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台寺
- 外文名:無
- 別名:明皇台寺
- 位置:河南省柘城縣
簡介,歷史文化,
簡介
據《柘城縣地名志》、《柘城縣誌》記載:“相傳為
唐玄宗在此演兵,後築台建寺留念,故名明皇台寺,
簡稱明台寺。”在民間,明台寺還有許多精彩而神
奇的傳說”
歷史文化
明台寺主要是指現在的明台村。1958年以後寺院被當地以封面迷信為由夷為平地,明台寺原占地200畝。建於明朝,有明柱記載,清朝曾進行修復,曾被很多人認為是風水很好的地方。原寺院已經被改建成為明台國小。培養了很多的農村孩子,為社會做出貢獻。至今位置原寺院遺址還有三條貫通柘城縣境內的地道。
明台寺之名緣何而來?據《柘城縣地名志》、《柘城縣誌》記載:“相傳為唐玄宗在此演兵,後築台建寺留念,故名明皇台寺,簡稱明台寺。”在民間,明台寺還有許多精彩而神奇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柘城縣地況並不像現在這樣平坦,而是群崗迭出,八窪遙連,大河環流,上拱汴洛,下俯荊淮,蔚為壯觀。炎帝朱襄氏就曾在這裡率族聚居,築城設治,教民耕種,死後葬於城東大仵鄉朱堌寺,至今香火不絕。文人騷客們還留有“稽古朱襄氏,遺都今尚傳。風猶三代上,人自百王前”的千古絕唱。
也許是這裡的地脈旺盛、地氣靈驗吧,相傳在1700多年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代梟雄曹操去世後,其子曹丕繼任魏王。但野心勃勃的曹丕並不願像他的老子那樣,滿足於“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自己要堂而皇之地當皇帝,登龍位,坐天下。於是漢王朝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在窩窩囊囊做了30年的傀儡皇帝後,不得不把帝位“禪讓”給曹丕。他向曹丕下禪位詔說:“過去堯禪位給舜,舜禪位給禹,我早就想學習他們了。天下應該歸有德能的人,你當皇帝才是眾望所歸啊!”
為了能夠風風光光地舉行受禪大典,曹丕專門請了一位深諳風水之術的風水先生,為他物色一處風水寶地,建造一座受禪台。風水先生一是見柘地處於9條大道交會處的“九龍口”,地勢高聳,龍氣籠罩。二是柘地為曹操生前食邑之地,東近曹家譙郡(今亳州市)故里,曹家在這裡經營多年,根深蒂固,安全可靠。於是他就在這裡指寶築台,大興土木。當年的受禪台上下分3層,共95級台階,象徵著皇帝九五之尊,氣勢雄偉,壯觀典雅。曹丕接受“禪讓”時,公卿、列侯、諸將、匈奴單于、四夷朝賀者數萬人陪位。儀式之隆重,規模之宏大,場面之煊赫,氣勢之壯觀,令人嘆為觀止。從此,中國歷史完成了漢、魏王朝的和平更替,拉開了三國鼎立、稱雄爭霸的曠世奇局,這裡也成為一處遠近聞名的名勝景觀。相傳,這裡曾經落過鳳凰,走過麒麟!
一代英主唐玄宗(又稱唐明皇)地位鞏固後,重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為宰相,興利除弊,開疆拓域,發展經濟,府庫充實,國力強盛,政治通達,進入了歷史上有名的“開元盛世”。
於是,好大喜功的唐明皇便效法起前人泰山封禪的故事,備齊法駕,先幸東都洛陽,於開元十三年十一月啟駕,率領百官四夷和數萬大軍,浩浩蕩蕩數百里不絕,來到泰山封禪。
還朝途中,宰相張說向唐明皇有滋有味地講了炎帝朱襄氏在柘城故里作“來陰五弦之瑟”,遏陰風,植五穀,嘗百草,定群生,以及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在柘城建台受禪稱帝的傳說,一時勾惹得唐明皇遊興大發,非要到柘城一飽眼福不可!
