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早勝牛體軀高大,全身被毛純,呈紅色或紫紅色為主,角小,呈“蘿蔔角”或“鈴鈴角”、“疙瘩角”,臥息時四蹄不露,公牛頭大頸粗短,垂肉發達,貌雄偉,母牛頭長清秀,頸細薄,成年母牛體高121.86±4.04厘米,體長為137.17±5.43厘米,公牛體高142±3.31厘米,體長為163.5±4.5厘米。早勝牛體型略小於秦川姜臭射牛,臥息時四肢緊抱於胸腹之下,俗稱敬拜殃“四蹄不漏”。全身被毛純色,且以紫紅色和紅色為主,紫紅色被毛數量明顯多於秦川牛,而且早勝牛閹牛,體大力強和肉多馳名。
早勝牛全身毛色純一,身軀寬大、方正,臥息時四肢緊抱於胸腹之下。當地民眾稱讚早勝牛: “蘿蔔角,升子嘴,棗紅色,柱子腿,四蹄不露,兩頭齊”。
內在品質
早勝牛肉嫩多汁,肉質鮮美,出肉率高,淨肉率55.3%,肌肉大理石紋適中,脂肪肉比為1:1.6,脂肪含量為35.2%,蛋白質含量為13.8%。
產地環境
位置境域
慶陽市位於甘肅省的東北部,涇河上游,界於東經106°24′-108°42′,北緯35°25′-37°10′,海拔高度860米-1760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千米,由於氣候、棕槳地形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早勝牛在地域分布上所呈現宙捉籃榆的特點各不相同。
土壤地貌
慶陽市屬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貌主要有三種:①高原溝壑。②川台河谷。③梁峁溝壑。全市土壤主要是黑爐土和黃棉土兩類,pH在7—7.5呈中性或微鹼性,慶陽早勝牛主要分布在地勢平坦的川塬區,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水文情況
慶陽市水系屬黃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涇河、馬蓮河、蒲河等,農業用水主要靠自然降水,人畜飲水主要靠采地下水。
氣候情況
慶陽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介於半乾旱半濕潤之間,年平均氣候7.8—9.6℃,年平均降水量535毫米,無霜期169天,年平均日照數2442.9小時。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境內豐富多樣的植被和農作物,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草飼來源。
歷史淵源
從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四年(468年)開始,慶陽市早勝塬陝甘兩省邊界就有了傳統的牲畜交易會,使秦川牛和當地牛不斷互市雜配,形成了不同代數的雜種牛,和能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秦川牛。這兩類牛群經過長期混交繁殖,經當地民眾的精心選種,種植隴東紫花苜蓿舍飼餵養,逐漸形成了體大力強的役用慶陽早勝牛,並被寧縣農戶及寧縣周邊地區的正寧、西峰、鎮原飼養。
據寧縣縣誌記載,從清同治年間起,當地民眾把本地培育的牛種愛稱 “早勝東牛”。
新中國建立後,慶陽早勝牛一直是用來耕地的主要役力,政府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對牛的保護力度很大,社隊無權宰殺牛,需上級行政部門審批。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剛實行後,由於家庭耕地役力的需要,農戶養牛需求增加,牛價大增,慶陽早勝牛存欄大增。
1959年,西北畜牧獸醫研究所與當地農牧部門進行了牛戀犁民選育,辦起了早勝牛場。
1971年至1980年早勝塬產區向外提供種牛近千頭,為改良全省小型本地黃牛起了作用。慶陽早勝牛曾入編西北農學院主編的地方高等院校《養牛學》教材和甘肅省中國小才求腿常識課本。
