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淺說》是出處《易經淺說》·八卷的作品,作者:陳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經淺說
- 出處:《易經淺說》·八卷
- 作者:陳琛
- 字:思獻
《易經淺說》是出處《易經淺說》·八卷的作品,作者:陳琛
《易經淺說》是出處《易經淺說》·八卷的作品,作者:陳琛 古籍簡介 《易經淺說》·八卷(內府藏本)四庫提要 明陳琛撰。琛字思獻,晉江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乞終養歸。嘉靖中起授貴州提學僉事,不赴。再起江西...
《周易淺說》是2008年中國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建和。本書是對《周易》的淺近解說,語言簡練優美,是學習《周易》的普及讀物。全書正文三章:第一章為吉易淺述,簡介陰陽、三才、五行、六爻、八卦、九宮、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
淺說周易 乾(一)坤(二)屯(三)蒙(四)需(五)訟(六)師(七)比(八)小畜(九)履(十)泰(十一)否(十二)同人(十三)大有(十四)謙(十五)豫(十六)隨(十七)蠱(十八).臨(十九)觀(二十)噬嗑(二十一...
《易經》中“卦”的智慧 《易經》中“爻”的智慧 人類智慧的源泉——《易經》易學人物繼承表 宇宙在手 萬法由心 編者序:人生智慧的寶藏 本書內容導航 第一章 讀易必備的基礎《易經》的起源、影響及基礎 第1節 易學源流淺說:集...
易經的質量互變律 易學循環論的再認識——否定之否定律 妙哉太極圖 陰陽五行相生相剋 錯綜複雜 易經三原則——變易、不易、簡易 善《易》者不卜 辯證法與變戲法 人生辯證法 效天法地大人境界 人之初善惡兼 “中道”淺說 與時俱進...
《易經》中「卦」的智慧 《易經》中「爻」的智慧 人類智慧的泉源——《易經》易學人物繼承表 宇宙在手 萬法由心 編者序:人生智慧的寶藏 本書內容導覽 第一章 讀易必備的基礎《易經》的起源、影響及基礎 易學源流淺說:集上古文明...
《紫峰集》是明陳琛撰寫的書籍,共十三卷(福建巡撫采進本)。四庫提要 明陳琛撰。琛有《易經淺說》,已著錄。是集詩五卷,文七卷,《正學編》一卷,末以《年譜》附焉。初刻於嘉靖中,此其裔孫所重刻也。《明史·儒林傳》附見...
《正學編》是明代創作的圖書,作者是陳琛。古籍簡介 《正學編》·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四庫提要 明陳琛撰。琛有《易經淺說》,已著錄。是書已編入所著《紫峰集》中,此其別行之本。凡二十一篇,各立篇名,全擬《通書...
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文化世家(燕趙遼海卷)》等。發表論文有《元代中央刻書機構述略》《錢大昕的避諱學淺說》《從歷史文獻看漢唐時期三晉地區的糧食資源》《羊肉與元代宮廷飲食》等。獲獎記錄 《陳垣與歷史文獻學研究》(系列論文共4篇)...
父親傅龍光,字燕侯,號月川;是清雍正、乾隆年間貴州的知名學者和詩人,有部分詩文散載於《平越直隸州志》和《甕安縣誌》;晚年研讀六經四書,著有《易經淺說》十二卷、《□學》二卷等。傅玉書自幼天姿聰敏,氣質厚重,好禮守節,...
著述宏富'有《易經淺說》12卷《學隱》2卷和《睛雨石》,《玉華捧月》、《鐘鼓石》、《螄子岩》、《甕安縣賦》、《師古堂詩稿》等詩詞。他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公元1723—1795年)貴州知名學者和詩人。據進士文瑄詩詞記載:傅...
中國古代易書中8個三畫卦的總稱。據文獻記載,中國古代有三種易書,名叫《連山》、《歸藏》、《周易》。三種易書都有八卦和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重合而成,故八卦又叫經卦,六十四卦又叫別卦。《連山》、《歸藏》早已亡佚...
同樣都是天地兩個字,深人有深解,淺人有淺說,各得其所 [1]。 玄 在顏色上指的是深藍近於黑的顏色,叫玄。在意義上來說,指的是高遠、高深莫測,叫玄。肉眼可見的天的顏色是藍色的,怎么說是黑色呢?天的藍色,是由於光的衍射現象...
著作《賀龍在河北》1997年由河北少兒出版社出版,《河北省志·監察志》1999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古洋河的思念》、《神舟之魂》2003年由遠方出版社出版,《日照大旗紅》2008年1月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周易淺說》2008年5月由...
一、關於《易經》研究(五篇)1.答胡適之先生論觀象制四書(顧頡剛),2.噬《周易》疑難卦爻辭辨析(劉大鈞);3.。五十以學易”考辨(李學勤),4,《易經》之理想系統([美]成中英);5.《周易》帛書淺說(張立文)。二、關於梁漱溟...
(十七)《周易淺說》序 (十八)《六爻梅花易卦例精解》序 (十九)《乾支易象學》序 (二十)《奇門最新實例解析》序 (二十一)《玄空住宅環境學》序 (二十二)《茹呈智談風論水》序 (二十三)《人生奧秘探析》序 (二十四)《...
淺說·釋例篇》解釋“阜”“表示升降運動”。3、後來用數里四簡寫為一,在此特殊記號系統里熟悉者不會認錯。——後人不知則會錯譯。4、出現過二次的十字應該是某人對七字的潦草寫法,熟悉 者不會認錯。5、所謂周代後期見 “六”...
既重視對易學義理哲學思想的領會與運用,同時對傳統有關易學的象數占等,也進行了較為認真的探討,對《周易》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與把握。拙作有《周易與教育美學》、《易經的道德涵養》、《易學與丹學淺說》等,分別參加了國際教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