隨著照相巡天觀測的開展,各種星系的觀測資料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方面,...
河外星系,是指在銀河系以外,由大量恆星組成星系。因為距離遙遠,在外表上都表現為模糊的光點,因而又被稱為“河外星雲”。河外星系與銀河系一樣也是由大量的恆星、星團、星雲和星際物質組成。人們又觀測到大約10億個同銀河系類似的星系。按照它們的形狀和結構,可以分為:旋渦星系、棒旋星系、橢圓星系和不規則...
星系演化史 在宇宙大尺度結構的研究中,星系只是被看作一個質點,它本身沒有什麼變化可言。但從星系內部看,也有自己的演化史。幸虧由於星系離我們十分遙遠和光速的有限性,我們可以通過考察距離不同(因此年齡不同)的星系來研究它們的演化歷程。例如:仙女座大星雲離我們200萬光年,我們今天看到的實際上是它200萬年...
特殊星系(peculiar galaxy)是指形態和結構不同於哈勃分類中正常星系的河外星系。這一類星系的特殊性質主要是因星系核的活動和主星系同伴星系之間的相互擾動造成的。特殊星系可分為類星體、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射電星系、馬卡良星系、緻密星系、蝎虎座BL型天體、有多重核的星系和有環的星系等等。這些星系的命名,有...
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簡寫LMC;又稱大麥哲倫雲,簡稱大麥雲 ),是本星系群中著名的河外星系之一,屬矮星系。它是銀河系眾多衛星星系中質量最大的一個,位於劍魚座和山案座交界處,距離約160,000 光年,直徑大約是銀河系的1/20,恆星數量約是銀河系的1/10(約100億顆)。大麥哲倫星系是本星系...
“三體星系”是一個由三個獨立星系組成的巨大星系團,距地球大約4200萬光年。由於它們是三個獨立星系,它們之間被大量氫氣和暗物質紐帶連線,看起來似乎是連在一起的 “三體星系”。該星系保留了其演化早期的物質組分,可為其演化研究提供依據。簡介 距離地球大約4200萬光年的宇宙深處,存在一個巨大的星系團,在黑暗...
星系碰撞(galactic collision)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碰撞,而是一種引力互動作用。星系碰撞在宇宙中相當普遍,也是星系演化的關鍵。理論發展 星系碰撞在宇宙中相當普遍,也是星系演化的關鍵。但星系碰撞帶來的不是只有毀滅,還有新生。星系碰撞的一種可能的結果,就是星系的合併。當兩個星系發生碰撞,並缺乏足夠動能來讓自己在...
星系形成 星系形成是指宇宙均勻背景上的密度漲落,在引力作用下吸積周圍物質而使密度對比增長,最後形成星系 中文名稱:星系形成;英文名稱:galaxyformation;
恆星系統,為天文學術語。恆星系統或恆星系是指由少數幾顆恆星受到引力的拘束而互相環繞的系統,為數眾多的恆星受到引力的約束一般稱為星團或星系,但是概括來說都可以稱為恆星系統。恆星系統有時也會用在單獨但有更小的行星系環繞的恆星。內容簡介 恆星系統是指由恆星和圍繞它運轉的行星構成的天體系統。系統...
星系是天文學研究浩瀚宇宙天體的一個名詞,星系起源一次宇宙大爆炸,歷時三分鐘,又經過38萬年後演化成現代的星系。星系、星團有無數個,銀河系就包括在其中。組成銀河系的主要是恆星、行星、星雲。恆星大約有三億顆,而恆星是發光發熱星體,發光發熱靠的是裂核反應,譬如:太陽就是一顆恆星,它的化學成份由氫、氦...
塞弗特星系(Seyfert galaxy):活動星系核的一個亞型,是一類中心有明亮恆星狀天體的旋渦星系,由美國天文學家塞弗特研究和命名。與類星體性質相似,是星系核有激烈活動的星系,只是光度比較低。實際上兩類天體是一個完整的序列,是類星體光度較弱時的形態。與類星體的關係仍不清楚,可能是類星體演化的後期階段。基本...
星暴星系(Starburst Galaxies), 是一個星系中有巨大的恆星形成的暴發區,它的特徵是紅外光度明顯高於光學光度。普通的星系比如銀河系也形成恆星,但是形成的速度很慢·而在星暴星系中,恆星的形成是非常劇烈的。如果星暴星系能夠保持穩定,它內部形成新恆星的宇宙氣體消耗的速度非常快。著名的星暴星系有大熊座的M82...
兩種假說在星系形成的時期上觀點比較多、認為它們大約在100億年形成的。宇宙湍流假說在宇宙電漿物質複合以前、強輻射壓可引起湍動渦流。宇宙在早期由原子核、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組成,在溫度降到4,000K以前,處於輻射占優勢的輻射時期,此時在各種相互作用中,引力不居主要地位。當溫度降到4,000K左右,複合時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9日公布了一張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宇宙星系合成照片。這是迄今為止,美方推出的最大一張此類圖片,其覆蓋太空面積約如同一輪滿月大小,比此前人們通過“哈勃”望遠鏡觀測星雲的範圍擴大了150倍,將為科學家研究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的進化過程提供更多珍貴資料。基本簡介 從圖片上看,多數...
星系分類方法是依據星系的共同點和差異點而將其歸類的一種科學方法,也是從星系整體研究星系物理特性和演化規律的重要方法。正確的分類應能體現不同星系間的內在聯繫。1926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率先建立了星系形態分類系統,後經修訂沿用。他將星系分為三大類,即外觀呈橢圓形(包括圓形)的“橢圓...
棒旋星系,是指中間具有由恆星聚集組成短棒形狀的螺旋星系。大約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是棒旋星系。短棒通常會影響在棒旋星系裡的恆星與星際氣體的運動,它也會影響旋臂。棒旋星系的旋臂則看似由短棒的末端湧現。而在普通的螺旋星系,恆星都是由核心直接湧出的;在星系分類法以符號SB表示。星系信息 一種有棒狀結構...
矮星系(Dwarf galaxies)是光度最弱的一類星系﹐在5萬秒差距之外看不到,其絕對星等M 為-8~-16等,有的矮星系是橢圓星系﹐也有的是I型不規則星系。這兩種矮星系都是小的﹐成員星通常也不多。不規則矮星系包含著星族星族Ⅱ的。橢圓矮星系是橢圓星系中質量小的星系。它們與球狀星團很類似﹐二者的不同僅僅在於...
以星系和星系際空間為研究對象的天文學分支學科,研究的對象是我們的銀河系以外的星系(研究所有不屬於銀河系天文學的天體),又稱河外天文學。它的任務是探討星系的結構、運動、起源和演化,星系對、星系群和星系團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和演化聯繫,星系成團現象以及更大尺度的物質分布。星系天文學是現代宇宙學的...
當代天文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層次結構的、物質形態多樣的、不斷運動發展的天體系統。分為:地球 ⊆ 地月系 ⊆ 內太陽系 ⊆ 太陽圈 ⊆ 奧爾特雲⊆太陽系⊆ 本星際雲 ⊆ 本地泡 ⊆ 古爾德帶 ⊆ 獵戶臂 ⊆ 銀河系 ⊆ 銀河系次集團 ⊆ 本星系群 ⊆ 室女座超星系團 ⊆ 拉尼亞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