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蛇鱔(星帶蝮鯙)

雪花蛇鱔

星帶蝮鯙一般指本詞條

雪花蛇鱔(學名:Echidna nebulosa):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吻部短且呈白色。是一種很美麗的海鰻,無腹鰭背鰭臀鰭均長,常與尾鰭連在一起;各鰭無棘。鰾有時具鰾管;體被圓鱗或無鱗。無中烏喙骨及後顳骨,上匙骨若有則連於脊柱;前頜骨不分離,多與篩骨癒合,形成上頜的前緣;無基蝶骨,通常無續骨。肉食性,在生殖時游離海岸,卵產在很深的水中,產浮性卵,受精卵發育經過變態,仔魚身體透明呈葉狀片。

主要棲息在印度洋珊瑚礁地區的洞穴及岩石裂縫中。在野外,能長到80厘米;大部分在水族箱中飼養的不會超過60厘米。野生的雪花蛇鱔是夜行動物,潛伏捕食魚類及甲殼類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雪花蛇鱔
  • 拉丁學名:Echidna nebulosa
  • 別稱星帶蝮鯙雲紋海鱔雲紋蛇鱔、斑馬海鰻、雪花海鰻、錢鰻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鰻鱺目
  • 海鱔科
  • :蛇鱔屬
  • :雪花蛇鱔
  • 命名者及年代:Ahl, 1789
  • 英文名稱:Snowflake Moray Eel
  • 同義學名:Echidna variegata
  • 同義學名:Gymnothorax boschi
  • 同義學名:Gymnothorax boschii
  • 同義學名:Lycodontis boschi
  • 同義學名:Muraena nebulosa,
  • 同義學名:Muraena ophis
  • 同義學名:Poecilophis nebulosa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地理分布,漁業利用,人工養殖,

形態特徵

雪花蛇鱔最長達100厘米,通常體長在60-90厘米之間。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吻部短且呈白色。僅具臼狀齒,無犬齒,隨著年紀增加,牙齒漸變鈍,齒的列數亦隨年紀而有變異:幼鯙僅一二排;成鯙則可達七列。脊椎骨數120-127。體色斑紋多有變異,但底色通常為白或黃色;前、後鼻管及眼虹彩均為鮮黃色;體側有兩列約 23-27 個黑色的星狀斑。
體無鱗,頭小,口裂大,可達眼後下方。吻短,兩頜具銳利的牙,犁骨、顎骨具牙;舌附於口底;前鼻孔近吻端,呈短管狀。頭部具側線孔,體側無側線孔;無胸鰭;鰓孔小;鰓弓退化。肛門距鰓孔甚遠,位於體中部。為熱帶和亞熱帶海產魚類。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在印度洋珊瑚礁地區的洞穴及岩石裂縫中,是熱帶珊瑚礁海域,珊瑚礁潮間帶最常見到的鰻鱺類。也是一種耐寒的海鱔魚。幼魚喜歡棲息於珊瑚岩礁的潮池中;成魚則遷徙到亞潮帶的水層。

生活習性

雪花蛇鱔性情兇猛,領域性犟。白天的活動性較犟,偶爾會離開棲居的礁穴,外出遊動。以捕捉甲殼類及魚類等為食。它們以節肢動物的蝦蟹為主食,性情也比較溫和,可以和其他的魚族一齊共養。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地區:紅海和東非到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和夏威夷群島,南至豪勳爵島和整個密克羅尼西亞。東中部地區:南部至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
雪花蛇鱔分布圖雪花蛇鱔分布圖

漁業利用

可利用延繩釣、手操網等捕撈。該種體型較細長且顏色鮮艷,較少作為食用,而以觀賞飼養方面的用途較多。

人工養殖

雪花蛇鱔在水族箱中飼養的不會超過60厘米。很容易飼養,但喜歡逃跑。250升以上的水族箱飼養,需要足夠的活石及密封的蓋防止其逃跑。蛇鱔死亡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蓋沒有蓋好。如果混養的魚不是過小,都可以與蛇鱔養在一起。可以與海葵與珊瑚混養,但不要與甲殼類動物。
在缸中,可以餵食凍的或乾的蝦、魚及大部分的動物性餌料。可以訓練用手餵食,但要小心,不要被它咬到,會很痛。
  • 最小水族箱尺寸:250升
  • 飼養難度:容易
  •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酸鹼度 8.1-8.4
  • 性情:一定攻擊性
  • 水族箱最大成體尺寸:60厘米
  • 岩礁缸兼容性:小心
  • 食物要求:肉食
  • 主要產地:印度洋、夏威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