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昌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2000年6月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區,2010年9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全區遠景規劃面積126平方公里

2018年11月,國務院同意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別名:昌吉高新區
  • 行政區類別開發區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昌吉州
  • 電話區號:0994
  • 郵政區碼:831109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昌吉州東北部
  • 面積:126平方公里
  • 方言:新疆話
  • 氣候條件:大陸性乾旱氣候
  • 火車站:昌吉站
  • 車牌代碼:新B
  • 批准時間:2010年國務院批准國家級高新區
基本概況,地理位置,區位交通,自然資源,農業資源,礦產資源,人力資源,經濟狀況,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服務政策,發展規劃,

基本概況

昌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2000年6月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區,2010年9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全區遠景規劃面積126平方公里,分建成區、擴建區(新區)和規劃區三大區域。隨著建成區的特變電工、藍山屯河麥趣爾、慶源集團等一批行業領先企業的快速壯大,發展空間已經不能滿足大企業、大集團的發展需要,特別是為了保障特變電工總投資126億元的輸變電工業園、綠色高端產品研製基地、物流產業基地、集團總部商務區以及藍山屯河總投資95億元的化工工業園、PETPBT精細化工材料等一批大項目的順利實施,及時啟動了擴建區(新區)建設。
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先進裝備製造及服務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三大主導產業迅速呈現集聚發展態勢,成為昌吉市乃至昌吉州行業發展的中流砥柱,昌吉國家高新區已成為昌吉州實施跨越發展戰略的主陣地、對外開放的大視窗、高新技術產業興起的新舞台。近幾年先後獲得“國家農副產品加工示範基地”、新疆“循環經濟試點園區”、新疆十佳工業園區等榮譽稱號。

地理位置

高新區位於昌吉市區以西12公里處,東距烏魯木齊市市中心49公里,距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僅32公里,距離昌吉火車站19公里。312國道和201省道兩條重要的對外交通道路東西向穿區而過,亞歐大陸橋北疆鐵路和烏奎高速公路距高新區以南3-5公里處經過,鐵路和公路網使昌吉高新區形成了承東啟西、聯南絡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之勢。
昌吉高新區地圖

區位交通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昌吉國家高新區地處全國14個重點開發區和西部地區重點培育的重要能源戰略基地——天山北坡經濟帶的核心區域,距烏魯木齊市中心50公里,烏魯木齊國際機場36公里。第二座亞歐大陸橋、312國道、216國道、吐烏大高等級公路、烏奎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烏魯木齊和瑪納斯兩大電網、移動通訊網路和廣播電視通信網路覆蓋全區。境內有亞中商城國家二類通商口岸,是連線天山南北、溝通新疆與內地的重要交通樞紐,是西出中亞、歐洲的橋頭堡和黃金通道。
圖1:昌吉高新區地理位置示意圖圖1:昌吉高新區地理位置示意圖

自然資源

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昌吉國家高新區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6~7℃,年均日照時數2700小時、無霜期125天。昌吉國家高新區所在的昌吉州盛產棉花、小麥、水稻、糖料、油料、釀酒葡萄、菌草等50多種高效優質農作物。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鐵、銅、金、玉石等50餘種,特別是煤炭、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儲量可觀,開發潛力巨大。煤炭預測儲量4300億噸(其中吉木薩爾五彩灣至奇台將軍廟一帶的儲量為3900多億噸),已探明石油儲量在4億噸以上,天然氣儲量在700億立方米以上,擁有國家第一個200萬噸級整裝沙漠油田。

農業資源

轄區水、土、光、熱資源豐富,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適宜各種農作物種植,是新疆重要的糧油、棉花、蔬菜、瓜果、園藝、和肉、蛋、奶基地。生產的小麥蛋白質和賴氨酸含量較高,可與世界主要產區優質小麥相媲美;棉花絨長、色澤潔白,被新疆列為優質棉予以免檢;釀酒葡萄與世界著名的法國波爾多地區的葡萄品質相當。

礦產資源

昌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多達50餘種,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可觀,初步探明煤儲量163億噸(烏昌地區總儲量4879.4億噸,占全疆總儲量2.19萬億噸的22%,占全國總儲量5.56萬億噸的8.8%)、石油1.5億噸、天然氣300億立方米,擁有國家第一個200萬噸級整裝沙漠油田。

人力資源

昌吉地區總人口165萬,有非常富裕的技術工人,全市有三所大專院校:昌吉學院(設有51個本、專科專業覆蓋了6大學科門類)、昌吉職業技術學院(設十類三十六個專業)、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設有23個專業),2009年三大院校畢業生7000多人。

