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位於海南省昌江縣石碌鎮東風路17號文化大樓,展廳面積220平方米,辦公面積20平方米,庫房面積20平方米,隸屬於昌江黎族自治縣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1987年9月,成立昌江縣博物館。同年12月20日,撤銷建制,昌江縣改名為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更名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1988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開館。截至2019年末,昌江縣博物館有10072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77件/套,舉辦展覽10個,開展教育活動53次,參觀人數15萬人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 外文名:Changjiang County Museum
  • 地理位置: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縣石碌鎮東風路17號文化大樓
  • 類別: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 投用時間:1987年9月
  •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08:30—11:30,14:30—17:30
  • 門票價格:免費
  • 藏品數量:772件(2020年10月)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綜述,展廳,館藏文物,綜述,重要藏品,藏品保護,文化活動,宣傳教育,學術研究,重要活動,機構設定,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1982年,昌江縣文化局在全縣開展文物普查工作;同年10月,舉辦文物展覽,展覽廳面積124平方米。
1983年5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舉辦文物普查培訓班,昌江縣文化局派5人參加培訓,成為昌江第一批經過專業培訓的文物工作者;同年10月,昌江縣文化局從文化館和區文化站抽調人員組成文物普查隊,在全縣進行了為期4年的文物大普查,為博物館的設立打下基礎。
1986年10月,成立昌江縣博物館,下設文物鑒收組、文物管理組、文物宣傳展覽組,人員編制7名。
1987年9月,昌江縣編委正式下文成立昌江博物館,為文化局下屬股級事業單位。同年12月20日,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建制,昌江縣改名為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更名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1988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開館。
2005年,昌江縣編委下文,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編制5人。

建築布局

綜述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展廳面積220平方米,辦公面積20平方米,庫房面積20平方米。呈東西走向,框架結構,文化大樓四樓,庫房、辦公區在三樓。

展廳

《昌江文物展》是在歷年徵集文物的基礎上充實調整改陳的。本館展出的文物分為古生物化石、史前文物、歷史文物、民族文物四部份。這些文物展現了昌江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概貌,以及多姿多彩的黎族風情。展出的文物數為336件,較有價值的藏品有戰國時期的綯紋環形器,漢代的銅釜,七差信沖洞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叉河新石器時代石錛,反映黎族生活的獨木舟、生活用具、服飾等。

館藏文物

綜述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藏品主要通過博物館有償徵集而來,一部份通過田野調查採集和考古發掘而來。類別有古代文物分為化石類、石器類、陶器、瓷器、銅器、鐵器、其它金屬器七大類,近現代文物分為陶器、瓷器、武器及其它四大類,民族民俗文物分為陶器、竹木器、棉麻製品、飾品及其它五大類。截至2019年末,昌江縣博物館有10072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77件/套。

重要藏品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重要藏品有:
戰國綯紋環形器
環形,雙面綯紋,外圈有輪齒狀紋飾,齒狀相連,青綠色。原為一套9件,省博物館調撥6件,博物館僅剩3件,一件直徑11厘米,內徑6.8厘米,厚0.3-0.5厘米,齒長0.6厘米,一件直徑8.7厘米,內徑6.5厘米,厚0.18厘米,齒長0.4-0.5厘米,另一件僅剩一半,且斷為二截,殘長38.5厘米。此器物為村民在昌化江邊挖地時挖到, 挖到時裝在陶罐內,陶罐已打碎。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戰國綯紋環形器
民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鐵鐘
鐵鐘高50厘米,口徑35厘米,重35千克。略成喇叭形,掛耳上鑄有獅子頭,鐘身浮鑄“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及蓮花紋、菊花紋、祥雲等圖案。徵集于海尾鎮許少姑家。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民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鐵鐘
清銅權
銅權高8.2厘米,圓形,形似現代的砝碼。底徑3.7厘米,鈕高1.6厘米,重405克,頂部有穿孔,上部球形上有一道弦紋,下部套有2厘米寬的泥環。出土於昌江縣海尾鎮沙地村海邊。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清銅權
清代官字鐵權
鐵權高6.5厘米,寬5厘米,重190克,心形,方形提鈕,一面有一個“官”字,一面形似字,但無法辨認。徵集於昌江縣烏烈鎮峨港村。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清代官字鐵權
清代褐釉福壽字扁形陶壺
壺高31厘米,底徑12厘米,壺頸高5.5厘米,扁平部腹徑24.5厘米,側面10厘米。壺身扁圓,兩側對稱有4耳,底座呈梯形,有穿繩孔,兩邊扁平部一邊一個“福”字,一邊一個“壽”字,有花紋環繞字的周圍。壺頸為葫蘆形,側面耳部有凹槽,施黃褐釉。徵集于海尾鎮南羅村。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清代褐釉福壽字扁形陶壺
宋代銅釜
該銅釜直徑39.8厘米,高10.5厘米,口沿外侈,略鼓腹。腹部對稱有二耳。無紋飾,呈灰黑色,徵集于海尾鎮南羅村陳國尾家。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宋代銅釜
黎族獨木舟
舟長3.08米,寬0.75米,高0.4米,平底,頭尾呈方形。紅欏木製作。徵集於昌江縣七叉鎮紅峰村。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黎族獨木舟
近代黎族脫棉籽機
該軋棉機長64厘米,寬22厘米,高23.5厘米,搖柄長10厘米,整個軋棉機呈“T”字形,搖柄呈“弓”字形,無紋飾。徵集於昌江縣石碌鎮尖嶺村。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近代黎族脫棉籽機
清代黎族帽式銅鑼
鑼直徑36厘米,高6.5厘米,形似草帽,鑼面中間高,四周低,中間有突起,一側有兩孔。徵集於昌江縣王下鄉錢鐵村。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清代黎族帽式銅鑼

藏品保護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現有庫房20平方米。

文化活動

宣傳教育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以社會教育為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即通過陳列講解、不定期舉辦文物有獎知識問答、文物鑑定等。

學術研究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撰寫了《美孚方言黎族宗教信仰研究》《從民族學材料看黎族與駱越民族的關係》《海南省昌江縣錢鐵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等論文。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與昌江黎族自治縣文化館合辦不定期刊物《昌江文藝》,撰寫的《黎族古代鑽木取火方法及工具》《黎族婦女紋面習俗及工具》《軍營嶺出土漢代銅鼓初探》《漢代洞穴遺址一皇帝洞表述》等論文在有關學術刊物發表。

重要活動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不定期開展陳列講解、文物有獎知識問答、文物鑑定等活動。
2020年5月,昌江縣博物館開展了“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

機構設定

單位性質: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全額財政撥款。
機構設定:設辦公室、文物收鑒組、文物管理組、文物宣展組等四組一室。
編制組成:事業編制5名,在職人數3人。事業編制人員大學學歷1人,大專學歷2人;專業技術人員3人,其中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2人。
服務項目:以免費發放文物簡介為服務觀眾的特色經營項目。
觀眾接待:年均觀眾人數約為5000人次。

參觀信息

  • 交通指引
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位於海南省昌江縣石碌鎮東風路17號文化大樓。
  • 公交線路
公共運輸:可乘坐1、2、3、5路公車,於東風路文體中心公交站下車。
自駕線路:1、沿人民北路行駛至與東風路交匯的丁字路口,左轉至東風路,直行約300米至中國農業銀行處,然後掉頭行駛,行駛約100米抵達。2、沿環城東路行駛至與東風路交匯的十字路口,右轉至東風路,直行約1.2公里抵達。
  •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08:30—11:30,14:30—17:30。開放實行免費制度。
  • 門票價格
免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