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耳高:9.1cm,蓋面:26.8×14.4cm,底面:25.5×13.2cm。
熏爐呈長方形,朝冠式雙耳,垂雲式四足。四壁以灰白色琺瑯釉為地,飾掐絲彩釉八寶勾蓮紋,蓋面無釉,作銅鎏金鏤空紋飾,框線為一周“卐”字紋,框線內飾繡球紋。底部施琺瑯釉彩花,中心掐絲填白釉如意雲頭紋,長方框內掐絲填紅釉楷書“大明萬曆年造”六字款。 此器胎體較薄,成型規矩,釉面比較平滑,砂眼較小。這些特徵表現出萬曆時期琺瑯燒造工藝的進步與發展。 明萬曆時期,掐絲琺瑯器的風格特點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琺瑯色彩的運用和色調搭配上。這一時期除繼續以藍色琺瑯作地色外,新出現了白、綠、赭色地,或在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兩三種顏色的琺瑯作地。琺瑯色彩偏淡,且較盛行暖色或中間色。圖案花紋普遍採用雙線掐絲技法完成,其題材內容也較豐富多彩。由於當時的宗教氛圍,八寶紋、卐字紋等吉祥紋飾充斥在琺瑯器的裝飾中,此熏爐即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