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竹雕詩畫紋筆筒

明竹雕詩畫紋筆筒,高13.5厘米、口徑11.4厘米、底徑11.5厘米。此筆筒壁為楠竹截下的竹筒製作,壁直,口部與足部微微外撇,呈竹筒天然形態。底部為圓形木質板鑲嵌其中。外壁打磨精細光潔,細看可見直細纖維的竹紋,通體紅中泛黑,給人歷史滄桑感。筆筒亦稱做筆海,《紅樓夢》第四十回里說:“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明竹雕詩畫紋筆筒
  • 所屬年代:明
  • 口徑:11.4厘米
  • :13.5厘米
明竹雕詩畫紋筆筒
說明: 、底徑11.5厘米。
筆筒外壁上以通景的方式,刻繪了一幅高士松下奏琴圖。深山林中,雲煙繚繞,鶴啼鹿鳴,山野中綠肥紅瘦,松樹枝葉繁密,桃樹也結滿桃子,時間當為初夏,在松樹下、桃樹旁,一位高士盤地而坐,童子抱琴正欲獻上,正所謂“彈盡天涯夕陽影,又向山中彈月明。”,看來高士欲在山林之中高奏一曲。外壁之上還陽刻一首詩正好點明畫題,曰:“中天煦日徹雲深,石岸蒼松季季青。鶴舞鹿鳴百花曉,喜還天地一全人。”
整個畫面無論人物動物,抑或樹木山石,皆根據天然造型,採用浮雕的技法,凹凸不平地塑造出逼真的神韻。其效果真乃刀工蒼秀,獨具一格,藝術品味豐富,耐人尋味。整體構圖也是嚴謹、繁密。
在西學未進之前的中國,琴是士大夫及以上階級的必習之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書。”。琴在中國文化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傳統人文精神之化身,伯牙之琴可以交友、相如之琴可以傳情、孔明之琴可以退兵、更有七賢隱居竹林日夜奏琴以示清高情懷。文人彈琴,既為象德修身,亦為經世濟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文精神當為琴之魂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