唐明皇率領人馬,浩蕩西行,來到受禪台時已是隆冬時節。他傳旨文武百官和數萬大軍在受禪台周圍安營紮寨,住了下來。
唐明皇駐鑾受禪台之後,或率百官登台賞雪,或乘御輦去炎帝朱襄氏陵前憑弔祭拜,或登台點將,日夜演練兵馬。他又突發奇想,在台下開挖了5條地下運兵通道。其中,一條向西南通到今陳青集鎮磚橋集村,一條南至今鹿邑縣楊湖口鄉薛樓村,一條東南通到今洪恩鄉洪恩集,一條東北通向今起台鎮起台集,一條西北通向今陳青集鎮陳社廟村,總長度超百里。據明台寺村的李九卿、李孝禹、李九亭、劉立善等幾位老人回憶,他們小時候就曾經在明台寺大殿西山根發現過一個洞口,可誰也沒有敢進去過。前些年,村民李繼顯在寺的遺址前澆菜打壓水井,當打到兩米深時,先是井桿錐頭遇到很堅硬的地層,費了好大勁才打下去,再後來只聽到“咕咚”一聲,井桿就“刷”的一下掉了下去。20世紀70年代,生產隊深翻土地、開挖路溝時,還曾在寺後挖出過1座水牢、4個地洞和成排的人體骨架。
雄偉壯麗的古剎
唐明皇還朝長安後,當地官員為紀念唐明皇的皇恩隆遇,特把曹丕的受禪台易名為“明皇台”,並在台上建起了一座雄偉壯麗的“明皇台寺”。
說起明台寺當年的舊模樣,村裡的老人們總有一股揮之不去的情結,至今還依舊珍藏著他們兒時的記憶和留戀,就像品嘗一口醇香濃郁的陳年老酒那樣綿長悠遠、回味無窮。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明台寺寺院擁有廟地200多畝,建築占地20多畝,台高5米。廟宇坐北朝南,山門高大,古樸莊重。寺院內前後主體建築有一座前大殿和兩幢3層高的中樓、後樓,每節院裡都建有結構對稱的東西廊房。主要有大雄寶殿、佛爺殿、玉皇大帝殿、人祖殿、三泰山殿、王母殿、聖母殿、龍王殿、送子觀音殿、火神廟、瘟神廟等磚木結構的建築群。整個建築群,結構嚴謹,布局合理,設計精巧,古色古香,莊嚴肅穆,具有典型的中國佛寺特色。進得寺來,古柏蓊鬱,古松參天,處處雕樑畫棟,金碧輝煌,處處法香遠溢,鐘磬悠揚,一派佛門淨土特有的清幽氣象。
老人們興致勃勃、繪聲繪色地向我們描述當年寺院建築時說,寺院的大門是懸山式屋頂,綠色琉璃瓦,前大殿為單檐歇山式屋頂,綠色琉璃瓦,正脊兩端置琉璃吻獸,上為琉璃浮雕龍、鳳和麒麟,脊中飾獅子寶瓶,垂脊置仙人走獸。大殿的6根殿柱,每根足有合抱那么粗,柱子上各有蟠龍飛繞,個個怒目利爪,風生雲起,飄然欲飛。5間大殿前出後包,重梁起架,前後進深10米,東西寬約15米。大殿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藥釋佛、阿彌陀佛3尊佛像,東西兩旁供奉著十八羅漢。3尊佛像面容和藹、慈祥,十八羅漢或詼諧,或滑稽,或憤怒,或沉穩,或狂放,形態各具,妙趣橫生。大殿的梁枋上繪著七彩生動的奔龍、游鳳、麒麟。大殿內外處處都是精妙絕倫、巧奪天工的藝術精品。
第二進大院裡,高高矗立著一幢23米多高的3層懸山式中樓主殿。登樓憑欄遠眺,可以望見縣城東南的文明寶塔。樓頂上有19條屋脊縱橫斜插,形式獨特,精巧別致,美觀和諧,古樸大方。樓內一層大殿內供奉著3米多高的檀木雕千手觀音菩薩,二層供奉著南無觀音菩薩,三層為寺院的藏經室。東西廊房供奉著十大元君和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三清天尊神像。觀音菩薩的慈祥,十大元君的安詳,三清天尊的睿智,無一不在雕塑家們的藝術創作中表現得活靈活現,淋漓盡致。
