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意林名著館

昆蟲記/意林名著館

愛蟲如命、至死方休的“昆蟲詩人”法布爾,傾盡畢生精力研究昆蟲,他以輕鬆幽默的筆調,輔以昆蟲神話與民間傳說,栩栩如生地描繪出各種昆蟲的特色、本能、繁衍與生活習性:聖甲蟲名稱的由來、螢火蟲發光的奧秘、昆蟲的音樂天分、看似虔誠卻蠶食同類的螳螂……帶領讀者進入千奇百怪的昆蟲世界,體驗大自然的奧秘與樂趣。《昆蟲記》由法布爾所著,《昆蟲記》中充滿對生命的關愛與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是涵蓋科學與文學,兼具知識與趣味的傳世經典,對自然科學與文學有深遠影響。

基本介紹

  • 書名:昆蟲記/意林名著館
  • 作者:法布爾
  • 出版社:吉林攝影出版社
  • 頁數:168頁
  • 開本:16
  • 外文名: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 譯者:曾明鈺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打開法布爾《昆蟲記》,蜘蛛、蜜蜂等許多人們熟知的昆蟲走入了人們的視野,人們不但能從中了解到昆蟲們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了解昆蟲的喜怒哀樂的豐富情感,了解昆蟲經歷的種種艱辛與危險,而且還能從中獲得深刻的人生體驗與生活感悟。書中詳細並深刻地描繪了為快樂而放聲高歌,永遠不知疲倦的歌唱家蟋蟀;因為本能而遭到嘲笑,頭腦簡單的黃蜂;外表美麗而天性兇狠的冷酷“殺手”螳螂等昆蟲,生動地再現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等情景,客觀真實的描述中滲透著深厚的人文關懷,讓讀者在領略昆蟲蟲性的基礎上反觀社會人生,字裡行間洋溢著睿智的哲思與優雅的情致。

作者簡介

作者:(法)法布爾 譯者:曾明鈺
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科學家、科普作家。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實地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真實地刻錄下各種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等桂冠。

圖書目錄

昆蟲記
第1章 我的工作與工坊
第2章 聖甲蟲·神聖的勞動模範
第3章 蟬·歷經心酸的歌唱家
第4章 螳螂·祈願的殘酷殺手
第5章 螢火蟲·閃光的外科專家
第6章 細腰蜂·熱愛溫暖的泥水匠
第7章 避債蛾·聰明的裁縫媽媽
第8章 西班牙蜣螂·英俊魁梧的清道夫
第9章 蚱蜢·小魔鬼與翹楚
第10章 黃蜂·生生不息的奮鬥者
第11章 芫菁·熱愛冒險的小蟲
第12章 蟋蟀·安居樂業的隱士
第13章 西西弗斯·偉大母親的典範
第14章 橡樹天牛·為新生而孜孜不倦
第15章 蝗蟲·自娛自樂的音樂家
第16章 虻蠅·聰明的偷食者

