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天台山易筋經),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傳統體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天台山易筋經,是民間傳統的健身功法。易筋,即變易筋骨。通過脊柱的旋轉屈伸,帶動內臟運動,故又稱為“脊柱運動”。《易筋經》為明代天啟四年(1624)天台山紫凝道人宗衡託名菩提達摩撰寫,在清代學者凌廷堪的《校禮堂文集》(中華書局1998年版)以及當代康戈武著《中國武術實用大全》(中華書局2014年版)《中國大百科書(體育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年版)都有記載。它原系道家導引之術,被推為中國傳統健身功法的經典。2002年,成為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四種健身功之一。
2021年5月24日,易筋經(天台山易筋經)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遺產編號為Ⅵ-9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筋經(天台山易筋經)
- 等級: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Ⅵ-93
- 遺產類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申報地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
歷史淵源,運動特色,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易筋經》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於天啟四年(1642)編著。天台位於浙江東部的台州,台州為武術之鄉。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台州抗倭的4年間(1559—1562)曾寫下兵書《紀校新書》,總結了明代流行的各種拳法。台州境內的天台山為道教洞天福地,歷代高道輩出,葛玄、司馬承禎、李白、徐靈府、馮惟良、葉藏質、張無夢等皆曾修真於此。天台山也是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所在地。南宗為宋代紫陽真人張伯端所創,其修持功法強調“先命後性,性命雙修”,注重動功和靜功同時修煉。《易筋經》的基本功法則與南宗修持法相同。天台山同時還是佛教天台宗發祥地。天台宗三祖慧思曾修學道教神仙方術,他在《誓願文》中說:“藉外丹力修內丹。”故佛教天台宗的修煉方法裡有意守丹田、六字訣等道教功夫,其中六字訣氣法後傳入少林,為少林七十二基本功法之首。
桐柏宮南望可見天台紫凝山。紫凝山重巒疊嶂,幽谷奇洞,雲霧繚繞,相傳為紫凝道人習武著書之地。紫凝道人正是在天台深厚的道釋武文化滋養下,將道教南宗修煉方法和中華武術融合為一體,從而寫下了《易筋經》。《易筋經》集中華武術氣功之大成,提出了“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的“內壯外強、內堅外勇”的統一論,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武術氣功體系,奠定了中華武術氣功的基礎。
《易筋經》序言其為少林達摩所傳。對此,武術史學家唐豪曾作了詳細考證,並在《少林武當考》中指出:“此書疑是羽流所作,託名達摩以售其欺者耳”,斷定《易筋經》是道士或修道者所作的偽書。另據清代學者凌廷堪的《校禮堂文集》、周中孚的《鄭堂讀書記》、康戈武的《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周明和周稔豐的《易筋洗髓經(修訂本)》以及《中國大百科書·體育卷》等書的考證,《易筋經》系明天啟四年(1624)天台紫凝道人託名達摩所作。
運動特色
天台流傳的易筋經,桐柏宮有“紫微八勢”,天台民間還存有多種版本,如奚氏易筋經(三節十四勢)、弘道易筋經(三十六勢)、左溪易筋經(共三節二十二勢)等。天台山易筋經以“桐柏宮紫凝八式”最為代表。即根據人體經脈特徵,通過脊柱的旋轉屈伸運動,通過吐納貫氣,內練五腑、外練筋骨,達到增強筋骨的目的。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天台山易筋經內練五腑、外練筋骨,內外結合、陰陽互通,集中體現了中國道教南宗的“性命雙修”的思想。它在道家的吐納煉化的基礎上,融合佛教的參禪、儒家的修身養氣、醫家的導引等中國眾多的養生之道,在民間傳承中呈現多元性,為研究民間健身功的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活教材。
傳承狀況
易筋經在天台山有著深厚的傳承基礎。天台民間流傳的諸多版本,其傳承多為師徒相傳。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天台山桐柏宮傳承的“紫凝易筋經”,由道士代代傳承,是他們的必修功課。
保護措施
近年來,天台縣重視易筋經的傳承與保護,已建立100多個健身氣功站點,組織了600多支易筋經習練隊伍,天台山桐柏宮每年舉辦數十次易筋經修煉班,傳授易筋經。
2016年,天台縣被中國健身氣功協會授予“中國易筋經傳承地”,天台山桐柏宮被列為台州市非遺傳承基地。
2021年9月18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天台山桐柏宮獲得傳統體育“易筋經(天台山易筋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易筋經(天台山易筋經)項目保護單位天台山桐柏宮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5年,天台縣人民政府承辦了“中國健身氣功科學論壇暨易筋經專題研討會”“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大會。
2018年天台山桐柏宮易筋經展演隊在非遺薪傳——浙江傳統體育展演展評活動中榮獲“薪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