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化窯瓷塑負書羅漢立像高23厘米,底徑9厘米,胎體厚重,潔白堅細,通體施乳白色釉,色澤瑩潤如玉。羅漢光頭大耳,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腳踏浪花,眯雙眼,口微開,面相豐滿,顯露出喜笑顏開的神態。身披袈裟隨風飄動,右肩負幾冊經書,右手握系書之繩。形神兼備,惹人喜愛。像背後正中鈐陽文篆書“張壽山”葫蘆狀戳印。張壽山與何朝宗同為明代德化瓷塑名家,作品傳世很少。這尊負書羅漢立像為張壽山的代表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德化窯瓷塑負書羅漢立像
- 類別:瓷器
- 年代:明代
- 文物現狀:現藏廣東省博物館
簡要介紹,文物評價,明德化窯介紹,
簡要介紹
【名稱】:明德化窯瓷塑負書羅漢立像
【類別】:瓷器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屬】:明代德化窯燒制,著名瓷塑家張壽山之作品。
【文物現狀】:現藏廣東省博物館
【簡介】:
【相關資料】:
德化窯因窯址位於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這裡瓷土資源豐富,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燒造瓷器的理想之地。德化窯曾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為“三大古瓷都”,是我國南方歷史悠久、工藝獨特的名窯之一。
德化窯在宋代已燒制白瓷和青白釉瓷器,元代青白瓷已遠銷海外。德化窯的明代白瓷胎質緻密,透光度極好。釉面為純白色,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脂。胎釉渾然一體,如霜似雪,被稱為“豬油白”、“象牙白”,法國人把它稱為“鵝絨白”。
明代德化窯生產的白瓷,品類繁多,最負盛名的是生動傳神的瓷塑像,所制達摩、壽星、觀音、彌勒佛等像均極精緻。瓷像不僅面部刻畫細膩,衣紋深而洗鍊,而且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瓷像背面常見一些瓷塑藝術大師的鈐印。尤以何朝宗為代表的“象牙白”瓷塑雕像最具特色。他是明代嘉靖年間福建德化人,他雕塑的觀音像以世俗女子形象為藍本進行藝術加工,一絲不苟,準確生動,宛若出水芙蓉,典雅可愛,令人嘆為觀止。
文物評價
羅漢立像,高17厘米,胎體厚重,通體施乳白色釉,潔白堅細,釉面瑩潤如玉、白中閃黃,質地堅韌瑩潤、細膩勻潔、呈象牙白的魅力。光頭,顴骨立聳,兩眼暴突,瞳突齒呲,濃眉闊鼻,鬍鬚、胸肌、手指、筋腱皆栩栩如生。兩耳內中,皆有穿孔,以利透氣焙燒。衣襟轉折自如、流暢飄逸。背部鐫刻有隱隱約約的“德化”(葫蘆形)、“何朝宗印”(方形)篆書陰文印章款識。胎體能透光,放大鏡下呈現細膩晶瑩的糯米光澤。立像中空,座底邊緣寬0.5厘米,內壁呈半弧形,上部收斂成圓孔,座底孔徑2.5—3.5厘米,座內滿釉,座底露胎。整個造型精湛優美,比例適度,製作精細,線條流暢,質感極強,在細部雕刻更是頗具匠心,把羅漢外觀形韻、內在氣質與工藝技法有機地融於一體,達到了思想意蘊與藝術效果的高度和諧統一。不足之處是該立像由於保管不善使得局部有損壞。
明德化窯介紹
德化窯是我國古代名窯之一,始燒於宋,發展於元,昌盛於明,衰於清。產品以白瓷為主,兼燒青白瓷與青花瓷等。因產品製作精細,技術嫻熟,質地堅密,瑩潤如玉,釉面滋潤似脂,素有“豬油白”、“蔥根白”“鴨絨白”等美譽。它不僅在我國白瓷系統中獨樹一幟,而且在陶瓷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又因其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的聲譽。因此,對它的深入研究和探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