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研究論叢(第12輯):明代國家與社會研究專輯》主要收錄了對“計里畫方”在中國地圖繪製史中地位的重新評價、明人對書院的態度——以明代地方志的書院記載為考察對象、明代蘇州府徭役折銀考論、宗族組織與戶役分擔——以明代祁門桃源洪氏為個案、明初山東海防職能的初步轉型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明史研究論叢:明代國家與社會研究專輯
-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370099
- 品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外文名:Essays in Ming History
-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頁數:305頁
- 開本:16
- 定價:53.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萬明編著的《明史研究論叢(第12輯明代國家與社會研究專輯)》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輯的一年一期的學術論叢。本輯共收論文20篇,另有國外學術動態和社會調查報告各1篇。論文的範圍包括明代的財政史、經濟史、中外關係史、地圖史、軍事史、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等。如萬明的《萬曆會計錄》對明代的財政轉型制度作了深入探討,成一農的《廣輿圖》對中國地圖繪製史做了重新評價,均為最新研究成果。該論叢自20世紀80年代創辦以來,深受廣大同仁喜愛,是我國乃至世界明史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
圖書目錄
明代財政的轉型——以《萬曆會計錄》浙江田賦為中心的探析
被扭曲的形象與被湮滅的歷史——評明清傳統文獻中的陳友諒
對“計里畫方”在中國地圖繪製史中地位的重新評價
明人對書院的態度——以明代地方志的書院記載為考察對象
明代蘇州府徭役折銀考論
宗族組織與戶役分擔——以明代祁門桃源洪氏為個案
明初山東海防職能的初步轉型
“土木之變”前後蒙古打通“陰山走廊”與進入河套
論于謙與景帝君臣關係的變動及其對土木之變後京營領導體制重建的影響
萬曆韓戰第一階段(1592—1593)的明軍——以《中國明朝檔案總匯》衛所選簿為中心之考察
從科舉宴排位爭議看明嘉靖初皇權之強化
明嘉靖時期外戚張延齡案評析
王陽明《傳習錄》對儒家經典的詮釋
羅汝芳對儒家經典的理會及其思想史意義——以其泛論《四書》《五經》和專論《語》《孟》為中心
“The Selden Map of China”中“化人”略析——兼考“佛郎機”與“佛郎機國”
論《皇明啟運錄》中明太祖“法度昭明”之形象
《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索隱
明代“兵備道契尾”考
跋楊東明十卷本《山居功課》
明清易代之際私撰明史風氣的興起及其消退
國外學術動態
2009—2012年日本明清史夏合宿簡介
調查報告
2012年徽州調查報告
附錄
被扭曲的形象與被湮滅的歷史——評明清傳統文獻中的陳友諒
對“計里畫方”在中國地圖繪製史中地位的重新評價
明人對書院的態度——以明代地方志的書院記載為考察對象
明代蘇州府徭役折銀考論
宗族組織與戶役分擔——以明代祁門桃源洪氏為個案
明初山東海防職能的初步轉型
“土木之變”前後蒙古打通“陰山走廊”與進入河套
論于謙與景帝君臣關係的變動及其對土木之變後京營領導體制重建的影響
萬曆韓戰第一階段(1592—1593)的明軍——以《中國明朝檔案總匯》衛所選簿為中心之考察
從科舉宴排位爭議看明嘉靖初皇權之強化
明嘉靖時期外戚張延齡案評析
王陽明《傳習錄》對儒家經典的詮釋
羅汝芳對儒家經典的理會及其思想史意義——以其泛論《四書》《五經》和專論《語》《孟》為中心
“The Selden Map of China”中“化人”略析——兼考“佛郎機”與“佛郎機國”
論《皇明啟運錄》中明太祖“法度昭明”之形象
