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關係研究

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關係研究

《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關係研究》是劉瑋創作的文學研究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7月。

中國古代戲曲和小說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特別是明清乃戲曲和小說的繁榮時期,二者關係更加緊密。該書立足於明清戲曲,從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題材上的關聯入手,著重考察二者之間的聯繫與差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關係研究
  • 作者:劉瑋
  • 類別:文學研究著作
  • 字數:169千字
  • 首版時間:2014年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從考察明清戲曲對這一時期文言和白話短篇小說的改寫現象入手,通過概括其改寫類型,討論明清戲曲是如何運用同一時期的短篇小說題材進行創作的;以此為基點,進一步分析明清戲曲與同題材短篇小說之間存在著的聯繫和差異;同時探討明清戲曲取材於同時期短篇小說的原因,試圖總結明清戲曲利用同時期短篇小說題材進行創作的規律;接著還反向思考並討論了明清時期戲曲對短篇小說的滲透,從而描述出戲曲與小說二者之間既密切關聯又迥然有異的生動關係。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之間的聯繫(上)
第二章 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之間的聯繫(下)
第三章 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之間的差異
第一節 “作意好奇”——題材上的聯繫
第二節 “大旨談情”——主題上的聯繫之一
第三節 揚忠刺奸——主題上的聯繫之二
第一節 勸世諷世——創作意圖上的聯繫
第二節 善惡相形 因果報應——明清戲曲小說實現勸諷意圖的相同途徑
第三節 理的彰顯——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的同中之異
第一節 鋪排與概述——情節結撰方式的差異
第二節 具象化與泛寫——陪襯人物描寫的差異
第三節 簡化與繁複——演述方式的差異
第四節 抒情中的敘事——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的異中之同

創作背景

劉瑋博士於200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專業方向中國古代戲曲與小說,博士論文選題為“元明戲曲與唐傳奇的歷史姻緣”,著重考察二者在題材傳承基礎上所發生的一系列承襲與變異現象。同年,劉瑋進入蘇州大學博士後流動站,繼續就戲曲與小說關係進行考察研究。她選擇的論題是“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關係研究”,作為博士論文課題的延伸,該選題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文學作品改編過程中因時代背景、學術思想變遷而導致的情節內容的演變,從而集中注意力於因文體變易對文學題材的開拓、增刪、表現方法、格局層次以及整體面貌產生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兩年半以後,劉瑋完成了出站報告。其後,劉瑋對博士後研究報告進行修訂、整理,交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品思想

在作者看來,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的聯繫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題材上的好“奇”。在選取奇異題材的同時,二者又都對愛情題材給予了特別關注,其數量居各類題材之首。其次是二者主題上的聯繫,都大力張揚愛情主題,對青年男女婚戀自主給予了高度肯定,更可貴的是有一類作品特別講述了市井男女在日常經營之中逐漸建立起樸素的情感,最後結為夫婦,既是對商人等市民生活的關注,又表現出對漸進式愛情模式的探索,為晚明以來主情思潮添上樸素而有意味的一筆。再次是明清戲曲和短篇小說又均有一定數量的作品描寫忠奸鬥爭故事,確立了鮮明的揚忠刺奸主題。這類作品題材多集中於忠臣義士對權臣嚴嵩父子和魏忠賢的鬥爭,即小說家和戲曲家們將目光投注到時事問題上,體現出鮮明的愛憎態度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也有部分作品借古喻今,借頌揚前代義士表達對忠義品格的景仰和對現實的不滿。除上述聯繫,明清戲曲和同題材的短篇小說之間在創作意圖上也多相通,許多作品寄寓著勸世諷世的意圖,實現這一意圖的途徑亦大體相同。勸懲的內容比較豐富,概括而言,多為家庭倫理、社會風俗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人物故事,其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也可用一句話概括,即“勸善懲惡”。這是明清戲曲和小說在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念上不斷接近市民的趨勢使然。基於此,二者實現勸懲意圖的途徑亦相通,主要是運用善惡相形的對比手法加深客群印象,並藉助因果報應的樸素信仰警示世人,從而達到勸善懲惡的目的。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明清戲曲與同時期短篇小說關係研究》
2014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5057-3

作者簡介

劉瑋(1970—),哈爾濱人,副教授,文學博士,現任教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語言文學學院。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戲曲、小說等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