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唐寅牡丹仕女圖》是明代的唐寅創作的中國古畫,現藏地是上海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唐寅牡丹仕女圖
- 作者:唐寅
- 創作年代:明代
- 規格:縱125.9厘米,橫57.8厘米
- 現藏地:上海博物館
畫作賞析,作者簡介,
畫作賞析
唐寅的人物畫,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畫的格局。表現在體貌上有兩種。一是線條細勁,敷色妍麗,氣質高華,出白南宋院體的有《孟蜀宮伎圖》、《簪花仕女圖》等作品;另一為意興瀟灑,遠筆如行雲流水,出自南宋梁楷、法常,並具有元人氣息的如《東方朔偷桃圖》、 《秋風紈扇圖》以及這幀《牡丹仕女圖》。
圖繪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紈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無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麗,眉目和髮髻鉤勒精細,暈染勻整,具北宋李公麟圓細流利之筆;衣紋線條遒勁暢利,又吸取南宋李唐及元人剛健方折的筆法,具有剛柔相濟,工寫並用的特點,創明代仕女畫的新典型。此圖畫棗高髻仕女,右手持扇下垂,左手拈花上擎,體態豐盈,舉止有安詳之態,頭部勾勒精人暈染勻淨,似富貴人家少婦。畫臉、手等處流麗圓暢,而衣裙、披肩、腰帶則以飄舉方折之筆出之,這種方圓兼施富有對比的筆法,增強了這位少婦輕移蓮步的動態美。設色淺淡清雅,人物髮髻扎帶和身軀下半部共有四處敷用淡朱色,而披肩和牡丹的葉子卻用淺淺的藍色,兩色相映襯,使畫中人愈加顯得明麗可人。
汪砢玉在《珊瑚網》中評曰: “董其昌云:唐伯虎雖學李晞古,亦深於李伯時,故人物、舟車、樓觀,無所不工。”唐寅在圖上方自題一絕:“牡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陰萬兩金,拂曙起來人不解,只緣難放惜花心。”起首處有“吳趨”朱文圓印,署名下鈐有“南京解元”朱文長方印
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明代畫家,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明代四大家(吳門四家)。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從小聰明好學,詩文書畫,無一不精。29歲時,他考中應天府(今南京)鄉試第一名解元,自詡為“江南第一才子”。但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因好友科舉舞弊案的牽連,被捕入獄,從此功名斷絕。出獄後,唐伯虎性情大變,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終成一代大家。唐伯虎擅長畫山水、人物、花鳥等。他的山水畫師法周臣、李唐、劉松年,風格秀逸清俊,筆墨細秀,布局疏朗。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多以仕女和歷史故事為題材,色彩或艷麗或清雅,線條清細,體態優美。花鳥畫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長於水墨寫意。傳世畫作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秋風紈扇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