《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索隱
明代“兵備道契尾”考
跋楊東明十卷本《山居功課》
明清易代之際私撰明史風氣的興起及其消退
國外學術動態
2009—2012年日本明清史夏合宿簡介
調查報告
2012年徽州調查報告
附錄
文摘
著作權頁:
忠國公石亨、會昌侯孫繼宗總管五軍營,太平侯張軌、懷寧伯孫鏜總管三千營,安遠侯柳溥、廣寧侯劉安總管神機營,仍命太監曹吉祥、劉永誠、吳昱、王定同理各營軍務。六月,石亨上奏請求辭職:
自古人臣受恩稠疊,委掌兵權未有久而不取禍敗者,所以宋太祖憫石守信等解釋兵柄,正為此也。臣一介武夫,材識疏淺,所行公事,雖竭駑鈍之力未能盡善,是以起人猜忌。伏蒙聖明洞見本末,不加臣罪,然臣受恩深重,權位太隆,合當退位。況今天時亢旱,百姓不安,胡虜猖獗,邊鄙不寧,臣難逃其責。伏望皇上憫臣微勞,將臣兵權職掌俱命解去,俾臣隨朝聽調,庶得保全。倘遇警急,即往殺賊,以圖補報。如或不忍去臣,優待如故,竊恐讒謗既久,疑似日生,臣雖萬口難辯,死無葬所矣。
英宗並未允許石亨的奏請。同月,在石亨推薦下,兵部右侍郎陳汝言升為兵部尚書。在這樣的人事安排下,文臣對京營的統制權急劇衰弱。這一趨勢在英宗復位當月就有顯現。當時,定襄伯郭登奏請八事,其中一條言:“兵部總督兵政,當選委名望重臣,以居其任,臣見靖遠伯王驥年壽雖高,精神猶健,乞量加遷擢,兼領兵部。”王驥入京任兵部尚書僅四月,就因陳汝言攻擊而致仕,且其任職時僅“掌部事”,兵部尚書與“總督軍務”一銜脫離。景泰年間掌握京營權力的文臣二號人物羅通,因未直接參與“奪門”,適遇丁母憂,於天順二年致仕,“奪門”後未再參與京營管理。文臣對京營的掌控力在“奪門之變”後急劇削弱。
天順二年二月,陳汝言下獄,馬昂繼任兵部尚書,兵部統制京營的部分職權恢復。如次年八月,兵部清查自大同來京軍官數,上報結果為“都指揮、指揮、千戶、鎮撫等官石寧等共五十六員,俱系忠國公石亨親屬”,英宗令:“凡殺賊升職者不動,但報奪門守門升者俱革職,有官者調外衛差操,無官者發回原籍當差。”此時兵部又配合英宗開始處理石亨及其同黨,兵部的部分人事權得到恢復。天順三年九月,兵部奏“先是,忠國公石亨奏請凡各處赴京操練官軍違限及數少者,聽其自行決罰”,但“刑威乃國之大柄,非人臣所當操。乞從舊例,送法司”。其建議得到英宗允許。
忠國公石亨、會昌侯孫繼宗總管五軍營,太平侯張軌、懷寧伯孫鏜總管三千營,安遠侯柳溥、廣寧侯劉安總管神機營,仍命太監曹吉祥、劉永誠、吳昱、王定同理各營軍務。六月,石亨上奏請求辭職:
自古人臣受恩稠疊,委掌兵權未有久而不取禍敗者,所以宋太祖憫石守信等解釋兵柄,正為此也。臣一介武夫,材識疏淺,所行公事,雖竭駑鈍之力未能盡善,是以起人猜忌。伏蒙聖明洞見本末,不加臣罪,然臣受恩深重,權位太隆,合當退位。況今天時亢旱,百姓不安,胡虜猖獗,邊鄙不寧,臣難逃其責。伏望皇上憫臣微勞,將臣兵權職掌俱命解去,俾臣隨朝聽調,庶得保全。倘遇警急,即往殺賊,以圖補報。如或不忍去臣,優待如故,竊恐讒謗既久,疑似日生,臣雖萬口難辯,死無葬所矣。
英宗並未允許石亨的奏請。同月,在石亨推薦下,兵部右侍郎陳汝言升為兵部尚書。在這樣的人事安排下,文臣對京營的統制權急劇衰弱。這一趨勢在英宗復位當月就有顯現。當時,定襄伯郭登奏請八事,其中一條言:“兵部總督兵政,當選委名望重臣,以居其任,臣見靖遠伯王驥年壽雖高,精神猶健,乞量加遷擢,兼領兵部。”王驥入京任兵部尚書僅四月,就因陳汝言攻擊而致仕,且其任職時僅“掌部事”,兵部尚書與“總督軍務”一銜脫離。景泰年間掌握京營權力的文臣二號人物羅通,因未直接參與“奪門”,適遇丁母憂,於天順二年致仕,“奪門”後未再參與京營管理。文臣對京營的掌控力在“奪門之變”後急劇削弱。
天順二年二月,陳汝言下獄,馬昂繼任兵部尚書,兵部統制京營的部分職權恢復。如次年八月,兵部清查自大同來京軍官數,上報結果為“都指揮、指揮、千戶、鎮撫等官石寧等共五十六員,俱系忠國公石亨親屬”,英宗令:“凡殺賊升職者不動,但報奪門守門升者俱革職,有官者調外衛差操,無官者發回原籍當差。”此時兵部又配合英宗開始處理石亨及其同黨,兵部的部分人事權得到恢復。天順三年九月,兵部奏“先是,忠國公石亨奏請凡各處赴京操練官軍違限及數少者,聽其自行決罰”,但“刑威乃國之大柄,非人臣所當操。乞從舊例,送法司”。其建議得到英宗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