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成語的含義為:對詩詞的反覆錘鍊以至極為工致才肯罷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旬鍛月煉
- 外文名:Ten months of forging
- 類別:成語
原文,注釋,譯文,出處,作者,成就,
原文
唐人以詩主人物①,故雖小詩,莫不埏蹂②極工而後已,所謂“旬鍛月煉”者,信非虛言。小說崔護《題城南詩》,其始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以其意未全,語未工,改第三句曰“人面只今何處在”。至今所傳此兩本,唯《本事詩》作“只今何處在”。唐人工詩,大率多如此。雖有兩“今”字,不恤也,取語意為主耳。後人以其有兩“今”字,只多行前篇。
注釋
①以詩主人物:《事實類苑》卷四十所引,“詩”字後有“學”字。
②埏(shān)蹂:原指制陶器時反覆和土揉泥,後引申為一般意義上的“錘鍊”之意。
譯文
唐人以詩歌評價作者,所以作詩者雖是小詩,莫不反覆錘鍊以至極為工致才肯罷休,所謂“旬鍛月煉”,誠然不是虛說。有關崔護《題城南詩》的小說記載,其詩最初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以詩意未全,用語未工,改第三句為“人面只今何處在”。至今所傳這兩種文本,只有《本事詩》作“只今何處在”。唐人作詩追求精工,大率多如此例。所改雖有兩個“今”字,作者也不顧忌,但取語意的完善為主。後人以其有兩個“今”字,多隻採用前篇。
出處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成就
《旬鍛月煉》選自《沈括·夢溪筆談·藝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