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訪戴圖》是明朝畫家周文靖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
畫作取材於晉代王徽之雪夜訪問戴逵的歷史故事,工筆畫,色彩濃烈,取景突兀,立意高遠,是不可多得的國畫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周文靖雪夜訪戴圖
- 年代:明代
- 作者:周文靖
- 收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 材質:絹本,淡設色
- 規格:縱:161.5,橫:93.9厘米
作品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背景
此圖畫東晉王徽之雪夜乘舟訪問朋友戴達的故事。王徽之,東晉琅玡臨沂(今屬山東)人,字子猷,王羲之之子。曾任桓溫的參軍,性格浪漫,聯拘小節。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時,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樂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戴達)。時戴在剡(今浙江嵊州),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該幅即畫此故事分情節。用筆老辣,烘染精到,設色雅淡。右上自題[雪夜訪戴。周文靖寫]。鈐[□理]、[日近清光]、[三翠軒]印三方。
在傳統繪畫中,有許多描寫傳說故事的題材。明代畫家也喜作“故事畫”,這幅周文靖的《雪夜訪戴》圖就是一例。此圖為絹本,淡著色,縱 161.5厘米,橫93.9厘米,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該畫表現的是晉朝王徽之的故事。故事為某夜徽之於夢中醒來,見雪後初霽,月色皎潔,突然萌發拜訪好友戴逵的念頭。於是,不顧路遙夜深,僱船前往。但到了目的地,徽之又放棄了與戴逵見面的打算,沿江返回。別人不解地問他為何這么做,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豈必見安道耶?”正因為他與戴逵都是性情中人,卓犖不羈,故兩人的友誼好像也升華為形而上的境界。在徽之看來,友誼重在心中而非形式,見面與否了無差別。這種帶有禪意的觀點被傳為佳話,並且成為後世畫家筆下喜歡錶現的題材。
作品賞析
《雪夜訪戴》圖中,一隻小船行駛在江面,站在船頭、船尾的梢公奮力地劃著名;船上蓬中透著微弱的燈光,顯見夜色已深;蓬外有一童僕,蓬內的人大概就是王徽之了。全畫構圖簡約曠遠,用筆虛多實少,著力於對“夜訪”主題的渲染,營造了畫面的氣氛:近處墨色較深,遠處墨色朦朧,坡岸上及被夜色遮掩的茅屋頂上覆蓋著白雪,虛靈空瀠的筆調,顯示出雪夜的寂靜和寒冷,真是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雪夜行舟圖。畫中山、石、樹木的處理,有馬遠的筆法,而積雪則有元人韻味。
作者簡介
周文靖,明代畫家,閩縣(今福建福州)一人, 一作福建莆田人。宣德間召直仁智殿。御試一枯木寒鴉一第一。善畫山水兼工人物、花卉、竹石、鳥獸、樓台。山水學夏圭、吳鎮,畫風蒼潤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