1983年,早勝牛列入《甘肅省畜禽品種志》。
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慶陽早勝牛役用需求降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費量增大,加之慶陽早勝牛肉質優良,慶陽早勝牛便逐漸從役用牛轉為肉用牛。
2002年開始,慶陽市寧縣把慶陽早勝牛產業作為三大支柱產業之首進行開發,成立了各級早勝牛產業領導小組,提出了“鄉鄉設牛市,村村辦牛場,戶戶建牛舍,漫山遍野種草,千家萬戶養牛,龍頭企業帶動,精深加工增值”的思路,加大了開發力度,使慶陽早勝牛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2004年慶陽市寧縣舉辦了首屆早勝牛賽牛大會,此外部分鄉鎮也舉辦了多次賽牛會,推動了慶陽早勝牛產業的發展。
2007年,慶陽早勝牛作為全市支柱產業進行開發,在全市實施紫花苜蓿種植項目,開展大規模種植。為了加快慶陽早勝牛產業的發展,加大了政策扶持投資力度和項目招商引資投資力度,已通過了國家標準委員會下達的《早勝牛標準化養殖示範小區》項目,實施世行畜牧養殖早勝牛世行貸款200萬美元的項目。
生產情況
2010年早勝牛年存欄37.5萬頭,年產牛肉9000噸。有年宰1萬頭肉牛生產企業1個,慶陽早勝牛外調中擊朽習心1個。
產品榮譽
2010年0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早勝牛”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早勝牛(當地農戶也叫東牛),主產於慶陽市寧縣18個鄉鎮的257個行政村。相鄰的正寧縣宮河塬、董志塬所屬西峰區的肖金、董志,鎮原縣的屯字塬。早勝塬(早勝牛名稱的由來)的早勝、良平、平子、中村為早勝牛中心產區,慶陽市其它縣區都不同程度的飼養早勝牛。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
慶陽早勝牛發源於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早勝塬,在長期飼養和培育過程中,對產地適應性逐漸固定在了東徑106°24′-108°42′,北緯35°15′-35°52′的區域,由於受氣候、地形、經濟發展水平和飼養管理因素的影響,早勝牛的生產性狀表現出了不同的差異。
①溫暖半濕潤高原溝壑農牧區,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慶陽早勝牛飼養為舍飼餵養方式,原先為役用,隨著農業機械的廣泛套用,以役用到役肉兼用再發展到今天的慶陽早勝肉牛,慶陽早勝牛餵養以小麥秸稈(冬季)青野草、紫花苜蓿、青玉米秸稈等為主,冬春季日補精料2千克,粗飼料以小麥秸稈為主,規模牛場以青貯玉米秸稈為主,日餵兩次,傍晚進圈粗飼草飼喂,早上起來餵以粗飼料,待到快吃飽時,以精料(玉米、麩皮、菜籽餅(炒熟)混合)定量(大致每頭牛2千克)拌入粗飼料中攪勻吃完,飲足水,無極端天氣拉出圈(民眾叫出圈),拴入門前或房後,進行刷試,讓其自由運動。夏秋季日餵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各餵一次,早上和中午精料補飼,日均1千克,粗料以青野草,農作物青秸稈、苜蓿為主,精料同冬春相同,大致時間為立夏到白露過後不久,民眾叫“倒水”。在這個區域,此種飼養管理下的早勝牛體型高大,生產性能最優,民眾也叫“東牛”。其中心產區早勝塬早勝、平子、良平、中村的慶陽早勝牛的飼養占全市比重很大。
②溫和濕潤殘原溝壑林農牧區。在此區域內,由於地形複雜,多溝壑川窪山地多,交通通訊經濟相對落後,早勝牛作為役肉兼用型,飼養管理粗放,為半舍飼半放牧式,使役早、配種繁殖也早,精飼料補飼少,早勝牛體型相對來說也小,生產性狀欠佳,農民也叫“二東”牛。
③溫涼濕潤水源涵養林區
