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灘坡墓群

旱灘坡墓群

旱灘坡古墓群始建於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其規模恢宏龐大全國少有,這與涼州六朝古都、西北首府的地位是相匹配的。有歷朝歷代的墳冢百萬多座,各種姓氏錯綜龐雜,是一個巨大的古墓姓氏基因群。其坐落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科畦村三組劉家沿溝蓮花山境內,由於從秦、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十六國、隋、唐、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國以及建國以來這個墓葬群不斷擴充,由於數量龐大,墳冢開始以蓮花山為中心向南北延伸形成了接近2000萬平方米的古墓群,此地區地勢較高,終年乾旱,草木難生,因此當地人稱它為”旱灘坡古墓群“,也稱其“三皇齊聚地”。由於其中歷朝歷代地珍貴文物極其豐富,也給它帶來了噩夢,歷朝歷代不同時期的盜墓賊大肆盜掘,甚至有來自國外的傳教士也在其中,尤其以東漢末期,民國時期,建國後的盜掘最為嚴重,大量的墓葬遭到破壞,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數量驚人的夜明珠,玉器,文書,還有陶器,兵器等被盜掘,可百度旱灘坡古墓群搜尋。

2013年5月國務院公布旱灘坡古墓群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旱灘坡古墓群
  • 出土地點:武威市涼州區松樹鄉劉家沿溝境內
  • 館藏地點:西漢簡夜明珠藏於國家針灸博物館
  • 所屬年代:戰國
  • 占地面積:大約2000萬平方米
  • 保護等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塊所屬:涼州區松樹鄉科畦村村委所有
簡介,意義,

簡介


1972年發現,1975年、1984年武威地區文物部門先後進行了發掘、清理。1985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發掘。墓葬時代分別為東漢、魏晉、十六國前涼等。漢墓部分地表無封土,部分有圓形小土堆。大部分為帶有斜坡墓道的土洞墓,磚墓較少。漢墓中1972年曾出土醫藥漢簡92枚(即“武威醫簡”),1988年在東漢土洞墓中出土了完整的鳩杖一根,同時出土17枚王杖律令漢簡及其他文物;魏晉和前涼墓地表均有封土,而且墓道部分亦有封土,圓形封土頂部和墓道口均埋有石塊,標誌明顯;結構有土洞和磚室兩種,均帶斜坡墓道。有單室墓,也有雙室墓,規模普遍比漢墓較大。隨葬器物以灰陶為主,木器次之。畫像磚墓少見。其中一座前涼昇平三年(369)武威厲將軍都戰帥駙馬都尉姬瑜夫婦合葬墓中出土文物非常豐富,有木俑、紀年木牘、木蓮枝燈、絲織物等大批珍貴文物。

意義

旱灘坡墓群具有豐富的漢代和前涼時期文化遺存,不僅為研究漢及前涼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風俗、喪葬制度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而且為河西地區的漢晉墓分期斷代提供了有力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