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早發定山》
- 創作年代:南朝齊
- 作品出處:《玉台新詠》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沈約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早發定山1
夙齡愛遠壑2,晚蒞見奇山3。
標峰彩虹外4,置嶺白雲間5。
傾壁忽斜豎6,絕頂復孤圓。
歸海流漫漫7,出浦水濺濺8。
野棠開未落,山櫻發欲然9。
忘歸屬蘭杜10,懷祿寄芳荃11。
眷言采三秀12,徘徊望九仙13。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定山:一名獅子山,在浙江餘杭東南。
- 夙齡:少年,早年。
- 晚蒞:即蒞晚。到了晚年時。
- 標:樹立。
- 置:放置。
- 傾壁:頃危的峭壁。
- 歸海流:流向大海。漫漫:水無涯際的樣子。
- 浦(pǔ):河流向江海的入口。濺濺:水流急速的樣子。
- 然:通“燃”。
- 蘭杜:蘭草和杜若。
- 懷祿:懷戀祿位。芳荃:香草。
- 眷言:眷戀。三秀:靈芝,一年開三次花,傳說服之可以成仙。
- 九仙:九類仙人。
白話譯文
- 韻譯
從小就鐘愛高山遠壑,晚年外任才見到奇山。
奇峰標插在彩虹之外,峻岭安置在白雲之間。
傾昃峭壁像忽然斜豎,聳峙的絕頂孤直弧圓。
流向大海啊江水漫漫,出澗的溪流雪浪激濺。
野棠妖冶鮮艷花未落,山櫻絢麗通紅似火燃。
流連忘返傾心於蘭杜,懷祿仕宦寄情於芳荃。
- 散譯
早年愛去遠方的深谷漫遊,老來見到這奇山多么快樂。
山顛聳立在彩虹之上,白雲在它的腰際飛飄。
斜傾的崖壁像要忽然跌倒,絕頂伸出渾圓的帽峰一座。
寬闊的江流奔入大海,經過急灘有萬顆浪珠濺落。
野海棠花開得正繁,山櫻桃怒放丹紅如火。
幽蘭和杜若誘人忘了回歸,官祿未辭心總為芳荃戀慕。
一心想去采一年開花三次的靈芝,嚮往九仙徘徊不忍離去。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南朝齊鬱林王隆昌元年(494)春天,詩人沈約自吏部郎任上出為東陽太守,赴任途中經過定山時有感而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夙齡愛遠壑,晚蒞見奇山。”詩人開頭說他年輕時候就雅愛高山遠壑,晚年又見到了這座奇秀的定山。實際上,沈約此時才五十餘歲,這裡說“晚蒞”,是有意拉長從年輕到老年的時間跨度,以極言自己愛山愛水的至深至切。既是如此,而今又得新睹一座奇秀之山,詩人且驚且喜的興奮之情,也就盡在不言之中了。所以,首聯雖平言淺語,涵意頗豐。詩人對定山的總體印象是“奇”,因而稱為“奇山”。
以下八句,就是圍繞這一“奇”字而展開的。首狀山之高絕:“標峰彩虹外,置嶺白雲間”,奇峰峻岭,高聳於雲水之間,直刺出依天長虹之外。僅此一聯,便將定山雄姿寫神寫活。次寫山之險峻:“傾壁忽斜豎,絕頂復孤圓”,懸崖峭壁,或矗起直指長空,或斜立俯視大地,睹之令人目迷神炫;直到極頂絕處,山勢才稍展平緩。“孤圓”二字傳神,狀寫出險峻中有平緩、坦暢處見奇兀的絕頂之勢。再次則寫山下水勢:“歸海流漫漫,出浦水濺濺”。此時,詩人視線已轉移到山底。只見錢塘江水浩浩蕩蕩,直赴大海,那奔騰激濺而起的朵朵浪花,歡快跳躍,煞是壯觀。山蓄水勢,水壯山威,這與絕頂之孤圓一起,都足證定山確實是無處不奇。接下來,詩人把視線從渺遠的海口收轉回來,靜心觀賞起了盛開的山花。紫的海棠,紅得如火欲燃的山櫻,絢麗多彩的顏色,繪寫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遠壑”、“奇山”的神奇誘惑,大自然的無可抵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詩人,陶醉了詩人,使他留連忘返,飄飄欲仙。
所以,最後四句,詩人便由衷地抒發了返歸自然的理想。蘭草、杜若、荃草,是《楚辭》以來詩文中經常引用的物象,用以比喻修誠立行、潔身自好,詩人這裡也因承此意。“忘歸屬蘭杜”與“懷祿寄芳荃”雖為工整對句,卻暗寓前因後果關係。惟因意屬蘭杜,憺而忘歸,故雖為懷祿做官之人,亦情寄芳草。此聯總束寫景,並由景中具象徵意義的蘭杜芳荃,轉入抒懷,在章法上顯得老到圓熟。最後一聯,詩人復由山間芳草,聯想到可以服之成仙的三秀靈芝。意欲采而餐之,像何氏九兄弟那樣,飄颻遠逝,羽化而登仙。三秀由蘭杜引出,蓋二者都是《楚辭》中常用之芳草名,故生此聯想,全不顯牽強。全詩在企羨仙境的遐想中結束。
此詩寫景,全是視覺形象,詩人特別注意寫出兩方面的特色。一是山間形勢的“勢差”。高至九層雲霄,低迄濺濺流水,驚心有傾壁絕頂,悅目有野棠山櫻,客觀形勢的“勢差”之大,正與主觀感受的“勢差”相互映襯,有強烈的對比感。因而,詩篇雖然層層敷衍,步步刻畫,但並不生澀呆板,而是氣脈貫注,意象萬千,有清新、灑脫之感。二是注重色彩描繪。詩雖不長,卻五色斑斕,異彩紛陳,彩虹、白雲、青山、紅櫻等,絡繹繽紛,恍如欣賞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圖畫,賞心悅目,意緒留連。
名家點評
清代陳祚明:“頗仿康樂,故知昭明所選,惟取高清。‘標’、‘置’字新。”(《采菽堂古詩選》)
清代沈德潛:“通體對偶,風格獨特。”(《古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