此區域人口較少,地廣人稀,為子午嶺林區,地勢高,人跡活動少,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慶陽早勝牛以放牧為主,甚至把牛趕出,幾乎不管,牛什麼時間懷犢,什麼時間產犢都不知,和本地土種牛一起模糊叫做柴牛(土種牛,蒙古牛類型)。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慶陽早勝牛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種,在飼養選育中應以良種慶陽早勝牛為主,嚴禁外品種導入雜交。在作為商品肉牛繁殖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選擇秦川牛、國外良種牛,如紅安格斯牛凍配雜交,生產優質商品肉牛。
慶陽早勝牛選用標準為:
應選體軀高大,肌肉豐滿,眼大有神,口方面平額寬,四肢粗壯,四蹄堅實。前後軀高度相差小,前胸寬闊,胸深肋長,腹部緊湊,臀平,被毛純,以紅色或紫色為良,臥息時四蹄不露,角短呈“蘿蔔角”或“鈴鈴角”、“疙瘩角”。
公牛:頭高昂貌雄偉,頸短粗壯,垂肉發達。
母牛:頭長而清秀,頸細薄。
(3)肉牛出欄
慶陽早勝牛出欄前必須要經當地獸醫管理部門嚴格產地檢疫無病健康,到達休藥期方可出欄,憑檢疫合格證明,經運載車輛清洗消毒後方可裝運。
(4)生產記錄
慶陽早勝牛在飼養過程中要進行打耳號,記錄防疫,使用藥物,治療過程、結果,以及飼草料採購食用情況,產地檢疫情況,消毒情況記錄,記錄保存在出欄後2年。
歷史文化
關於“早勝牛”的淵源,還跟民間流傳的《狄仁傑騎青牛斬九龍》有一點關係。
在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狄仁傑在任期間,“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紛紛讚頌他的德政,並勒碑銘記。
傳說狄仁傑在寧州任刺史時,這裡有一個老龍和九個龍子,經常在川河興妖作怪,禍害百姓。每年二月二日,為龍抬頭的日子,妖龍一抬頭就要當任刺史送去一對童男童女吞食。寧州的歷任刺史都為此事發愁,但不敢違抗,不然要水漫寧州。狄梁公到寧州任職後,一心要為民滅災除害,便買來了秦川青牛和寶劍,準備與妖龍奮戰。這年二月二日已到,妖龍等候狄梁公送童男童女來,結果沒有等到。妖龍一氣之下,帶上九個龍子發來大水要淹寧州城。半夜子時,狄仁傑爬上城頭一看,洪水將要漫過城牆,吞沒全城。在這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狄仁傑騎上青牛,手執寶劍,躍入洪水,與妖龍奮戰。青牛力大無窮,橫衝直撞,直奔妖龍,妖龍敵不過青牛,只得逃跑。狄仁傑騎牛緊追不捨,妖龍向東逃竄,青牛八縱上山,追上了老妖和龍子,狄仁傑揮劍斬了妖龍和龍子,為民除了害。後來人們為感謝狄仁傑斬龍除害的恩德,便把相傳狄仁傑買青牛的地方叫青牛村,把青牛八縱上山的地方叫八縱坡,把斬龍的地方叫九龍川。而青牛也因疲勞過度,在完成使命後倒地氣絕而亡。但它的精靈卻孕育出了聞名遐邇的後裔,即以身高力大、形體俊美著稱的“早勝東牛”,即現在的早勝牛。
至此,寧州城再無災禍發生,且風調雨順,水土肥美,百姓們過上了安定富裕的生活。
新中國建立後,慶陽早勝牛一直是用來耕地的主要役力,政府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對牛的保護力度很大,社隊無權宰殺牛,需上級行政部門審批。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剛實行後,由於家庭耕地役力的需要,農戶養牛需求增加,牛價大增,慶陽早勝牛存欄大增。
1959年,西北畜牧獸醫研究所與當地農牧部門進行了選育,辦起了早勝牛場。
1971年至1980年早勝塬產區向外提供種牛近千頭,為改良全省小型本地黃牛起了作用。慶陽早勝牛曾入編西北農學院主編的地方高等院校《養牛學》教材和甘肅省中國小常識課本。
1983年,早勝牛列入《甘肅省畜禽品種志》。
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慶陽早勝牛役用需求降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費量增大,加之慶陽早勝牛肉質優良,慶陽早勝牛便逐漸從役用牛轉為肉用牛。
