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內容
《早戀》的著作權已經到期,有些出版社一直想再版它,這些朋友大多當年讀過它,讀它的時候和書中的那些正在上中學的人物的年齡相仿。因此,與其說是對這部小說,不如說是對那個逝去的年代和那個年代青春獨具的感情的懷念。其實,那份懷念,就像普魯斯特在《
追憶似水年華》里說的:“對某個場景的回憶,無非是對某個時刻的惋惜罷了。”青春像只小鳥不回來——
青春時節,是尤其讓人感懷的。
再版前言
《早戀》這本長篇小說是1987年出版的,事隔17年,今天,
朝華出版社又要再版它,總讓我也對那些時刻感到惋惜,不禁讓我想起許多和這本書相關的往事。
這是當時第一本觸及中學生男女感情的長篇小說吧,雖然早已經時過境遷,如今依然有當年的老讀者和今天現在年輕的讀者寫來熱情的來信,在網上依然看到許多當年讀過它的讀者對它的感情。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剛剛收到青島徐鵬、於曉倩等6位高二同學的來信,他們說他們是"伴隨著您的作品成長的",讓我臉紅;他們給予我批評和鼓勵,讓我感動;他們希望今天現在能夠找到《早戀》、《
一個女學生的日記》等書,我寫信告訴他們,這些書就要再版了。這些素不相識的讀者,即使只是三言兩語,卻是發自心底,毫不功利,卻是那樣的真誠,真的讓我很受感動。我實在應該知足,僅僅因為這樣的一本小說,過去了17年,還有那么多的朋友惦記著你,關心著你,在這個功利而冷漠的世界上,該是多么難得的事情。
讓我感到格外驚奇的是,幾乎走到哪個地方,只要能夠遇到和這本小說中的那些中學生一起成長的年輕人,我都能夠遇到曾經讀過它的人。作為一個作者,這樣意外的邂逅,常常滿足我的自尊心和
虛榮心。我常常對自己說:你還不應該感謝這本書嗎?是它延伸了文學和人生的半徑,才讓你能夠擁有這樣比艷遇更頻繁也更持久的境遇。
兩年前,我到湖北荊州,接到一個電話,是我所住的賓館的一位年輕的女服務員打來的,她先問我你是那個寫過一本書叫做《早戀》的肖復興嗎?我告訴她是,我寫過那么一本書。然後她說如果我有時間的話,她今天現在想見我一下,因為她的手裡有一本《早戀》,希望我能夠為她在書上籤個名,留個紀念。我說我的名不值錢,如果你願意,我還是很樂意為你的書籤名。她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個四十歲上下的男人。我請他們兩人坐下,看到了那本17年前出的書,已經翻得破爛不堪了,大概經過了不少人的手。那個男人對我說,聽說您住在這裡,我請我家的這位親戚一定要找到您,是想告訴您,當年我讀高中的時候,正好趕上您這本書出版,但當時老師不讓我們看您的這本書,而且,班裡只有這么一本,只能夠在底下偷偷地傳看。因為看完了還得還給同學,我就從頭抄到尾把書抄了一遍,想自己留下慢慢再看。只可惜我抄的那本《早戀》最後不知傳到哪個同學的手裡,畢業之後也沒有還給我。聽了他的話,我真的很感動,再沒有比中學生讀者對文學更真誠、更清純的。
我還忍不住想起另一個人,另一件事。
因為一本《早戀》,當時收到了許多讀者的來信,偶爾我也回信,但一般很少。只有江蘇常熟的薛雯是一個意外,我竟然和她通了16年的信,時間這樣的長,超過了任何一個人。緣起於書,屬於以文會友。16年前,薛雯是一個16歲的江南小姑娘,在讀初三。和荊州的那個同學的老師反對看《早戀》不一樣,她的老師向她推薦了這本稍稍引起一些波動的《早戀》。大概書中的內容和她那時年齡的心情很吻合,她讀後很激動,給我寫來了第一封信。她的字型在中學生中是絕對秀美的,今天的中學生能夠寫一筆那樣好的字,已經很少,因此,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誰想到我給她的回信,她並沒有收到,一直到了大約一個學期之後她來了第二封信時,我才知道,馬上給她回了信。就這樣,竟然通了整整16年。一個16歲的小姑娘,長成了32歲的大姑娘,她的孩子2018夏天過後馬上就要上國小了。日子過得快得讓我驚訝,16年來一直堅持著最原始的手寫的通信方式,讓我自己都覺得是絕無僅有的奇蹟。
其實,不過是一本《早戀》。
忘記了是從哪一年秋天開始,桂花開時,她開始在信中夾一些桂花寄給我。但肯定是她邁出學校大門走到工作崗位她長大以後。桂花是一種成熟的花,和秋天許多果實成熟一起才綻放在枝頭。從那以後,每年江南桂花盛開的時候,她都不會忘記寄我一些桂花。那花香很是濃郁,未拆信封,便香透紙背,瀰漫四周了。
如今,還有多少成年人能有這種類似浪漫的情致呢?也許,只有她這樣童心未泯的孩子了。藉助現代化的電話,大人們連信都懶得寫了,新年聖誕頂多寄一張畫面和賀辭千篇一律的賀卡,誰還會想起那三秋
桂子,一片秋色?
