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州志》是清吳履福修,繆荃蓀纂地方志。十八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昌平州志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吳履福修,繆荃蓀纂
- 類別:地方志
《昌平州志》是清吳履福修,繆荃蓀纂地方志。十八卷。
《昌平州志》是清吳履福修,繆荃蓀纂地方志。十八卷。... 2. 昌平州志 .中國圖書館網[引用日期2014-06-27]圖集 昌平州志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
《光緒昌平州志》是一本於1989年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清)繆荃蓀、劉萬源。...
《日下舊聞考》記載:“湯山在州東南三十里,有溫泉可浴。”“湯山下有溫泉,行宮在焉。”《光緒昌平州志》更為詳細地記載了修建行宮的時間:“康熙五十四年建”...
《昌平志外志稿》,書名。清末回族人麻兆慶撰。共2冊,不分卷,附補稿1卷。成書於光緒九年(1883)。兆慶(1835—1900),字余齋,昌平縣貫市村(今屬北京市)人...
《昌平縣檔案志》是北京市昌平縣檔案局編纂的地方志。... 縣檔案館館藏《光緒昌平州志》縣檔案館館藏《清宮珍寶皕美圖》縣檔案館館藏的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
六、崔學履編修《昌平州志》七、戚繼光整軍戌邊八、孫祖壽奮勇抗清兵九、顧炎武編撰《昌平山水記》十、麻兆慶撰寫《昌平外志》十一、“義烈宦官”寇連材十二、...
西馬坊村成村於明朝,《隆慶昌平州志》稱東馬莊,時為養馬之地。清代稱四家莊馬坊,後簡稱馬坊,1980年定名為西馬坊。自然環境 編輯 西...
《光緒昌平州志》記載:“鞏華城,舊名沙河店,明初北征多駐於此,有文皇帝(永樂皇帝)行宮。”據此證明,這座城池並不是因為謁陵而建,永樂皇帝死後葬於天壽山長陵,...
明代靖難之役後,在此修建佛庵安撫亡靈,名朝鳳庵,村即因庵得名。自清《光緒昌平州志》開始,官書中始稱此地為朝鳳庵,沿用至今。
《光緒昌平州志》稱“梅所屯”。《梅所屯採訪冊》載:“距城二十里,東至沙河店八里,南至永太莊二里,西至白水窪二里,北至河半里。東南至大榆河三里,西南至...
《光緒昌平州志》記載,“石峽峪下隘口三,內有附牆台十座,明嘉靖三十年建,空心敵台二十五座,隆慶三年至萬曆年節次建。三里曰花家窯,三里曰石峽口,三里曰...
從康熙十二年(1673年)開始出現《昌平州志》中,屈指算來,已有300多年了。 [1] 參考資料 1. 【昌平探源】東閘 .昌平科普[引用日期2015-02-24] ...
位於昌平區東部。東南鄰秦屯,西北至桃峪口。該地原為唐代東燕州設花園、果園處稱為苑,村以相對位置而得名。 明代成村,稱為苑上。清《康熙昌平州志》稱上苑。
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昌平州志》鋪舍條中亦稱“皂角鋪”,又宮屯條中稱“皂角屯”。又麻兆慶《昌平外志·河渠考》雲:“造甲屯”。與附近的亮甲店,再遠...
乾隆年間《日下舊聞考》、《光緒昌平州志》、《昌平外志》均稱“皇后店”,1953年稱“皇后店村”。 皇后店村形近似長方,元代至明初,它是大都(北京)通往蒙古...
據《北京歷史地圖集》、《光緒昌平州志》,元、明、清、民困時均名皂角屯。據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修榆河鄉東嶽廟行宮碑記》:“有皂莢屯者,或雲昔日...
清康熙十二年(1673)編撰的《昌平州志》曾載有溝崖八景,即“飛瀑垂簾”、“寒泉漾玉”、“危峰夏雪”、“古洞春風”、“磴道穿雲”、“松橋隱霧”、“南川午月...
在《光緒昌平州志》127頁里就有樓子莊的記載,而這都是在建文昌閣之前,因此,這種說法是絕對錯誤的。至於樓子莊為什麼改樓自莊,有這樣的說法:...
《光緒昌平州志》對東西馬房記為“常樂大馬房”,“常樂小馬房”。新中國成立後,對東西馬房稱“大馬房、小馬房,均屬昌平,蘇家坨鄉”。1958年3月劃入海淀區。
清康熙十二年(1673)編撰的《昌平州志》曾載有溝崖八景,即“飛瀑垂簾”、“寒泉漾玉”、“危峰夏雪”、“古洞春風”、“磴道穿雲”、“松橋隱霧”、“南川午月...
《光緒昌平州志》上載:“太舟務,東至亮甲店五里,南至山一里,西至黑龍潭半里,北至屯田五里。東南至冷泉三里,西南至白家疃三里,東北至辛立屯六里,西北至...
《光緒昌平州志》:“常樂村採訪冊:距城三十里,東至上莊三里,南至馬坊二里,西至前沙澗五里,北至八家四里,東南至大牛房八里,西南至蘇家坨三里,東北至東小營...
《光緒昌平州志》名為常樂大馬坊,據《順天府志》常樂社為明代軍屯,推斷為軍屯養馬之處。1949年以來按方位改稱東馬坊,轄域面積約為2300畝。有滿族、漢族,姓氏以...
始見“永豐屯”村名。此碑立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三月。乾隆年間《日下舊聞考》載:“午岩寺在昌平永豐屯。”《光緒昌平州志》:“永豐屯採訪冊:距城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