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湖州版畫創作考

明末湖州版畫創作考

《明末湖州版畫創作考》是織惘齋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捷。

基本介紹

  • 書名:明末湖州版畫創作考
  • 作者:董捷
  • 類別:美術
  • 出版社:織惘齋
  • 出版時間:2009年3月13日
  • 統一書號:10009-34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風格與功能,

內容簡介

版畫史是總體歷史研究中的一種專門史。就中國版畫史研究的現有水平而言,其作為多重歷史問題交匯點與觀察點的作用要真正得到發揮,堅實的個案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與明末湖州套印本相關聯之版畫創作,就是令人感到興趣的諸多個案“標本”之一。論文除第一章導言攝領全篇,提出論題與綱目以外,主要由4章組成:第二章著錄是全文研究的基礎,對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明末湖州版畫進行了較為直觀的考察和記載。第三章刻書家是全文關注的重點,立論的基礎,也是論述的主體部分。在考察明末湖州三大刻書家族的譜系以及刻書家的家世和生平事跡的基礎上,藉助經濟史和書史的相關成果,判斷明末湖州刻書及版畫的性質。第四章畫師與刻工是對第三章工作的延續。本論文關註明末湖州版畫的“創作”,創作這一過程,必然由不同身份的人協作完成。分析不同的角色在創作中的各自作用與相互關係,是理解版畫創作的關鍵。第五章版畫和版畫史將視野由明末湖州版畫創作擴展到整個晚明版畫世界,希圖使個案研究之成果貢獻於解決版畫史上帶有全局性的問題,這裡包括對晚明版畫風格、功能的探討以及一系列涉及“史學史”範疇的問題。

作者簡介

董捷[1],男,1980年4月生於浙江杭州,黑龍江寧安人。2002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08年6月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史論系,獲博士學位。同年8月留校,任中國美術史專業教師。後擔任藝術人文學院黨總支委員、工會青工委委員。2010年9月20日兼任藝術人文學院分團委副書記。[2]2010年12月晉升為副教授。
多年來隨業師範景中教授從事中國古代版畫史研究,著有《明清刊〈西廂記〉版畫考析》、《明末湖州版畫創作考》等。2010年—2011年在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學。在美期間,完成了《燕雲讀書札記:晚明版畫史文獻新證二則》、《風格與風尚:凌濛初〈北紅拂〉雜劇及明末版畫創作中的競爭》、《綺席停歌改新妝:從〈紅拂記〉插圖看萬曆中期南京的戲曲刊刻與版畫創作》等論文。多次在中國美院開設《京劇欣賞入門》、《歐洲藝術博物館》等課程。在《新美術》、《美術》、《美苑》、《中國美術館》、《北京服裝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1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論文入選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主辦的首屆《中國美術研究年度報告》。教學成果“中國美術史教學科研一體化模式的實踐”於2009年獲得第六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和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0年主持的研究項目《圖像文獻的互動:明末浙江戲曲版畫刊刻與出版文化研究》獲浙江省教育廳立項。獲得2010年中國美院優秀班主任稱號。是中國美術學院十佳青年教師。

風格與功能

明末湖州版畫創作和晚明 版畫的風格與功能 * 董 捷 考察一部版畫作品,我們曾提出需關注其性質、風格、功能諸要 素。版畫史家小林宏光則有新的提法。他在關於萬曆時代畫譜出版的 論文中,開宗明義地提出其研究將指向版畫的“st yl e”〔風格〕與 “program”。鑒於“program of publication”是一個較新的概念, 小林氏作了一些解釋。實際上,所謂“program”就是這樣一些相互 關聯的問題:誰是這些(版畫)書籍的編者?這些書籍包含了哪些信 息?什麼東西被有意省略了?這些書籍於何地刊刻?什麼人群將成為這些 書籍的既定客群?這些書籍的刊刻目的何在? 1 顯然,小林氏為版畫書 籍設定的這些問題,有的屬於對版畫性質之界定,更多的問題則指向 版畫的功能。在小林氏的“program”中,性質與功能是不可能完全 分開的;而“program”以外的“st yl e”也無疑深受此二者左右。 這對於我們的研究啟發很大。 一、晚明版畫的風格 藝術史研究中最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是解釋風格的變化。其挑戰與難 度,往往即來自於人們劃分風格的習慣作法。先選取一些面目迥異的 作品,總結出各自包含的恆常要素、特性和表現,以形成一系列相對 穩定的形式;再將其他豐富多樣的作品,依照“鄰近歸併”的“原 則”,削足適履地一一放入這些既定的形式之中。這樣,在一個給定 的歷史或文化階段內,便只存在分期者認可的有限幾種“風格”。對 於藝術史的敘述,得以在一種簡單明快的氛圍中隨心所欲地展開。 2 這種情形在晚明版畫史的研究中表現得十分突出。我們過去曾經分 剖與反駁過以地域為準繩的版畫風格劃分。如果說,前述“削足適履” 的風格劃分法不可避免地帶有強烈的主觀性,那么其在晚明版畫風格 “地域界分”中的套用,則不僅是主觀的,還是任意的。“徽派版 畫”的概念常常忽大忽小,以適應不同的編輯需要。在同一位論者的 筆下,“廣義”與“狹義”的範疇交替使用,莫衷一是。而“武 林”、“蘇州”、“吳興”等風格,則時隱時現,有時是“徽派” 本文是筆者博士學位論文
明末湖州版畫創作考》最後一章之一部。在此之前, 原論文選取明末湖州版畫創作為標本,近距離考察了相 關作品以及參與創作活動的不同角色。對明末湖州版畫創作的考察,是研究晚明時代中國刻書與版畫全面情況的一個視窗。泰昌元年至鼎 革之際(1620-44)湖州一地之版畫創作,並非孤立現象,而是晚明時代民間刻書 業大興與版畫藝術迅猛發展 的水到渠成。體現於明末湖 州版畫創作中的種種情形, 所折射的正是其時版畫事業之整體局面。各版刻中心的 具體情況或存在相當差異,但若以巨觀研究之眼光考察 晚明版畫歷史的全貌,則無論選取何地刊刻之作品為標 本以切入,得出的結論都將具有大體相同的指向。因此以明末湖州版畫創作 (或是別的個案)為出發點 的研究工作,其歸宿必然在 於解決版畫史上若干全局性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