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漆地有字雲龍紋旌表木匾是一件明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明漆地有字雲龍紋旌表木匾長196.5厘米,寬63厘米,厚5.2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漆地有字雲龍紋旌表木匾
- 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 所屬年代:明代
- 長度:196.5厘米
明漆地有字雲龍紋旌表木匾是一件明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明漆地有字雲龍紋旌表木匾長196.5厘米,寬63厘米,厚5.2厘米。
明漆地有字雲龍紋旌表木匾是一件明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明漆地有字雲龍紋旌表木匾長196.5厘米,寬63厘米,厚5.2厘米。...
時值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御史孔毓珣奉旨南巡到潮州,得知此事,覺得蔡廷魁的善舉值得褒揚,乃與潮州知府李濂向朝廷上書,奏請旌表蔡廷魁,得允。於是,聯銜刻制“尚義可風”的金字牌匾以示褒揚,該匾額至今猶存。克敦孝行牌匾 步入風門古徑山門不遠處的石徑旁,有一巨石上沉刻“克敦孝行”四個大字,字之兩邊,各附小...
寬厚的木漆大門,雕有花卉紋飾,門上匾額雕刻:“黃閣調元”四個大字,大門內迎面是影壁。前院內北屋即正廳,三楹,單脊青瓦,全是磚、土、木結構,牆是里生外熟,即外牆用磚,里皮用土坯壘成。正廳是于慎行會客迎賓的地方。客廳正面牆上掛萬曆皇帝親自書寫的“責難陳善”木匾,是因為于慎行“不善臨池”並向...
吳氏族人為旌表其貞孝,呈請獲準建坊。奕世流芳牌坊是門樓式木牌坊,分兩層,高7米,寬5米;牌坊以四柱作基座,左右兩柱以磚塊砌成。正中兩柱以木頂立,形成中間大門,左右對稱兩小門。坊頂以灰瓦蓋成飛檐高翹的樓閣式的天頂,頂底以木鑿制樑柱支架並列而成。正中上下有兩塊木匾;上塊刻有“恩榮”,背面刻有...
旌表建築——狀元坊。繆蟾得中狀元後,長溪縣(今霞浦)衙外建了狀元坊,在此後八百多年中,先後有幾任壽寧知縣及繆氏後裔分別在壽寧縣城、犀溪、西浦為繆蟾建狀元坊或狀元橋。其中,明正德五年(1526年)壽寧知縣尹袞為其在縣城直街(今解放街)南建狀元坊並作《狀元坊記》,同時將穿越縣城之溪流更名蟾溪。明...
四、御封蔡德岳、蔡奕加、蔡名達木匾:奉天承運 皇帝制□考績報純良元最用將臣勞推恩溯積累之遺載揚祖墨爾蔡德岳捐職按察司經歷名遠之祖父錫光□慶櫥德務滋嗣清白之芳聲澤留再世衍臣表之令緒祜篤堂茲以爾孫遵例急公馳贈爾為文林郎錫之肋明於戲常修念祖膺茂典而為勵新猷有貽孫發幽光而丕彰潛德 制曰 ...
此外,送匾也是我國古代民間盛行的一種"旌表"形式,地方政府往往通過給鄉里有美好德行的人贈送牌匾的方式來為民眾樹立榜樣,客觀上起到了淨化民風,維護地方安定的作用。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普通民眾的獲取榮譽的心理需求。東門營村家家戶戶後檐牆預留出掛匾位置,大家都懷有自己家能夠成為鄉里表率,成為社會賢達的...
道光八年(1828年)覃恩敕封七品太孺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覃恩敕封六品太安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覃恩誥封五品太宜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覃恩誥封四品太恭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奉旨建牌坊(五代坊)旌表,御賜匾額、銀兩和緞疋。仇效忠母親張氏,誥授四品太恭人,上下親見七代,五代同堂。...
其母曹氏是書香名門閨秀,嫻習“五經四書”,1889年病故,時朝廷旌表貞節坊彰示紀念。孫儆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曾官通州知縣。辛亥革命後任江蘇省議會副議長,不久離職,歸鄉積極興辦教育,是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金沙中學、南通市通州區實驗中學、通州實驗國小等校的創始人。喜藏書,在南通修建別墅滄園,內...
”旌表石正面左右框架石配有對聯:“坊卓堯恩重,祠成坤德亨”,下面框架石自右而左寫著:“曾母陳氏節孝祠坊”的內容。牌坊左右兩偏門則用石雕構件壘砌,形成常見的“門樓肚”建築,浮雕圖案工藝精細;坊柱內外兩面均刻有對聯,但被泥灰塗抹無法辨認;坊上部分僅餘坊匾及其框架石穿架於門樓橫脊上面,匾正面寫...
大門兩旁置石鼓門墩,歪嘴石獅,雕花上馬石,門外豎刁斗旗桿或官家為樹旌表功德的過街石坊,西門街明萬曆時右都御史霍鵬宅即如此。他屬正三品官,八字開門,門內為面闊五間的“白虎廳”,廳咎為主房樓院天堂,附廂房,今明代臘梅尚存。東側夾道長約30米,北通後花園,古井雖掩,遺蹟仍在。東連三個磚瓦木石結構...
