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老村

昆老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地處猛硐瑤族鄉西南邊,屬於山區。距離鎮8.00公里, 國土面積59.95平方公里,海拔1360.00米,年平均氣溫16.70℃,年降水量1617.9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

該村東鄰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南鄰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西鄰馬關縣都龍鎮,北鄰猛硐村委會。轄野豬塘、東瓜坪、龍竹河、昆老、新寨、大塘子、卡房腳、河邊、茅草坪、中寨、龍山、坪山、三棵樹、黃瓜坡一和黃瓜坡二等15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昆老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
  • 面積:59.95平方公里
  • 人口:2493人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455.00畝(其中:田1216.00畝,地3239.00畝),人均耕地1.79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295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4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97畝,主要種植草果、八角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51974.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84戶通自來水,有535戶通電,有42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2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9.25%和79.25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7戶(分別占總數的32.5%和25.6%)。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4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67畝,有效灌溉率為86.5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6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3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 戶;建有小水窖2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3戶。全村有1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2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87.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3.00萬元,畜牧業收入21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794頭,肉牛347頭); 林業收入22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03.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92.00萬元。殼糠農民人均純收入507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人 ,在省內務工27人,到省外務工1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13戶,共鄉村人口2620人,其中男性1370人,女性1182人。其中農業人口2562人,勞動力1310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3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鎮衛生院8.00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中學生就讀到。該村距離國小校14.00公里,距離中學14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國小戒糊微生218人,中學生8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6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8.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31.00萬元,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詢舉頁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33人,黨員中男黨員27人,女黨員6人。 團員7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沒有進村公路的有3個轎兵漿道自然村,有公路經過的有11個自然村,但等級較差,入戶道路較差,村容村貌較差,居住環境條件惡劣,飲水質量基本不達標,電力供應不足,農田水利灌溉設施較弱,有11個自然村沒有科技活動室和會議室,民眾總體上看病難,學生就學條件簡陋。二、缺少一個可行的經濟發展項目,民眾科技意識不強,增收難。
該村的發朵獄宙舟展思路和重點是:一、發展特色種植業。到“十二五”末,發展茶葉1000畝,發展草果2500畝,發展八角2500畝。二、發展養殖業。到“十二五”台刪廈末,發展生豬2000頭、碑燥剃牛1000頭。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382元增加到4022元。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33人,黨員中男黨員27人,女黨員6人。 團員7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沒有進村公路的有3個自然村,有公路經過的有11個自然村,但等級較差,入戶道路較差,村容村貌較差,居住環境條件惡劣,飲水質量基本不達標,電力供應不足,農田水利灌溉設施較弱,有11個自然村沒有科技活動室和會議室,民眾總體上看病難,學生就學條件簡陋。二、缺少一個可行的經濟發展項目,民眾科技意識不強,增收難。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發展特色種植業。到“十二五”末,發展茶葉1000畝,發展草果2500畝,發展八角2500畝。二、發展養殖業。到“十二五”末,發展生豬2000頭、牛1000頭。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382元增加到4022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