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窩子——客家話原意即“星星匯聚、休息的山窩”;是
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同盟會
嘉應州主盟人
何子淵的誕生之地,亦是祖屋“順裕廬”之所在地,位於廣東
梅州興寧市石馬鎮馬石鄉。
1910年,黃花崗起義前夕,
中國同盟會早期核心領導人
何天炯,曾在日本東京深情寫下《憶子淵族叔》,將同盟會元老
何子淵喻為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萬世基業的中華帝師
赤松子。
一
愛我幾人同骨肉,哀時無術彌風波。
秋容漸向風前老,詩思偏從客里多;
欲訪故園赤松子,征程十丈競如何!
二
入夜驚心祝並韓,悄然黯淚依欄桿;
滿盤弱肉供強漢,大海微塵唾一官。
腰瘦不因貧病折,髯粗難買世人歡;
那堪阿叔憐才處,青眼於今尚忍看。
星窩子素有“三秀一廩”之美譽,三秀即何賚卿(曾任“同仁學校”校長)、何岫石、何雲階;一廩即
何子淵。民主革命先驅、辛亥革命志士、粵軍第一師上校團長,子淵六弟
何貫中亦誕生於此。
丘逢甲曾數度來到“順裕廬”,參與籌劃潮州黃岡起義等革命活動,並為子淵先生題下淵廬、順裕廬、光漢茶莊等牌匾。大門對聯“順時事業,裕後光前”原跡為丘逢甲所題。
1888年(光緒15年),
何子淵繼1885年創辦的“(宇)
雨南洞國小”之後又在星窩子山嘴創辦了另外一所西式6年制國小——“同仁學校”,學校大門對聯“同人於野,仁者樂也”由子淵請羅斧月題簽。1926年,同仁學校正式更名為馬石國小,校長仍由何賚卿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