第三進大院中,建有一幢3層18間硬山式樓房建築。樓內供奉著鐵鑄關公像、木雕佛像和泥塑瘟神像,12間東西廊房裡供奉著地藏王、八仙、送子娘娘、龍王等。尤其是送子娘娘殿內,中為送子娘娘,左為眼光娘娘,右為疹子娘娘,左側塑有麒麟送子,右側塑有天馬送女。送子娘娘保佑善男信女們早得貴子,母子平安;眼光娘娘祝佑子女聰明伶俐,志存高遠;疹子娘娘庇佑生麻疹的兒童順利康復,健康平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寺院裡還建有一座10米多高的3層圓形實心磚塔,名叫“靈隱塔”。繞著塔身外的螺旋形磚階登上塔頂,美麗的田野風光可以盡收眼底。寺中的大殿前,鑄造有一隻兩米多高、兩人合抱那么粗、1000多公斤重的大鐵鐘。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更深人靜之時,或朝霞初染、曙光初現之際,僧人徐徐杵擊,渾厚悠遠、明亮悅耳的鐘聲便會在四野久久迴響。這時,便常常會有兩條大青龍,飛上寺院北樓大殿屋頂,龍身越過中樓和前大殿,龍頭一齊伸向山門前的一口水井中飽飲龍泉之水。傳說,這是當年的魏文帝和唐明皇兩位真龍天子,還在這裡爭龍位、搶天下哩!因此,這口水井也就叫做“雙龍井”了。
千百年來,雄偉壯麗的明台寺吸引著一代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來這裡觀光遊覽,求佛祈福。據大劉莊《劉氏族譜》記載:明代萬曆年間,一代名臣沈閣老曾率領4路總兵來寺降香,看中這裡是塊風水寶地,就在寺東的大劉莊打了82眼水井,蓋了72座小高樓,買了128頭大花牛,並認村里劉家名士劉忠的妻子為義女,在這裡有滋有味地過起了鄉村的閒居生活。當年,大劉莊還有萬曆皇帝親筆御賜的一座青石牌坊。明朝末年,李闖王率領起義大軍攻克柘城縣城後,也看中了這裡的龍脈地氣,親率大軍來這裡演練兵馬,鑄造大炮,並將一門大炮藏在了李樓寨的一口水井中,因為他聽信了一位風水先生向他進獻的一句吉言:“演兵明皇台,炮藏李樓寨,明朝皇帝要倒台!”
魅力無窮的廟會
也許是千年古剎建築名勝的吸引,也許是佛國淨土極樂世界的感召,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六到三月初六,這裡就有一個月的香火大會和物交大會。據說,每年的廟會期間,關公都會讓一家守誠信的生意人發一筆意外之財。因此,每年廟會都吸引了河南、安徽、山東、河北等地方圓幾百里乃至上千里的香客商賈,前來進香朝拜、求佛祈福、交流物資。像陝西會館的雜貨,山東的木料、海產,安徽的家具,京貨,河南的梆子戲、二夾弦、道情,遠近八方的名優小吃、雜耍曲藝等等,都會紛紛而來。光是香車子,就足足有上千輛。整個廟會,西起馬李莊,東至小劉莊,綿延長達四五公里,最盛時有10萬人之眾。真可謂商賈雲集,遊人如織,人聲如潮。一家家貨棚前,一台台大戲雜耍前人群擁擠,水泄不通。其繁盛之狀,不亞於淮陽縣的太昊陵大廟會。這裡一直就有“南太昊(淮陽縣太昊陵),北玉皇(柘城縣尚寨玉皇廟),東有明台響四方”的說法。
重修寺院的願望
往事越千年,彈指一揮間。多少世事更替,朝代興衰,人間輪迴,物是人非,煙靄縹緲,金戈鐵馬不再,豪傑灰飛煙滅。昔日金碧輝煌的明台寺,在經歷了日本強盜的炮火和1951年、1954年的兩次大規模拆毀後而面目全非、容顏不再。昔日的高台,早沒有了往日的傲骨風姿。昔日的繁華榮耀,昔日的金戈鐵馬,都已深藏在歲月滄桑的煙雨里。只有天空中悠悠飄飛的白雲,台東面一片曠地里新建的3間小廟,似乎還在孤獨落寞、冷清無奈中無聲地懷想和追憶那逝去的久遠歲月。只有“明台寺”一名,變成了洪恩鄉明台寺村的冠名,讓人們還知道這裡曾經有過的歷史輝煌和驕傲。每年農曆二月到三月的“明台廟會”,還依舊作為當地民眾永遠揮之不去的鄉土文化情結,吸引著遠遠近近的男女們從四面八方涌集而至,熱熱鬧鬧地過一把“廟會癮”!當地政府籌劃恢復重建明台寺這一蘊涵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名勝古蹟,把明台寺村建成一個規模宏大的旅遊文化商貿區和地下兵道遊覽區,讓它重新在世人面前鮮活起來,亮麗起來,藉光大明台寺這一歷史瑰寶為突破口,構建傳承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方平台,擴大廟會交易規模,繁榮農村文化生活,致富一方農民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