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9號

旱稻9號

旱稻9號,屬粳型常規旱稻品種,在京、津地區直播旱作全生育期平均為153.2天,比對照旱72長4.7天。株高98.1厘米,葉片偏寬長,葉色清秀,長19.7厘米,每穗總粒數94.0粒,結實率80.2%,每畝有效穗數15~20萬穗,千粒重25.4克。較易脫粒。抗性:葉瘟1級,穗頸瘟7級。田間抗旱性3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0.5%,堊白米率47%,堊白度9.5%,膠稠度83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3.80%。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稻屬
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

產量表現

2000年參加北方旱稻中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10.2公斤,比對照旱72增產9.74%(不顯著);2001年續試,平均畝產為308.9公斤,比對照旱72增產10.79%(不顯著)。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93.7公斤,比對照旱72增產4.17%。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播種前用種衣劑拌種,每畝播種7~8公斤。行距25~30厘米,播種深度2~4厘米;2、除草:播種後出苗前每畝用“旱稻除草劑1號”28%乳油或“農思它”12%乳油250~350毫升兌水60~80公斤地面噴霧。出苗後輔以人工拔草;3、施肥:底肥畝施三元複合肥15~20公斤,同時加施硫酸鋅1.5~2公斤,注意增施有機肥和鉀肥。分櫱至拔節期追施尿素6~8公斤,孕穗至始穗期追施尿素3~5公斤;4、及時灌水:遭遇乾旱,特別是在出苗、孕穗至灌漿期要及時灌溉;5、防治病蟲: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以及稻飛虱、稻螟蟲等病蟲的危害。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

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感稻瘟病。抗旱性較強。耐瘠性強。適宜在遼寧省南部、河北省北部以及天津、北京市旱作種植。
2006年貴州審定,編號:黔審稻2006010號
品種來源:貴州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貴州省種子總站從中國農業大學引進。
特徵特性:粳型陸稻。全生育期為140天,株高87.0厘米,株型適中,葉片較濃綠。繁茂性好,分櫱力強,畝有效穗17.04萬穗左右。穗大粒多,穗長17.42厘米,結實率78.03%,千粒重23.81克。籽粒橢圓型,紅穎尖,成熟時穀殼深黃,較易脫粒。出糙率75.5%,精米率68.2%,整精米率60.5%。抗稻瘟病能力較強,耐寒性比對照巴西陸稻約強。
產量表現:2003年貴州省區試平均畝產262.2公斤,比對照巴西陸稻增產12.6%;2004年貴州省區試平均畝產224.64公斤,比對照巴西陸稻增產17.56%;兩年平均畝產247.75公斤,比對照增產14.27%,13個試點中9增4減,增產點次達69.2%。2003~2004兩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77.93公斤,比對照巴西陸稻增產8.86%,6個試點4增2減。
栽培技術要點: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著重安排在海拔1400米以下地區,年均14℃以上,雨量較好的地區種植。適期早播,躲避夏伏旱:宜在4月上、中旬播種,雨季早的可在3下旬播種,春節遲的可推遲在5月中旬播種,高山區與夏伏旱頻繁區域,應結合撫膜栽培,利增溫、防寒與保水。重施底肥,適時追肥:以畝施1000公斤廄肥或1500公斤土雜肥,加普鈣30~40公斤作底肥;分別在4~5葉與9~10葉追肥一次。合理密植,提高成苗率;以畝窩數1.5~1.8萬,畝播量5公斤左右,每穴10粒為宜,點播與條播均可,但要掌握深潛蓋種,利於出苗。
適宜種植區域:貴州省海拔1400米以下、年均溫14℃以上、夏伏旱較輕區域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