有時想想,自己都覺得這是一樁非常美麗的事情。16年的歲月加起來,是一條長長的河,流過了一段百花盛開的山谷;16年的信件加起來,該比一部長篇小說還要長了,而且,比小說還要真實可靠。我的信大多寫得短而匆忙,她原諒我的潦草。她的信寫得比我好,不僅文筆好,更好在她的內心世界毫無保留的坦露。她讓我感到世上居然還有這樣一份真情、這樣一份信任,沉甸甸地託付給你,讓你做人或者下筆都要珍重一些。即使一時做不到魯迅先生那樣接到一位電車工人買他書的錢而感到他的體溫而格外自責,起碼別那么信筆由韁,胡掄海哨。
因為自己寫作,才有這樣的收穫,它是超越文學之上的。有時想起來,我實在應該慶幸自己的寫作生涯中曾經寫過這樣一本小說。
我想起她在一封信中寫過的話:“16歲的單純與青澀,似乎已離我相當遙遠,而細想起這十多年來的生活中的人和事,真是來了許多又去了許多,是它們磨礪了我的人生。其中許多人和事都讓我懷念並銘記在心中。”
作為一個作者,實在也應該常懷這樣的感恩之心,許多和這本書相關聯的人和事,都讓我懷念並銘記在心中。
謹以此短文作為《早戀》再版前言,獻給那些曾經讀過它並還記得它的讀者朋友們,以及新的年青一代的讀者朋友們。同時,請允許我藉此書再版的機會,向17年前出版它的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該書的責編
吳光華先生表示我的深深謝意,沒有他的鼓勵和幫助,此書只能在遙遠的夢中。
最後要說的是,此書再版之際,曾有朋友建議我將書的結尾部分重新修改補充一下。我猶豫再三,沒有動筆。17年前,此書出版之前,結尾部分也曾經有好幾種不同的方案,最後選擇了現在這樣子,儘管顯得有些倉促,卻顯示了那個年代裡同學們相對單純、善良而美好的心思。17年時光流逝,校園和社會發生了多么大的變化,小說如果也有生命的話,當然也會隨之搖曳多姿起伏變化。無論鐘林老師,還是章薇、張力、范愛君、覃峻、葉秋月、梁燕燕、WC系列……可能會各自衍生出許多新的更加有意思的故事。但是,我怕改不好而變成了狗尾續貂,接不上原來的那股地氣而變成夾生飯,就想還是保留著他們17年前的原生狀態吧。而且,我相信聰明的讀者會比我更有辦法,為小說的結尾,為那些可愛的同學們以及他們的老師的命運續寫成他們心中各自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篇章的。這不僅因為他們聰明,更因為他們和小說中的人物一起走過了那段人生最難以忘懷的青春歲月。
說心裡話,當我重新讀了一遍《早戀》,我為自己17年前能夠寫出這部小說,感到奇怪,我在問自己現在我還能夠寫出來這樣的小說嗎?真的,我竟然為自己而感動。
——肖復興
相關評論
有一次與婷婷去圖書館,當看到《早戀》這本書時,婷婷眼睛盯著它,但沒拿,可能感到不好意思,我看出女兒喜歡,這些對她來說很神秘。那本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肖復興,我想它是用來引導孩子的,於是就借了回來。女兒看了五六遍,我也看了好幾遍。我告訴女兒,早戀本身是一種很美好的感覺,但是就如同沒長熟的蘋果,這時吃它會感到澀澀的,最好的摘取時間是等它長熟了。
就像花要開,柳要綠一樣,對於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說,有早戀傾向是很正常的,扼殺、壓制是不可能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妥善引導。
肖復興的《早戀》生動地告訴了我們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