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藩王陵

明藩王陵

以宏偉的規模,精美的石刻著稱,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代藩王陵墓――潞簡王墓目前正在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潞簡王墓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北郊15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對於研究明代後期地方藩王的陵寢形制以及當時的建築、雕刻藝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藩王陵
  • 位置:河南省新鄉市北郊
  • 類型:王墓
  • 年代:明代
歷史,現狀,

歷史

明藩王陵以宏偉的規模,精美的石刻著稱,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代藩王陵墓河南潞簡王墓,目前正在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潞簡王墓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北郊十五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是明代潞簡王的陵墓。潞簡王朱翊鏐(公元一五六八到一六一四年)是明穆宗的第四子。潞簡王墓由神道、潞王墓和次妃趙氏墓組成,總面積達四百餘畝,潞簡王墓對於研究明代後期地方藩王的陵寢形制以及當時的建築、雕刻藝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據有關專家介紹,潞簡王墓整個墓區一氣貫通,建築布局嚴格規範,極為整齊、精美。潞簡王墓的主要建築布局與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城垣內占地八十餘畝,分為三進院落,所有建築均以青石壘砌雕鑿而成。第三進院落中有圓立式的“寶城”,通高九點三五米,周長約七十米,“寶城”下即為地宮。地宮總面積約一百八十五平方米,由前、中、後、左、右五個殿堂構成,全部為石結構的拱券式建築,棺槨即安放於後殿。潞簡王墓西百餘米處,還有其次妃趙氏的墓地,總面積約五萬平方米,建築布局與潞簡王墓大體相同。
中國目前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明代藩王陵--潞簡王墓,正面臨著滅頂之災,挽救這一國家級文物已刻不容緩。目前潞簡王墓仍在經受著隆隆炮聲和粉塵污染。
據了解,潞簡王墓坐落在河南新鄉市北站區鳳凰山腳下,距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是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潞簡王是明穆宗的第四個兒子,卒於1614年,潞簡王墓由神道、潞王墓和次妃趙氏墓組成,總面積達400畝,是中國目前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明代藩王陵,是研究明代封建社會墓葬制度、建築科技、繪畫雕刻和書法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現狀

目前在通往潞簡王墓的路上,採石車排列成行,來回穿梭,車上裝載的碎石不時地從車上滾落,通往潞簡王墓的區府路已變得面目全非。在潞簡王墓鄰近的堡上村、墳上村,大小採石場隨處可見,隆隆炮聲不絕於耳,腳下的青石隨著炮聲不停顫慄。潞簡王墓神道兩旁的許多石獸已被震裂,兩組碑樓嚴重傾斜,享殿右側的香爐缺了一角,一根望柱傾斜不已,只好用松木架支住。
據了解,以前潞簡王墓周圍有21家大中型採石場,每天有200餘人炸山採石,放炮引起的震動相當於5級以上地震,也就是說,潞簡王墓每天要遭受數次5級以上的“地震”。另外,潞簡王墓附近的13家小水泥廠每天排放灰塵38噸,灰塵酸霧不僅污染空氣,而且嚴重腐蝕著國寶。潞簡王墓城門高十米、面闊二十一米,為規模宏大的無梁殿建築,不僅為中國藩王陵為絕無僅有,亦為歷代帝王陵寢建築所罕見。潞簡王墓石刻儀仗群,共設石獸十四種,不但遠遠超過了明孝陵、明長陵石獸六種的規制,同時也是秦漢以來歷代帝王寢陵鎮墓瑞獸的大集中,為潞王陵所獨創、獨有。據了解,近年來,當地政府把保護潞簡王墓和環境風貌作為重大的歷史責任,並投巨資對潞簡王墓進行保護和整修,大力進行環境整治,使潞簡王墓較好地恢復了歷史的原有風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