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擺夷,清代傣族的他稱。明初百夷分大百夷和小百夷,前者主要指滇西德宏等地區的傣族,後者主要指滇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清時將“大百夷”改稱為“旱擺夷”,史謂其人山居,性勤勞;將“小百夷”改稱“水擺夷”,說其人性柔順,多近水,住竹樓。近代又稱前者為“大傣”,後者為“小傣”。一說旱擺夷之“旱”為“漢”之訛,言其與漢族交往密切,吸收漢文化較多,故名。
旱擺夷,清代傣族的他稱。明初百夷分大百夷和小百夷,前者主要指滇西德宏等地區的傣族,後者主要指滇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清時將“大百夷”改稱為“旱擺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科學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依照廣大傣族人民的意願,決定統稱為“傣族”。“旱(漢)傣”、“水傣”、“花(腰)傣”之說...
清朝至民國年間,擺夷族被俗稱為“水擺夷”和“旱擺夷”。水擺夷,多指依水而居的傣族人;“旱擺夷”,也有寫為“漢擺夷”者,前者之“旱”,是相對“水擺夷”之...
清代民間和地方志中,又根據傣族的生活環境,把傣族分別稱為“水擺夷”、“旱擺夷”。他們把喜歡生活在河邊湖旁的傣族稱為“水擺夷”;把居住在山區、半山區和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