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紱溪山漁隱圖

明王紱溪山漁隱圖

溪山漁隱圖》是一副長卷,作者為明代畫家王紱。作品共分十個部分。畫中山石聳立,林木茂密,江上小舟數隻。本卷岩山用李唐斧劈皴,色調洗鍊,風韻雅典,為唐寅作品中難得的佳作。圖中江乾岩岸,雜林疏朗,漁舍水榭從落於丹楓之中。岸石掩映間,水面舟艇數隻,舟上漁人或垂綸放釣,或橫笛濯足,或拍擊和歌;屋內則促膝對酌,或憑欄觀釣,或策杖閒步,畫法蒼古,用筆勁利,設色明艷。全畫清雅幽麗,神采逼人,極富藝術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王紱溪山漁隱圖
  • 作者:王紱
  • 類別:中國古畫
  • 年代明代
  • 文物原屬民間收藏
  • 文物現狀拍賣
  • 材質水墨、紙本、手卷
  • 規格:高33厘米,寬785厘米
作品介紹,作品參數,作品歷史,題詩,款識藏印,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作品參數

《溪山漁隱圖卷》款署“永樂壬寅秋七月下浣九龍山人王紱記”。其署“壬寅”,應為“壬辰”之筆誤。王紱於丙申(1416)年去世,款署壬寅(1422),去世與款署相差六年。誤者之由,第一,款署壬寅為明永樂二十年(1422)王紱已去世六年。上一個壬寅為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正是王紱出生之年,兩個壬寅與繪畫時間皆不相符。那么與壬字有關年號,上一個壬字年號為壬辰,即明永樂十年(1412),再上一個壬午年,即明建文四年(1402),王紱被釋放回歸第四年。在這些壬字年號里,壬辰之筆最為可能。第二,王紱的許多有名傑作,皆在他第二次入京後,為他晚年之作,如《湖山書屋圖卷》繪於永樂八年(1410);《北京八景圖卷》繪於永樂十二年(1414)等。該圖亦是。
明王紱溪山漁隱圖

作品歷史

《溪山漁隱圖卷》,明永樂壬辰(1412)年是王紱第二次入京後,為他少年時的朋友王仲淵所繪,後為吳寬的朋友李世賢所藏,明弘治六年(1493)吳寬曾為該圖卷題跋記其事。由於圖卷為王紱真跡,入清後歸內府所藏。明代無錫惠山聽松庵僧人常編竹成爐,用以煮茶,王紱等曾為之繪“竹爐圖”等四卷,存僧寺,後為僧人污損,乾隆四十四年無錫知縣邱漣將畫攜至縣署重裝,不幸署西居民失火,延燒及署,燒毀四周。次年,乾隆皇帝命皇太子及弘旿等補寫四圖,同時命檢石渠所弆真跡王紱《溪山漁隱圖卷》賜惠山竹爐山房,俾還舊觀。皇帝與諸臣賦詩其上。乾隆南巡時,曾六次至惠山竹爐山房,並賜以“竹爐山房“匾額。鹹豐十年,太平天國起義軍攻陷無錫,竹爐山房被毀,《溪山漁隱圖卷》亦散失。同治三年,秦緗業在上海得到該圖卷,當時竹爐山房一片瓦礫。光緒初年,《溪山漁隱圖卷》又被霍丘裴伯謙所得。

題詩

整個圖卷有王紱的四處題詩,已記其各個畫段的內容梗概。圖卷之引首有乾隆皇帝題額“頓還舊觀”,鈐朱文“乾隆御筆”印。圖卷之中有乾隆皇帝御筆題詩,記《溪山漁隱圖卷》賜惠山寺弆珍,以償竹爐四圖回祿之事,皆鈐朱文“古希天子”、白文“猶曰孜孜”印。圖卷末有明吳寬的題跋及清嵇璜、梁國治、彭啟豐、董誥、彭元瑞等與乾隆皇帝的和詩。秦緗業小楷題記其事。圖末還有費念慈、裴景福、吳郁生、顧璜、趙夢奇等人的觀圖題記,並鈐有諸人印信。

款識藏印

款署“永樂壬寅(筆誤,應為壬辰)秋七月下浣九龍山人王紱記”,鈐白文“孟端”印。《溪山漁隱圖》及乾隆皇帝有關詩韻。內鈐數枚白文“孟端”及朱文“石渠寶笈”、朱文“乾隆御覽之寶”、白文“乾隆鑑賞”、朱文“三希堂精鑒璽“、白文“宜子孫”、朱文“伯謙寶此過於明珠駿馬”、白文“劍光閣”、朱文“梁氏家藏”、朱文“裴伯謙審定書畫印”、朱文“霍丘裴氏書畫府印信”、白文“徐熙”等鑑藏印。

