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驥先生於1949年赴台,歷任中國國民黨將軍、中影公司製片廠廠長、總經理、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部長級)、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俄文系教授)、台灣電影戲曲協會理事長、烏克蘭國際斯拉夫科學院院士等職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湖北竹谿縣水坪鎮劉家河村
- 出生日期:1923年
- 逝世日期:2012年6月15日
- 職業:電影人
- 畢業院校:政工幹部學校暨管外語學校
- 主要成就:促進台灣電影發展
- 代表作品:光陰的故事 (1982)
生平,文學作品,對台灣電影的貢獻,病逝,主要影視作品,
生平
八十年代初期,明先生離開政壇,專心研究東歐問題,著述豐碩,在美國和台灣學術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明驥先生以70多歲高齡往返於兩岸及美國,呼籲承認一個中國,反對“台獨”,為反獨促統而奔走。
文學作品
《蘇聯外交史》 明驥 編著 黎明文化
《中俄關係史》 明驥編著 三民書局
《銀河採薇》 明驥 編著 黎明文化 民國76 [1987]
《北國探索》 明驥 編著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78[1989]
《俄羅斯風雲》 明驥 編著 黎明文化 民國83[1994]
另著有:《傳情一海鷗》上、下集(俄文版)、《現代俄語複合句之研究》(俄文版)、《蘇聯民族問題之興起與發展》、《訪蘇見聞記》、《北國探索》等著作
對台灣電影的貢獻
他富有學識,為人開明,上任之初便發出了與最高當局不同的聲音:“我接任後,應時時求新求變,‘抗日’題材與‘政宣’電影雖然還能拍,但我不拍,時下的首要是展開新的文化任務。”李行的“鄉土電影”也正是在明驥入主“中影”的背景下重新興起。時至八十年代初,面對業界危難,明驥銳意變革。他先從引進“新力量”著手,從1981年起,吳念真、小野、陶德辰、段鐘沂、黃嘉生陸續被招入“中影”,擔任編審、企劃、製片、宣傳等工作。82年“新聞局”也順應民意,取消了“劇本預審”制度。電影人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間。同樣是在這一年,“中影”推出了由四位年輕新導演聯合創作的《光陰的故事》。這是比較公認的台灣“新電影運動”的開端。
2009年第46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將頒給推動台灣新電影的幕後功臣前中影總經理明驥,明驥不僅在中影開辦了電影技術人才練習班,為台灣電影產業奠定深厚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他升任中影總經理後,引進了一批年輕幕僚,如小野、吳念真、段鐘沂、陶德辰等人,並接受建議,在1980年代初期大膽啟用新銳導演,締造了“台灣新電影”的風潮,為影史寫下新頁,也讓台灣一舉躍上世界電影的舞台。執委會認為明驥獲頒終身成就獎可謂實至名歸。
病逝
被喻為“台灣新電影之父”、台灣中影公司前總經理明驥,2012年6月15日下午五點四十分,因為器官衰竭病逝於三軍總醫院,享年八十九歲。同年7月11日於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景仰廳舉行告別式,並以高規格禮遇入葬,獻上最高敬意;儀典結束後,其靈骨則安奉於金華山墓園。
明驥早期出任中影製片廠廠長時,開辦電影技術人員訓練班,拔擢人材如吳念真、小野、萬仁等人,及至擔任中影公司總經理,更讓這些電影創作者放手攝製作品,掀起“台灣新電影”風潮,於1980年代攝製《光陰的故事》、《小畢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等重要作品,其他參與製作的知名電影尚有:《竹劍少年》、《小爸爸的天空》、《龍的傳人》、《一個女工的故事》、《苦戀》等。
吳念真在他的臉書上發文表示,不敢說明驥是“台灣新電影”之父,但他絕對是“台灣新電影”的催生者、呵護者,當年以自己的前途與官運做賭注,呵護著一群年輕氣盛的創作者。當年許多年輕導演,包括楊德昌、張毅、柯一正、萬仁等,都在他任內拍出電影生涯首部作品,但在此之前,明驥並不認識他們,但完全信任。
主要影視作品
龍的傳人1981 (1981) .... 製片人
花飛花舞春滿城 (1980) .... 製片人
血濺冷鷹堡(1980) .... 製片人
大湖英烈 (1980) .... 製片人
Z字特攻隊(1980) .... 製片人
錦標 (1978) .... 製片人
香火 (1978) .... 製片人
一個女工的故事 (1978) .... 製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