文摘

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才能與天賦。有些天賦似乎承襲自我們的祖先,但有更多的才能我們卻難以追溯根源。
某位牧羊人也許因為數著小鵝卵石打發時間,而成為令人驚嘆的速算家,最後甚至成為數學家。一個男孩在大多數人最愛玩的年紀里,卻疏遠同學們的遊戲,獨自傾聽夢幻般的聲音,享受一場只有他聽得見的秘密演奏會——他是位音樂天才。還有個小孩,吃果醬麵包時都還會弄髒自己的臉,卻沉浸在捏黏土的喜悅中,如果幸運的話,有朝一日他會成為一位有名的雕塑家。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聽別人談論自己,但請允許我花些時間自我介紹,並談談我的研究。
從小,我就被大自然的萬物所吸引。如果說這種喜愛觀察植物和昆蟲的傾向,遺傳自我那些只關心自己的牛羊,卻沒受過什麼教育的祖先,實在有些說不過去。我的四位先祖中只有一位能翻書識字,他甚至對自己寫的字是否正確都沒把握。我也從未接受過任何正式的科學訓練,沒有老師、指導者,更常常無書可從,我只知道要朝著自己眼前的一個目標而努力:為昆蟲史增添些許篇章。
回首過往,我似乎看到自己還是個小男孩時,是多么驕傲於我所擁有的第一條背帶褲,以及嘗試學習字母的情景;當然,對於第一次發現鳥巢和採集蕈菇的記憶,我更是印象深刻。
某日,我爬上一座小山丘,那裡有一排樹讓我相當好奇。從我家的小窗看出去,那座山丘似乎頂著天矗立,在風裡搖動,於雪中扭曲;我當時就希望能更靠近它們觀察,因此我找了一天,爬上那座小山丘。那真是場前所未有的漫長攀爬,草坡就像屋頂一樣陡峭,我的雙腿那時還很短小,所以爬得又慢又艱難。
突然間,就在我腳下,一隻可愛的小鳥從巨石下的藏身處飛出,我隨即發現一個用獸毛和稻草做成的鳥巢,裡面有六枚鳥蛋,顏色是高貴明亮的天空藍。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發現鳥巢,第一次因為小鳥而感到無限喜悅。我壓抑著心中的狂喜,趴在草地上凝望著它。 此時,鳥媽媽不安地在石塊上方亂飛,十分焦慮地叫著:“塔克!塔克!”當時我年紀還太小,無法了解它的苦痛。我像只小野獸對待獵物般地計畫著,我要先帶走一枚藍蛋當作戰利品,兩個星期後再回來,在小鳥學飛之前帶走它們。我把鳥蛋放在青苔上,小心翼翼地捧回家時,恰巧在路上遇到一位牧師。
牧師說:“啊!薩科希科拉鳥的蛋,你從哪裡拿的?”
我告訴他事情的經過,並且說:“等其他小鳥長出幼毛時,我再回去拿剩下的那些。”
“哎呀,你不該這么做的。”牧師說道,“你不該從可憐的鳥媽媽那兒殘酷地搶走它的小孩。做個乖孩子,答應我別再去碰那個鳥巢了。”
我從這次的對話中學到了兩件事:第一,掠奪鳥巢是件殘忍的事;第二,所有的鳥兒和動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人類一樣。
於是我問自己:“在森林裡與草原上的那些朋友,都叫些什麼名字呢?薩科希科拉鳥的名字,有什麼意義呢?”多年以後我才知道,薩科希科拉的意思是“岩石中的住民”,那種下藍蛋的鳥叫“野鶲”。
我們的村莊,有一條小溪流過,溪的對岸有一叢樹幹光滑、直挺,像是房屋樑柱的山毛櫸。那裡的地面上滿是青苔,我就是在那個樹叢里挖到我的第一株蕈菇的。第一眼看到它時,我覺得它就像是迷了路的母雞在青苔上下的一枚蛋。那裡還長有許多大小不同、形狀顏色各異的野菇:有些形狀像鈴鐺;有些像燈罩;有些像茶杯;有些熟破了,流出牛奶般的汁液;有些在我踩踏之後變成了藍色。還有一種很稀奇,長得像頂端有個洞的梨子,當我用手指戳破它時,它就像煙囪般飄出一陣青煙。我在口袋裡塞滿這種蕈菇,一想到就拿出來讓它們冒煙,直到它們縮成火絨的樣子。
好幾次,我回到那片令人愉悅的樹林,在烏鴉群的陪伴下,學習關於蕈類的基本知識。在家裡是學不到這些採集經驗的。 我的知識幾乎都是經由觀察自然和做實驗學來的,除了兩種知識——解剖學和化學,我是向對科學有所研究的老師學習的。
在解剖學方面,自然科學家摩金一坦東幫助我很多,他讓我見識到如何在裝著水的盤子裡解剖一隻蝸牛。雖然這次的學習時間很短暫,卻對我很有裨益。
我第一次學習化學的過程就沒那么順利了。我做的實驗導致玻璃瓶爆炸,許多同學因此受傷,還有位同學差點兒失明,老師的衣服被灼破,教室的牆壁被藥液濺得到處都是斑點。後來當我成為老師重回到那間教室時,那些斑點都還殘留在牆上。這次意外至少讓我學到一件事,當我做類似那樣有危險的實驗時,我會儘量讓學生離遠一點兒。
我一直有個很大的願望,就是在野外有間實驗室,但對於為了生計而每天處於緊張狀態的人,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四十年來,我渴望著有一塊圍著籬笆的小小土地,一塊偏僻、荒涼、太陽曝曬、長著薊草的小空地,黃蜂和蜜蜂都喜歡到這個地方。我無須擔心被打擾,我可以在這裡實驗和研究,用一種難懂的語言和獵蜂以及其他的昆蟲朋友進行對答。那樣我就不會因為遠征考察而消耗時間及精力,就能時時刻刻在這裡觀察我的昆蟲了。
P1-4