創作背景

王紱《溪山漁隱圖卷》,以江南水鄉為其背景,基本上取材於無錫家鄉的山水。

作品賞析

《溪山漁隱圖卷》之布局、畫風、用墨著色,如破筆豎點松針、樹木不雙勾樹幹、樹桿不勾樹皮等皆王紱晚年之畫法。第四,王紱在這卷畫題詩中說“盛年難再,撫卷長慨”。可知他感到身體已衰,盛年難再,因此應是他之晚年,筆誤之壬辰應為這時。永樂壬辰年,王紱五十歲,是年王紱升任為“中書舍人”,王紱喜歡酒後作畫,喜悅憂憤都能導致署款筆誤。
過峽之後,進入林泉,那裡高山起伏,山石以水墨皴中加點,筆法靈活,墨色氣韻渾厚華滋,古松怪柏挺立,草木秀潤,環山環屋而生,這裡的山石平坦緩延,十分美觀,數座房屋時隱時現,據說無錫周圍,尤其惠山的泉水很有名,景色宜人,畫家題詩記道“生平野性愛林泉,別卻林泉已十年。肯信而今圖畫裡,有林泉處即欣然”。顯為畫家之實景慨嘆。
畫卷從江水、山石、房舍、板橋,進入奇石林立的峽里。奇石陡峻,懸崖峭壁,與水面筆直,十分驚險絕奇。兩支帆船正斜江而渡,畫家在題記中寫道“峽里江山多絕奇,推蓬不厭去帆遲。重來恐志經行處,一處經行一處詩。”
畫面最後進入開闊的江湖平面,遠山連綿,水畔平波,湖中漁船正在緊張勞作,岸邊漁夫也在罾魚。航帆遠影,高飛群燕,皆清晰可見,視野十分開闊。畫家題記“潮痕日日到門前,供具時時喜研鮮。記的尋君秋色里,鄰家多是捕魚船”。
整個畫卷由江湖、山巒、舟楫、漁船、溪橋、庭院、古松、雜樹和並組成。遇隙之處,隨賦詩一首,以說畫面梗概。吳寬在題記中說王紱的“詩與畫並臻妙境,苟非其人,豈足以發孟端之筆哉”。所以王紱長卷“意近縝密,筆墨縱橫,元鎮何得限之”。

作者簡介

王紱(1362-1416),一作芾、黼,字孟端,號友石生、九龍山人。江蘇無錫人。十歲能詩,十五歲補博士弟子員,洪武十一年到京師供職。洪武十三年(1380)左丞相胡維庸樹黨謀反,被誅,因此被牽連者數萬人。王紱亦受牽累,謫戊山兩朔州(今大同)將近二十年,建文元年(1399)被釋放回歸無錫,隱居九龍山,潛心於畫事。由於王紱數法甚佳,永樂元年(1402)被薦入文淵閣供職,永樂十年(1412)拜翰林中書舍人,他在《北京八景圖卷》中曾鈐篆書陽文長方形“中書舍人”印。他曾兩次隨明成祖巡狩北京。永樂十四年(1416)卒於北京寓所,終年五十四歲。 年輕時,王紱曾遊歷江淮、黃河、太行等名山大川,對王紱的詩畫創作很有影響。王紱的詩文亦很有名,有《王舍人詩集》、《友石山房集》等傳世。
王紱的繪畫,山水、人物都很精,山水師法元四家,尤以王蒙、倪瓚為主,其畫風幽淡簡遠,繼承了元人水墨山水畫法的傳統,也有的畫能將倪瓚與吳鎮之畫法揉合,乾濕並用,蒼古而厚重,《佩文齋書畫譜·畫傳》十說他“山水用筆精到超出幼文天游之上,而與叔明並駕。”明人王世貞說“孟端在永宣間(永樂·宣德)聲價不下黃鶴山樵。”(《弇州山人稿》)。王紱的畫品極高,文徵明在《湖山書屋圖》題跋中說他“人品特高,能不為藝事所役,雖片紙尺縑非其人不可得也。”他不輕易為人繪畫,對於富人用金錢索畫者更是拒之於門外,因此王紱傳世的作品極少,《溪山漁隱圖卷》之出現實為難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