明樓斗拱前掛一豎匾,上部楷書“聖旨”,中部書“旌表”。三橫坊間兩塊花板,上板書“天恩世錫”四個字,下板書“兵部尚書張五典張銓”九字。九宅胡同 九宅胡同,是兵部尚書張銓之子——錦衣衛都督同知張道浚的府第,共有九院,互相連通,俗稱“九宅”。門頭匾額為“進士”二字。胡同右首第一院為“燕桂傳芳”...
《旌表節 烈王氏傳》叢帖碑 《陳氏十一世遷定始祖暨十一世祖墓志銘》碑 第三章 楹聯,匾額石刻 劉墉手書葵木楹聯 莫景瑞手書楹聯 張岳崧手書葵木楹聯 張岳崧手書楹聯刻石 邱紹先手書楹聯刻石 韓日進手書楹聯刻石 吳文德手書楹聯刻石 “孝友忠義”石匾 第四章 木匾額 坡村“文魁”木匾 “忠義世家”木匾一 ...
嘉靖四十一年壬戍(1562年)五月初二,倭寇犯泉州,莊用賓組織鄉兵抗倭,親守泉州南門,救援難民逾萬;其弟莊用晦歿於賊。郡邑旌表曰:“孝比黃香,忠繼許遠。”但因巡撫游震不報,而用賓亦卒,不得朝廷旌表。清·道光《晉江縣誌·卷38·人物誌·名臣2·明·莊用賓》:“倭寇逼郡城,縉紳分門部守,城門...
唐王回到京城以後,貞觀20年(647年)春,就派一位得力的欽差大臣來到戴家澤,制辦磚瓦木石,招募能工巧匠,在小廟原址上新修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廟宇,李世民還親筆題寫山門匾額:“護國寺”,以旌表“護佑大唐國”之功。該寺原彌勒韋馱神龕上方木匾鐫有“上剎建自大唐”等字樣。唐王李世民跪過的那塊青石,至今還...
對值得讚揚者有的授於稱號,有的披紅掛花予以旌表;對需要懲罰的喝令拿下,由執事壯漢將其五花大綁,押在過庭(也叫論理庭)之中,壯漢手持事先準備好的柳條,在主持者歷數其劣行,宣布懲戒形式後,當眾執行家規,施以鞭刑,直至進行到一定程度,本人告饒並發誓改好時,準其跪請本庄大輩老人出面作保,詢問眾人...
復入,即寬約3米的門道,可見“壁聯奎煥”、“斗轉星回”牆匾。臨道而建的宅第,南有務滋堂,北有務本堂。旌表節孝坊 旌表節孝坊位於中巷東段北側,面巷而建,其東南方為一十字路口,原聳立著有名的四牌樓。此坊為四柱三間三樓的磚石建築,其頂部的中間部分高出,兩側等高對稱,上覆青灰瓦,檐角起翹...
旌表建築——狀元坊。繆蟾得中狀元後,長溪縣(今霞浦)衙外建了狀元坊,在此後八百多年中,先後有幾任壽寧知縣及繆氏後裔分別在壽寧縣城、犀溪、西浦為繆蟾建狀元坊或狀元橋。其中,明正德五年(1526年)壽寧知縣尹袞為其在縣城直街(今解放街)南建狀元坊並作《狀元坊記》,同時將穿越縣城之溪流更名蟾溪。明...
因廉潔有政績,皇帝曾賜“忠正名臣”牌匾。後來他的兒子翁慶巽也在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考中甲辰科衛經榜進士,授閩縣知事偕承事郎。父子同為進士,一時邑里傳頌謂之“橋梓濟美”。貞慧姑母也被郡邑旌表為烈女。宋寧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翁慶巽思無以報恩姑母,乃於家鄉創建興慶院,姑母貞慧...
在門頭走馬板的位置上,懸掛有旌表著“誥贈朝議大夫候選同知潘子立(學禮)、誥贈中議大夫南安府同知潘蘭亭(日曾)、誥贈中議大夫南安府同知潘漢三(為傑)”的匾額。大門內設屏門的走馬板上用篆書雕刻著“四世大夫”,以示潘家四代人獲得大夫的稱號。再往裡一面鏤空閃屏門門樓背面木刻了“誥授朝議大夫候選同知...
節孝碑位於党家村東稍門外的大路北側,是党家村人黨偉烈之妻牛儒人的貞節牌坊。黨偉烈新婚後進京趕考,不幸暴亡,夫人牛氏堅守貞節,照顧黨偉烈父母及家人50多年,光緒皇帝下詔旌表,立碑紀念。節孝碑基座用青石做成,長2.7米,寬2.17米,高87.5厘米。碑為樓式結構,寬2.22米,厚1.79米,高8.9米,主...
石牌坊屬第一期建築,我們來看坊額上刻的內容:中間“世德恩光”,左間“綸褒碩儒”是“欽差總督兩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戴耀為敕封文林郎延平府將樂縣知縣林熙春書”,右間“青瑣直臣”是“欽差總督兩廣兵部右侍郎張鳴岡為工科都給事中林熙春立。”可知這個牌坊是為旌表林熙春而建的。第二進中間掛著一塊巨型木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