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無款赤壁圖

明無款赤壁圖

明無款赤壁圖》是一幅山水畫,創作於明代,作者不詳,畫面是以一葉扁舟為主景的局部山水,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作品介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介紹

該圖內容包括秋景、夜景(月景)、江河、湖海、高士(士人、隱士)、漁夫、船夫。
明無款赤壁圖明無款赤壁圖
該幅是一葉扁舟為主景的局部山水,畫面中置石壁於右上角,僅畫出赤壁之山腳與山石部分,扁舟上回頭仰望的蘇東坡,暗示出他看到的赤壁,突出在畫外的高聳著。波浪起伏迴轉,表現一葉扁舟之搖搖湯湯,飄飄乎如遺世而獨立。

創作背景

該圖邊角式的構景,已演化為南宋(1127-1279年)畫之面目,但筆墨的習慣與格式化,則透露出該幅的創作時間,已晚至明朝(1368-1643年)了。與金武元直(約活動於1149-1189年)《赤壁圖》比較,武元直所作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全景氣勢。

作品賞析

該幅乃一葉扁舟為主景的局部山水,截取的是武元直所作全景大山水的部分,將之近景化特寫。舟上四人,其中蘇東坡戴高冠。畫面中置石壁於右上角,僅畫出赤壁之山腳與山石部分,可以說是把赤壁予以濃縮、概略化。相對於左下角的扁舟,以回身仰望的蘇東坡,來暗示出赤壁在畫外的高聳,赤壁的特色,並不因其只畫山角而失去。構景之主題雖與武元直《赤壁圖》頗為相似,然因取材精簡,景致反而更能突出。
明無款赤壁圖
尤其是占了全畫幅大部分的江水,溶溶漾漾,波浪起伏迴轉,真“縱一葦之所如”,一葉扁舟之搖搖湯盪,“凌萬頃之茫然,如憑虛御風而不知所止,飄飄乎如遺世而獨立…”,可說極為生動地將《赤壁賦》最為浪漫的憧憬畫出了。山水畫以“山、水”兩字並舉,但以水為創作的題材,卻顯然不及山。這令人想起清初有名的畫譜《芥子園畫傳》“畫溪澗漣漪法”:“山有平遠,水亦有平遠,風恬浪靜,雲去月來,煙光淼渺,目不可極,大而江海,小而溪沼,一時寒肅無聲,水之本體見矣。”可見視“水”如視“山”。然水景以技法言,其困難程度實更甚於山景,因為水是流動不居的“活物”。
早在郭熙的《林泉高致》中,便已指出:“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迴環、欲肥膩、欲噴薄、欲激射、欲多泉、欲遠流、欲瀑布插天、欲濺撲入地、欲漁釣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挾煙雲而秀媚、欲照溪谷而生輝,此水之活。”
該幅波濤之畫法,若加以分析,一是水成圓弧狀,一是相激成浪花,如再加以簡化,比對《芥子園畫傳》所揭示“畫江海波濤法,山有奇峰,水亦有奇峰,時尤怒卷,巨浪排山,海月初溶,潮如白馬,是時滿目皆多崇岡峻崿,吳道玄畫水終夜有聲,王維畫水,且善畫風,曹仁希萬流曲折,一絲不亂,不惟畫風,而且能畫不假於風之層波疊浪,畫水之能事畢矣。”文字的形容或許太誇張美妙,但以圖比圖,將畫譜的單純化畫法,再加以鋪陳,與該幅就相去不遠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