序言

這套書都是經過時間洗禮和考驗的經典。它們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選擇出來的,是不同時代的產物。
經典應該是很少的,不可能是很多的。和“經典”這個概念相關的還有“名著”。如果誰認為經典有很多的話,我就不能認為那是經典了——它們很可能只是名著。在我的印象中,我在閱讀經典時,覺得所謂經典就是一種有宗教色彩的東西。我把它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有些書,要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對它有一種仰視感,是困難的。我覺得它也許只能算是名著。它不能讓我產生經典感——至少現在不能產生。閱讀經典有一種宗教情緒在裡面。這裡的閱讀是一種仰視。就是事情到這裡為止,不能再過去了。就像來到一座高山下。經典肯定是與時間有關係的。對於現在的東西,我只能這么想:它可能成為經典。經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說出一些東西來的,不是不能把握的。
它有如下一些基本品質——
道義
人要有道義,人類社會的正常運轉,必有道義的原則,必有道義的支持。而文學就具有培養人之道義的得天獨厚的功能——當初文學作為一種精神形式,之所以被AA選擇,就是因為人們發現它有利於人性的改造和淨化。人類完全有理由尊敬那樣一部文學史,完全有理由尊敬那些文學家。因為文學從開始到現在,對人性的改造和淨化,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在現今AA的精神世界裡,有許多美麗光彩的東西來自文學。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們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學留下的深刻痕跡。沒有文學,人類依舊還在渾茫與灰暗之中,還在愚昧的紛擾之中。沒有文學,就沒有今日之世界,就沒有今日之人類。人類當然應該像仰望星辰一樣仰望那些曾為他們創造了偉大作品的文學家。
毫無疑問,文學從一開始,就是以道義為宗的。
必須承認,固有的人性遠非那么可愛與美好。事實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惡劣成分。這些成分妨礙了人類走向文明和程度越來越高的文明。為了維持人類的存在與發展,人類中的精英分子發現,在人類之中,必須講道義。文學從存在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高揚道義的旗幟,與其他精神形式(如哲學、倫理學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著人性之惡,並不斷使人性得到改善。徐志摩當年講:“托爾斯泰的話,羅曼·羅蘭的話,泰戈爾的話,羅素的話,不論他們各家的出發點怎樣地懸殊,他們的結論是相調和、相呼應的,即使不是完全一致的。他們柔和的聲音永遠呼喚著人們天性里柔和的成分,要他們醒起來,憑著愛的力量,來掃除種種阻礙我們相愛的力量,來醫治種種激盪我們惡性的瘋狂,來消除種種束縛我們自由與污辱人道尊嚴的主義與宣傳。這些宏大的聲音好比是陽光一樣散布在地面上,它給我們光,給我們熱,給我們新鮮的生機,給我們健康的顏色……”
所謂經典,必有“道義”這一品質。
審美
一個完人的精神世界,是由許多緯度組成的。這其中,審美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緯度。而文學對這一緯度的生成,幾乎是最有效的。文學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審美。如果說遠古的文學可能更在意的是表達思想和抒發情感的話,那么後來的文學則越來越在意它的審美價值了。而人們親近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於它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並能培養人們的審美經驗、提升人們的審美境界。
如此審美,使人類漸漸變成了具有情調的人類,使人生變成了情調人生。今日之人類與昔日之人類相比,其一大區別就在於今日之人類有了一種叫做“情調”的元素。而在情調養成期間,文學有頭等功勞。
