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日本屬於先知先覺擁有和研製潛艇的國家。1904年,一口氣訂購了5艘
霍蘭級潛艇,1905年交付,命名為特一至特五號。據此,日本研製出2艘第六型潛艇,即改進型霍蘭級潛艇。二戰時期,日本“瘋狂”造艇,截至1945年8月,共造了190艘潛艇,其中就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潛艇I-400號,其水上排水量達5223噸、水下6560噸。二戰期間,日本潛艇戰沉了135艘,剩下的55艘戰敗投降。但是潛艇製造、使用經驗和教訓卻得以積累下來了。依靠著美國援助和自身基礎,日本在二戰後的造船、特種鋼材、流體動力學、聲吶技術、電子和火控技術都走在世界前列,日本先後研製出10級50餘艘潛艇,在當時都屬於優質產品。
SS-501“黑潮”號
SS-511“親潮”號韓戰爆發以後,美國重新武裝日本,1955年8月借給了日本1艘小鯊魚級潛艇SS-261“斑革魨”號,日本命名為SS-501“黑潮”號,這為日本獨立設計建造戰後現代潛艇奠定了基礎。1955年至1960年6月建成服役了1100噸的的SS-511“親潮”號,其基本上是二戰型潛艇的進一步發展,主要用於技術測試。1959年,已經把反潛任務提到日程上來的
日本海上自衛隊決定設計建造早潮級潛艇,並套用於反潛訓練。
建造沿革
1960年6月6日開工,早潮級潛艇首艇“早潮”號在三菱重工造船廠開工建造,6月7日,2號艇“若潮”號在川崎重工造船廠開工建造;“早潮”號於1961年7月31日下水,1962年6月30日服役;“若潮”號於1961年8月28日下水,1962年8月17日服役。
SS-523“夏潮”號1963年,早潮級潛艇又有兩艘小幅修改後的SS-523“夏潮”號和SS-524“冬潮”號服役(日本稱為夏潮級潛艇,代號:Project no.S116)。
服役歷程
早潮級潛艇兩艘編成了海自第一個潛艇單位,第一潛水艇隊。“早潮”號和“若潮”號分別於1977年7月25日和1979年3月23日退役。“夏潮”號和“冬潮”號分別於1978年5月20日和1980年6月10日退役。
SS-524“冬潮”號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早潮級潛艇和夏潮級都是以美海軍戰後建造的K級反潛潛艇為母型而設計的,除了排水量少有差別之外,兩者之間幾乎沒有多大區別,因此可以視為同型潛艇。
艇型結構
艇型
早潮級潛艇和夏潮級採用艦隊型潛艇艇艏,但其艇首形狀略有變化,不再具有明顯的陡峭線型,而是呈鈍圓形。其上甲板較窄,指揮台圍殼周圍安裝了向外伸出的通行踏板。艏部水平舵採用向上摺疊式而非向艇內收放式,指揮台圍殼外型呈階梯狀,位置靠近艇體前部,整體成流線型,前部凸起的“階梯”內部安裝了水聽器。艇艉採用雙軸雙槳推進,艉垂直舵和水平舵組成了一個較為原始非對稱的“十字型舵”構型。
“早潮”號艙室
早潮級潛艇和夏潮級從艏開始的艙位布置依次是魚雷艙、蓄電池艙、作戰指揮艙、居住艙、主機/電機艙等5個艙室。
動力系統
早潮級主機為兩台三菱重工製造的6LDA25B柴油發電機組,帶動兩台電動機,裝備了兩組各由120塊鉛酸蓄電池組成的蓄電池組,採用雙軸雙螺旋槳推進,功率水面900馬力,水下2300軸馬力,水面和水下最高航速為11節和14節。
艇載武器
早潮級潛艇和夏潮級都安裝有3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性能數據
艇體參數 | 早潮級 | 夏潮級 |
---|
艇長 | 59米 | 61米 |
---|
艇寬 | 6.5米 | 6.5米 |
---|
吃水 | 4.1米 | 4.1米 |
---|
排水量 | 750噸(水面) 930噸(水下) | 790噸(水面) 1000噸(水下) |
---|
航速 | 11節(水面)14節(水下) | 11節(水面) 15節(水下) |
---|
潛深 | 150米 | 150米 |
---|
自持力 | / | / |
---|
續航力 | 9000海里/8節(柴油機) 40小時3海里(蓄電池) | 9000海里/8節(柴油機) 40小時3海里(蓄電池) |
---|
艇員編制 | 40人 | 40人 |
---|
傳動 | 雙軸雙槳 | 雙軸雙槳 |
---|
動力系統 | 柴電推進 2台三菱6LDA25B柴油機 2台電動機 2×120組鉛酸蓄電池 水面900馬力,水下2300軸馬力 | 柴電推進 2台三菱6LDA25B柴油機 2台電動機 2×120組鉛酸蓄電池 水面900馬力,水下2300軸馬力 |
---|
該級各艇
序號 | 建造編號 | 舷號 | 日文艇名 | 英文艇名 | 艇名 | 造船廠 | 開工日期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退役日期 |
早潮級 |
1 | 8701 | SS-521 | はやしお | Hayashio | 早潮 | 三菱重工 | 1960.6.6 | 1961.7.31 | 1962.6.30 | 1977.7.25 |
2 | 8702 | SS-522 | わかしお | Wakashio | 若潮 | 川崎重工 | 1960.6.7 | 1961.8.28 | 1962.8.17 | 1979.3.23 |
夏潮級 |
3 | 8703 | SS-523 | なつしお | Natsushio | 夏潮 | 三菱重工 | 1961.12.5 | 1962.9.18 | 1963.6.29 | 1978.5.20 |
4 | 8704 | SS-524 | ふゆしお | Fuyushio | 冬潮 | 川崎重工 | 1961.12.6 | 1962.12.14 | 1963.9.17 | 1980.6.10 |
總體評價
早潮級潛艇和夏潮級的建造標誌著日本自1960年代初期之後已經具備了成批建造現代潛艇的實力,但是早潮級和夏潮級都是近岸潛艇,由於日本是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西方最靠近蘇聯海參崴的據點,因此作為防堵蘇聯龐大潛艇部隊進入太平洋的第一線,成為冷戰時代美國反潛體系之下的戰略目標,為此日本早期建造的這些近岸型潛艇就不再適用,轉而建造大型化的反潛潛艇。(艦船知識,三海一核科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