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又名《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占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北緯著遠古先民哲學著作,《易經》堪稱中國古典文化的源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經文化談
- 屬性:書籍
- 別名:《周易》
- 特點: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占筮書
簡介,易經的哲學智慧,易經的思維,易經的起源,易學之路,易經與科學,易經的人生智慧,易圖傳奇,易傳之迷,
簡介
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或是《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繫。本節目將根據歷代易學經典著作,選取20個不同的點,分別敘述和講解易經文化。本節目《易經文化談》系列電視專題片,將通過易學專家的講解,列舉詳實的歷史資料,由淺入深地對《易經進行講解》。使得現代的電視觀眾通過本片,能夠體會到《易經》這部中國上古經典的智慧魅力。
易經的哲學智慧
《易經》所依據的是象、數、辭、義四種觀念和簡單推理的過程,具有理性思維的內容。所以《易經》及其具體運用,包含著向哲理過渡的內在因素,具有引發出哲理的內在功能。《易經》把宇宙視為一個統一體,認為天地萬物和人類的出現,經歷了一個演化的過程,即由混沌到清晰,由單一向眾多的演化過程,體悟到了宇宙的統一性,從而打擊了創世說,為中國古代對宇宙的認識勾畫出了基本思路。
易經的思維
研究易學,如果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走下去,最後留給人類的成果,莫過於其中的思維方式。《周易》及其研究展示出了諸多思維方式,其中具有一定價值的有五種,即直觀思維、形象思維、象數思維、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易經》是古代先哲,通過觀察天地萬物,體認事物及其發展趨勢,判定人事的禍福吉凶,從而舉止動靜及進退取捨。
易經的起源
“一方水土一方人”,這句流傳於坊間的諺語,其內在的文化內涵,正是出自於《易經》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易經》——這一中國古老的哲學典籍,深刻的影響著中國人的文化和日常生活。
在這部三元的經典中,似乎無處不隱喻著,中國人是誰的秘密。
然而,這部被西方人譽為中國人的《聖經》和智慧之書的古典哲學著作,在今天的中國人眼裡,卻顯得那么陌生,而且頗多詬病。
本集節目從“易經文化”的作用開始,引導觀眾從現代語境中,發現蘊藏其間的古代經典文化理念,引出《易經》這一古代典籍的起源,進而對“易經文化”進行釋義。
《易經》原稱《周易》,在古代的歷史著作《左傳》以及《周禮》中,就已經提到了《周易》這一書名。周易系統的典籍包括《易經》、《易傳》、“易學”,它們不僅是易文化的形成的三個階段,而且也是互有聯繫,又各具特色,不相等同的一個龐大的知識系統。
易學之路
《周易》被尊為五經之首後,便出現了一批專門解說《周易》的學者,人們對它的研究逐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即易學。繼《易傳》之後,後世人從未中斷過對《易經》的學習與研究。本期主要介紹易學的分期、流派、基本範疇等。
易經與科學
《易經》的科學觀是一種哲學科學觀。《易經》對自然科學的指導,不是具體解決某個自然科學的難題,而是一種方法導論,我們把它稱為“科學易”。
易經的人生智慧
每一個人,從降生到這個世上起,就開始了對這個世界的感知與行走,從而也就開始一段人生的旅程。在這段生命之中,或有荊棘坎坷,或有雨後彩虹,如何在這段生命必經的路途上,持有信念,而又不迷失方向,我們又如何能夠最終實現自我,進入通達的人生境界。《易經》被稱為天人之學,它被西方人稱為中國的“聖經”和“智慧之書”。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蘊含了天地萬物變化的規則,是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這其中蘊含的生命智慧,無疑對中國人的生命哲學產生了深刻影響。
易圖傳奇
當人們提到“太極”,就想起經常在電視或者有著道教的資料中,那黑白相間的太極圖 。那么這太極圖,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它蘊含著怎樣的易經思想呢?依《易傳》的說法,八卦卦象,用是聖人“仰觀俯察”的結果,是世間萬物諸種物象的象徵。漢代易學家多接受了《易傳》的說法,把卦象當做物象的象徵。易圖學是宋代開始興起的,用圖像闡明易理的學術思潮。宋代以後,易圖學思潮繼續發展,成為宋明理學中,象數學的一大特徵。
易傳之迷
在今天我們研習《易經》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除了今本《易經》之外,還有一部《易傳》,也是易學體系中十分重要的易學典籍。
傳——即注釋或闡述經意的文字。
自《易經》留世後,後人便開始了對《易經》的研習與註解。
先秦、秦、漢時期的《易傳》有很多種,但他們的影響和地位,沒有哪一部能跟今天《易傳》相比的。
早在戰國,或者至少在漢初,今本《易傳》的大部分就已經取得了“經”的地位,被人們尊稱為“易”了。
那么《易傳》空間是在什麼年代,為何人所作,而這部《易傳》對後世的《易經》研習者,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那么《易傳》空間是在什麼年代,為何人所作,而這部《易傳》對後世的《易經》研習者,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歡迎走進今天的節目,易之十翼——《易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