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資本結構理論

早期資本結構理論

早期資本結構理論是關於企業融資的一個早期融資理論體系,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大衛·杜蘭特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早期資本結構理論
  • 關聯行業:企業融資
  • 提出人:大衛·杜蘭特
  • 發表時間:1952年
摘要,淨收益理論,淨營業收益理論,傳統折中理論,

摘要

(David·Durand)在1952年發表的《企業債務與權益成本計量方法的發展和問題》報告中比較全面、系統的闡述了有關資本結構理論的思想。他把這種思想劃分為三種類型,即:淨收益(NI)理論、淨經營收益(NOI)理論和傳統折中理論。由於這三種理論都沒有經過統計數據的分析驗證,因此並沒有得到理論界的認可。

淨收益理論

這種觀點認為,在公司的資本結構中,債權資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淨收益或稅後利潤就越多,從而公司的價值就越高。按照這種觀點,公司獲取資本的來源和數量不受限制,並且債權資本成本率和股權資本成本率都是固定不變的,不受財務槓桿的影響。
早期資本結構理論

淨營業收益理論

這種觀點認為,在公司的資本結構中,債權資本的多寡,比例的高低,與公司的價值就沒有關係。按照這種觀點,公司債權資本成本率是固定的,但股權資本成本率是變動的,公司的債權資本越多,公司的財務風險就越大,股權資本成本率就越高;反之亦然。經加權平均計算後,公司的綜合資本成本率不變,是常數。因此,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從而,決定公司價值的真正因素應該是公司的淨營業收益。
早期資本結構理論

傳統折中理論

除了上述兩種極端的觀點以外,還有一種介於這兩種極端觀點之間的折中觀點,我們稱之為傳統觀點。按照這種觀點,增加債權資本對提高公司價值是有利的,但債權資本規模必須適度。
早期資本結構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