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農民起義戰爭

明朝末年以李自成、張獻忠為主要首領的農民軍轉戰10多個省,推翻明王朝統治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明末政治腐敗,官僚豪紳橫行鄉里,陝北地區連年旱災,人民生活陷入絕境,被迫起義,隊伍多至百餘支。崇禎六年(1633年),農民軍自山西渡河南下,進入中原,轉戰於豫、鄂、川數省,一度攻陷鳳陽,震動京師。李自成、張獻忠部逐漸成為起義軍的主力。十一年,各部連遭失利,張獻忠等一度降明,李自成隱伏深山,堅持鬥爭。次年,張獻忠等再舉義旗。李自成於十三年率軍入河南,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兩年後發展為百萬之眾。十六年,李自成稱新順王於襄陽,旋進取西安。張獻忠稱大西王於武昌。次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張獻忠則取得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封建地主階級勾結滿洲貴族,聯合進攻農民軍。四月,明將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農民軍勝利之後,對敵放鬆了警惕。山海關大戰,李自成大敗。後退出京城西走。十七年李自成遇害。次年,張獻忠亦戰敗而死。大順、大西政權相繼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