經濟狀況

經濟活躍、潛力巨大。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5.6億元,增長33%,增加值35.4億元,增長21%,其中三大主導產業占總產值的88%。成功引進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5家、上市公司10個、高新技術企業10個。培育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23家,特變電工、藍山屯河、益海糧油、娃哈哈等年銷售收入超五億元、超十億元“小巨人”企業脫穎而出。先進裝備製造及服務業方面,依託特變電工、鄭煤機潞安機械、新華能電氣等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實現產值46億元。其中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輸變電產業的“航母”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憑藉著在超高壓輸變電、直流輸電、大型水電及核電關鍵輸變電設備研製等方面的世界領先技術,入選世界機械行業500強第495位,躋身中國500強第388位;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不斷做大做強藍山屯河化工的瓶級聚酯和膜級聚酯等世界領先產品,突出抓好總投資111億元的中石油天然氣儲備庫、總投資3億元的四川盟泰化工等重大項目建設,實現產值38億元。其中藍山(中國)資本控股的藍山屯河化工生產的瓶用聚酯切片的市場份額占新疆的95%、西北地區的50%、中亞地區的60%;生物科技產業圍繞植物油、乳製品、飼料、番茄、林果和小麥加工“六大基地”建設,匯聚了以麥趣爾集團、杭州娃哈哈、新加坡益海糧油、北京匯源果汁、菲律賓上好佳、新疆金鑫生物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實現產值50億元。嚴格落實產業扶持政策,著力構建龍頭企業領跑、中小企業配套的良性發展格局,工業企業2005年的17家迅速增加到16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7家。

基礎設施

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配套、高效能管理”的思路,邀請新加坡邦城規劃諮詢有限公司編制概念規劃和總體規劃,累計投入近8.5億元用於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園區20平方公里內已經拉開“四橫九縱”的發展框架,累計鋪設柏油道路48.5公里,給排水管網83公里,建成了日供水1.5萬立方米的第一水廠、日處理50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65噸/小時的集中供熱(氣)站、220KV的變電站和天然氣門戶站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12平方公里已經達到油路、通訊、供電、供熱、供氣、給排水等“七通一平”,配套完成綠化面積7000餘畝。一期建成區基礎設施基本滿足發展需求,二期擴建區基本具備承載大項目的能力。

科技創新

科技引路、創新發展。積極搭建科技創新平台,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累計投入1億元資金用於科技創新建設,新建1萬平方米的科技孵化中心,在孵企業5家。成功創建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2個,與日本留學博士簽訂科研協定,正式入駐工作站開展科研工作。特變電工新成立了全疆首個院士工作站,入院院士2名。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1家,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先後承擔了各類科技計畫項目總數16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技計畫項目9項,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216項,獲得各類專利產品230多項,有8項專利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服務政策

服務優良、政策優惠。秉承“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理念,積極搭建高效服務平台,成立招商投資服務中心,對所有審批事項實行“全程無償跑辦”,真正為企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跟蹤服務。對一些投資強度大、經濟效益明顯、輻射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則採取一事一議的方法,加速推進項目建設。全面實施入園項目“落地會簽制”、“審批限時辦結制”、“建設專人負責制”,努力打造企業家創業的“服務高地、政策窪地、投資福地、興業寶地”。

發展規劃

今後,昌吉國家高新區將按照“站在新起點、瞄準新目標、建設新家園、創造新奇蹟”的跨越式發展要求,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把握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主線,圍繞建設現代化生態科技新城的定位,著眼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做強先進裝備製造及服務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和生物科技“三大主導產業”,力爭在主導產業集聚、園區功能完善、自主創新提升、發展環境最佳化、投融資體系建設五個方面實現新突破,真正把高新區建設成為昌吉州的高新技術產業轉化區、科技創新先行區、新型工業化示範區和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現代化生態科技新城,為昌吉走新疆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探索高新技術產業在新疆的發展模式做出更大貢獻。圍繞這一總體思路,按每年不低於60%的增長速度,力爭到“十二五”末工業總產值達到達到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63%;工業增加值突破100億元,年均增長60%以上;培育和創建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財政收入超10億元,年均增長62%;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億美元;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0億元,真正實現“一年加速度、兩年上台階、三年新跨越”的奮鬥目標,到“十二五”末再造一個昌吉工業新城。
2018年11月,國務院同意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享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相關政策,同時結合自身特點,不斷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積極開展科技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強資源最佳化整合,在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科技創新重大平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育引進、科技金融結合、智慧財產權運用與保護、面向中西亞合作創新等方面探索示範,努力創造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