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列寺

昌列寺

昌列寺創建於十三世紀四十年代,“昌列”是藏語,意為閉關處,它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首府馬爾康的昌列山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昌列寺
  •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壩州首府馬爾康
  • 開放時間:6:00-18:00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 創立時間:十三世紀四十年代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寺廟簡介,歷史沿革,交通信息,

寺廟簡介

昌列寺距梭摩河河谷的垂直高度有900米,海拔3400米。它初創於十三世紀四十年代,屬藏傳佛教寧瑪派,距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寧瑪派的著名寺院之一。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上世紀80年代在老寺院的基址上進行了重建。
2004年,在老廟不遠處動工新建了一座頗具現代建築風格的宏偉大殿——大經堂,該大殿工程巨大,主體為鋼混結構,所有牆體均為花崗石砌成,經堂正門為四根巨大的縷空雕刻的龍抱柱,四幅巨大的四大天王壁畫,經堂內有四根20米高的漢白玉正方形大柱,上面的雕刻精綸無比,經堂內所有木製裝飾材料為紅木,經堂燈飾採用義大利進口,經堂內八尊金佛來自於尼泊爾,房頂全部採用貼金,遠遠望去金碧輝煌!
新寺院是由高達六層的寺院主樓、四棟僧侶宿舍樓、寺院賓館和遊人接待室等構成。寺院主樓一樓為大經堂、二樓為講經堂、三樓為藏經樓、四樓為多媒體電教室、五樓為金佛殿、六樓為陳列館,樓頂為金頂。寺院地勢開闊,環境優美,有雪山、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有詩曰:“春之聖山杜鵑艷,夏之聖山綠地毯,秋之聖山彩林燦,冬之聖山結佛緣。”
馬爾康縣到昌列寺共有兩條小路,都是沿著107國道出城向西藏方向左拐,兩條小路彎彎曲曲谷底開始,像梳子一樣來回一直爬升到海拔3500左右的昌列寺,路很窄,許多地方只能一輛小車通過,個別彎子小車也需要倒一下才能拐過來。

歷史沿革

十三世紀四十年代,寧瑪母寺噶陀寺的學識淵博的希熱將參尊者回到嘉絨。希熱將參在英波洛(現已更名為昌列山)山上,修了一座簡陋的關房,修行多年。後因前來學法的弟子漸多,而建一座名叫喇嘛廟的廟宇,後改名為昌列寺。該寺歷史上出現了兩位大師,一是噶丹池巴、馬爾康寺一世活佛羅桑東根倫周大師,第二位是噶丹夏爾折旦丹爾大師。昌列寺今日的輝煌得益於寺中顏班活佛的智慧,憑藉天生處事的睿智和令人欽佩的堅韌大願,短短几年昌列寺便募集來大量的捐助,當然是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完成的。因而能在幾年前重新在原來嘉絨講修院基礎上,動工重建。這是個既傳統又現代的寺院,因為多年的海外遊歷讓活佛到過世界很多地方,於是昌列寺便在這高原深山之地,表演起了人間的奇巧,漢藏乃至歐美的繁華,被虔誠的工匠奉獻給神靈。大殿前,幾根高大的寶柱雕刻著翻江倒海的龍,鏤空的盤龍體現著雕刻藝人卓越的技巧。那些活靈活現的白玉龍,是否會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騰空而起,躍上頭頂湛藍的天空,然後潛入川北大山間奔騰不息的河流,或是去那晶瑩剔透的海子,暢飲一湖甘甜的聖水?而寶柱的坐墊下依然蹲著藏式傳統的獅子,安然威猛,好似護法的神獸,靜靜守護著寺院裡的平靜和安寧。大殿莊嚴的大門,繪著藏傳佛教中七珍八寶的圖案,那些層層疊疊的雲朵與花瓣,難道只是凡俗世界紛繁複雜的另一種寫照?一千多平方米、足能夠容納三千多人的大殿里,一幅幅精美的唐卡,仰望頭頂上大殿穹頂五彩斑斕的壇城, 環顧四周,再極目而望,人們終於確信,都是在不經意間,闖入了隱藏在高原大山裡的一座“九天佛國”。

交通信息

公路已經直接通到寺院,可以從,馬爾康縣城包車上去,車費100元,沒有班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