人類有情調,使人類超越了一般動物,而成為高貴的物種。情調使人類擺脫了貓狗一樣純粹的生存狀態,而進入一種境界。在這一境界之中,人類不再僅僅享受種種官能得以滿足的原始快樂,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人類一有情調,這個物質的、生物的世界從此似乎變了,變得有說不盡或不可言傳的妙處。人類領略到了種種令身心愉悅的快意。天長日久,人類終於找到了若干表達這一切感受的單詞:靜謐、恬淡、散淡、優雅、憂鬱、肅穆、飛揚、升騰、聖潔、素樸、高貴、典雅、舒坦、柔和……
文學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幫助人類養成情調。“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閒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文學能用最簡練的文字,在一剎那,把情調的因素融入人的血液與靈魂。但丁、莎士比亞、歌德、泰戈爾、海明威、屠格涅夫、魯迅、沈從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優秀的文學家,用他們格調高貴的文字,將我們的人生變成了情調人生,從而使蒼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躍成為可供我們審美的東西。
情調改變了人性,使人性在質上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情調當屬美學範疇。
所謂經典,必有“審美”這一品質。
悲憫
當慈愛的主教借宿給冉·阿讓、而冉·阿讓偷走了他的銀燭台被警察抓住、主教卻說這是他送給冉·阿讓的禮物時,我們體會到了悲憫。當簡·愛得知一切,重回雙目失明、一無所有的羅切斯特身邊時,我們體會到了悲憫。當祥林嫂於寒風中拄著拐棍沿街乞討時,我們體會到了悲憫。當沈從文的《邊城》中爺爺去世,只留翠翠一個小人兒守著一片孤獨時,我們體會到了悲憫。我們在一切古典形態的作品中,都體會到了這種悲憫。
在沉悶蕭森、枯竭衰退的世紀裡,文學曾是情感焦渴的人類的庇蔭和走出情感荒漠的北斗。
悲憫情懷(或叫悲憫精神)是文學的一個古老的命題。我以為,任何一個古老的命題——如果的確能稱得上古老的話,它肯定同時也是一個永恆的問題。我甚至認定,文學正是因為它具有悲憫精神並把這一精神作為它的基本屬性之一,它才被稱為文學,也才能夠成為一種必要的、人類幾乎離不開的意識形態。
所謂經典,必有“悲憫”這一品質。
還有就是經典是必講藝術性的,它反映的問題代表了人類生存的基本狀態,它既是過去的,也是現在的,還是將來的。是一些恆定的問題。
一部名著的確定,或一部經典的確定,我想主要就是看它們是否具有這樣幾點品質。這套書,正是具備了這些品質,我們才稱它們為經典。
我曾許多次說過,這是一個追求時尚的時代,閱讀也是如此。
時尚成為一望無際的燦爛花田,人們猶如采蜜之蜂蝶,嗡嗡然飄飄然趨之如潮,唯恐那花田於瞬間煙消雲散。即使少年兒童的閱讀,也是沉浸在一片令人眼花繚亂的熱鬧之中。某些光怪陸離的卡通,故作痞子的少年寫作,鋪天蓋地、咋咋呼呼、一副反叛面孔、一口野蠻腔調、一股深秋涼風的網上文學,吸引了成千上萬雙純情而又充滿好奇的眼睛。這些圖畫與文字,最大的功能就在於讓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陷入歡樂的瘋狂。
這是一個享樂主義的時代,一個平庸的時代。相比從前,人們雖然少了溫飽之虞,但也失去了心靈的豐盈和目光的深沉。在一片毫無質量的傻笑之中,人的心靈變得蒼白,目光變得淺薄。浮躁人生,從此開始。
此刻,我們談論對經典的閱讀,就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有意義。只有回到對經典的閱讀上,將閱讀經典作為閱讀的基礎,我們才有可能獲得一個理想的閱讀格局,也才有可能將我們從享樂主義的泥淖中解救出來。經典就是有這樣神奇的力量。
我堅持我的表述:如果一個孩子不能回到經典性的文字,長期沉淪在輕飄的、只有快樂而沒有憂傷的時尚文字之中,那么,我對這種閱讀在建構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養孩子優良的心理素質方面起到的作用表示深深的懷疑;時尚閱讀是必要的,但一種正當的、有效的閱讀,應該將對經典的閱讀看成是整個閱讀過程中的核心部分;一個孩子的理想閱讀,應從經典開始。
做什麼事,都得講究智慧。智者,是幸福的入。智者以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同樣的生命長度,一個智者因為他的智慧,而實現了最豐富、最有質量的人生,比起非智者,他的生命長度換算下來大大延長了。
讀書也有智慧。而最大的智慧就是閱讀經典。
讀這套書的人必定是一個智慧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