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戰爭

明英戰爭

明英戰爭發生於17世紀中葉,是中國歷史上與英國的第一次交鋒,因世界格局變動,英國企圖藉助於長期壟斷對華貿易的葡萄牙人打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葡萄牙人在遠東的商業霸權已經衰落,葡萄牙商船屢次遭到荷蘭艦隊的劫掠,損失慘重,也想聯合英國人的力量以牽制荷蘭人。1636年威德爾上尉指揮官,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與中國發生衝突,最終英方在廣州答應了明朝政府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基本介紹

  • 名稱:明英戰爭
  • 地點:中國(明朝)
  • 時間:1637年
  • 參戰方:中國(明朝)、英國
  • 結果:英方向明朝政府賠償白銀2800兩
  • 主要指揮官:威德爾,廣東海防
  • 戰勝方:中國(明朝)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

戰爭背景

自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以來,隨著歐洲航海家們的不懈努力,到了17世紀,世界大部分輪廓都已經被勾勒在歐洲人的世界地圖。歐洲人從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航,沿著西非海岸線一路南下抵達好望角,又向東航行到印度半島馬六甲,再順著東南季風北上就能到達中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航海先驅,他們壟斷了16世紀整個世紀中國和西歐的貿易。
到了17世紀上半葉,事情發生了轉變。原本雄霸四海的西葡深陷大陸戰爭的泥潭,日趨沒落。印度洋和太平洋終於向西葡以外的國家開放。首先打破西葡壟斷的是荷蘭,荷蘭人於1604年來到廣州。緊接荷蘭其後的是英國,1635年一條英國商船也抵達了中國口岸。不過那條英國商船十分倒霉,被明朝官員勒索了不少錢,運回的貨物也不多。
為了繼續開拓對華貿易,一些英國商人聯合起來組成了葛廷聯合會。這個由商人組成的聯合體,千方百計遊說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給予了他們對華貿易的特權。查理一世慷然應允,特地往葛廷聯合會參股了一萬英磅。到1636年,葛廷聯合會組織了有6艘商船組成的船隊,由曾在荷姆茲海峽對抗過葡萄牙人的威德爾船長帶領下正式起航開向中國。

戰爭過程

威德爾見到澳門貿易已無希望,便於7月底啟碇前往廣州。
8月8日,英船到達虎門亞娘鞋(Anunghai)停泊,虎門炮台守軍鳴炮示警。威德爾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聖佐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擺出一副準備戰鬥的架勢,隨即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台。
攻上炮台後,英軍扯下中國軍旗,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35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
廣州當局派葡人諾雷蒂(Pallo Noretti)交涉,威德爾才把大炮歸還,同時派出兩名商人隨同諾雷蒂前往廣州。他們攜帶西班牙銀幣22000里爾,以及2小箱日本銀幣,作為購貨之用。但英船卻繼續深入廣州內河。這種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激起廣州當局的憤怒。
9月10日,廣東海防當局派出3艘戰船沖向英國船隊,發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倉皇溜走。但威德爾對侵犯內河不僅毫無自責之意,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濫施暴虐。
19日,在虎門地區縱火燒毀了三艘中國帆船,焚毀一個市鎮,搶奪30頭豬。
21日,又攻占並炸毀虎門亞娘鞋炮台,焚毀了大帆船一艘。當他在虎門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後,也覺得不好同中國打交道,便將船隊駛行澳門,請求葡人出面轉圜。
11月22日,英商在廣州答應中國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30日,威德爾向中國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並保證完成貿易後即行離去。據此,廣州官員決定對其不予追究,令其貿易後儘快離境。
12月29日,威德爾船隊離開澳門,啟程回國。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