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王圖

明天王圖

這件作品所繪天王,屹立雲天,神情肅穆;骨肉清晰,勾勒有力,鬚髮綿密,紋飾華麗,筆筆相因,絲毫不茍;尤以石綠石青、硃砂胡粉,層層繪染,襯以膚色,愈覺其脫俗神勇之氣概。放眼古今大幀人物畫跡,允稱為“天下第一單軸人物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明天王圖
  • 館藏地點:台灣歷史博物館
  • 所屬年代:明代
  • 類別:中國古畫
基本資料,作品簡介,藝術賞析,

基本資料

【名稱】明天王圖【類別】中國古畫
明天王圖明天王圖
【年代】明代
【規格】長370公分;寬255公分
【現藏】台灣歷史博物館

作品簡介

該件天王圖,為台灣前資政顧祝同將軍於公元1967捐贈該館典藏。據該館多方訪查,1929年河南安陽蕭曹廟夾牆內曾出巨幅古畫八軸,內有觀音、天王、關公、雷公、雷母等,一直為駐在當地的民國軍人保管,該件可能便是其中的天王圖。

藝術賞析

該圖所繪天王,高鼻大耳、凸眼厚唇、鬚髮飛張、虎背熊腰,面貌十分威嚴。又作武人裝扮,頭戴小型捲雲冠,身著帛制圓形護心鏡甲衣,兩肩綴以披膊,下屬配有吊腿;手持鐵鞭狀的金剛杵,緊抱腹前;雙腳叉立,頭上火光滾滾,衣裙飄揚。全像顯露出一種神志堅毅、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概。
該件畫幅奇大,全幅絹面里外絕無拼接痕跡。就畫材言,元代以前,絹布的寬幅不過四尺許,明代起才有五尺以上的寬幅絹布。另就畫法風格看,雖設色渲染及用筆方法頗有宋畫味道,然人物造型虎背熊腰,衣帶繁褥,衣褶曳動誇張,粗獷有力的神韻則又不類宋畫。因宋代以前的道釋人物畫多偏向理性處理,仙佛人物多呈可親可接之態;明代開始才刻意誇張仙佛人物與凡俗的距離,或趨於神秘莫測,或呈威嚴煊赫之勢。因此這件作品可能為明代宮廷畫師所繪。
所謂“天王”,原為佛教的護法者。依佛教的說法,世界分欲界、色界,及無色界三個層次;而欲界中又包括六個層級,四天王即其中之一,這四天王是:東方的持國天王、南方的增長天王、西方的廣目天王、北方的多聞天王。他們分守於須彌山的四方,除保護天帝外,尚負有伺察眾生善惡之責。此外,佛祖誕生弘法後,金剛密跡誓言護法,為佛之貼身侍衛;韋馱攝護三洲,且為佛舍利之守護神。這兩神在中國佛教徒心目中也被視為天王。其中金剛密跡又名火頭金剛,宋釋行霆《諸天傳》稱:“此力士手中執金剛杵,故從所執以立名。其像也,露袒其身,怒目開口,偏體赤色,頭上有髻,手中持杵,光跣雙足,威楞勇健。”而且頭上有三昧火光。過去根據前述圖像特徵,有認為該件所繪“天王”為韋馱者,亦有認為系四天王之一的東方持國天王。惟參照流傳的佛像造形,此圖似為金剛密跡象;早期的金剛密跡象確是“光跣雙足”,但後來為強調其天王的尊貴威嚴,乃搭配甲冑衣冠,並穿上靴子,這幅畫正是如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