2002年開始,慶陽市寧縣把慶陽早勝牛產業作為三大支柱產業之首進行開發,成立了各級早勝牛產業領導小組,提出了“鄉鄉設牛市,村村辦牛場,戶戶建牛舍,漫山遍野種草,千家萬戶養牛,龍頭企業帶動,精深加工增值”的思路,加大了開發力度,使慶陽早勝牛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2004年慶陽市寧縣舉辦了首屆早勝牛賽牛大會,此外部分鄉鎮也舉辦了多次賽牛會,推動了慶陽早勝牛產業的發展。
2007年,慶陽早勝牛作為全市支柱產業進行開發,在全市實施紫花苜蓿種植項目,開展大規模種植。為了加快慶陽早勝牛產業的發展,加大了政策扶持投資力度和項目招商引資投資力度,已通過了國家標準委員會下達的《早勝牛標準化養殖示範小區》項目,實施世行畜牧養殖早勝牛世行貸款200萬美元的項目。
生產情況
2010年早勝牛年存欄37.5萬頭,年產牛肉9000噸。有年宰1萬頭肉牛生產企業1個,慶陽早勝牛外調中心1個。
產品榮譽
2010年0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早勝牛”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早勝牛(當地農戶也叫東牛),主產於慶陽市寧縣18個鄉鎮的257個行政村。相鄰的正寧縣宮河塬、董志塬所屬西峰區的肖金、董志,鎮原縣的屯字塬。早勝塬(早勝牛名稱的由來)的早勝、良平、平子、中村為早勝牛中心產區,慶陽市其它縣區都不同程度的飼養早勝牛。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
慶陽早勝牛發源於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早勝塬,在長期飼養和培育過程中,對產地適應性逐漸固定在了東徑106°24′-108°42′,北緯35°15′-35°52′的區域,由於受氣候、地形、經濟發展水平和飼養管理因素的影響,早勝牛的生產性狀表現出了不同的差異。
①溫暖半濕潤高原溝壑農牧區,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慶陽早勝牛飼養為舍飼餵養方式,原先為役用,隨著農業機械的廣泛套用,以役用到役肉兼用再發展到今天的慶陽早勝肉牛,慶陽早勝牛餵養以小麥秸稈(冬季)青野草、紫花苜蓿、青玉米秸稈等為主,冬春季日補精料2千克,粗飼料以小麥秸稈為主,規模牛場以青貯玉米秸稈為主,日餵兩次,傍晚進圈粗飼草飼喂,早上起來餵以粗飼料,待到快吃飽時,以精料(玉米、麩皮、菜籽餅(炒熟)混合)定量(大致每頭牛2千克)拌入粗飼料中攪勻吃完,飲足水,無極端天氣拉出圈(民眾叫出圈),拴入門前或房後,進行刷試,讓其自由運動。夏秋季日餵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各餵一次,早上和中午精料補飼,日均1千克,粗料以青野草,農作物青秸稈、苜蓿為主,精料同冬春相同,大致時間為立夏到白露過後不久,民眾叫“倒水”。在這個區域,此種飼養管理下的早勝牛體型高大,生產性能最優,民眾也叫“東牛”。其中心產區早勝塬早勝、平子、良平、中村的慶陽早勝牛的飼養占全市比重很大。
②溫和濕潤殘原溝壑林農牧區。在此區域內,由於地形複雜,多溝壑川窪山地多,交通通訊經濟相對落後,早勝牛作為役肉兼用型,飼養管理粗放,為半舍飼半放牧式,使役早、配種繁殖也早,精飼料補飼少,早勝牛體型相對來說也小,生產性狀欠佳,農民也叫“二東”牛。
③溫涼濕潤水源涵養林區
此區域人口較少,地廣人稀,為子午嶺林區,地勢高,人跡活動少,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慶陽早勝牛以放牧為主,甚至把牛趕出,幾乎不管,牛什麼時間懷犢,什麼時間產犢都不知,和本地土種牛一起模糊叫做柴牛(土種牛,蒙古牛類型)。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慶陽早勝牛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種,在飼養選育中應以良種慶陽早勝牛為主,嚴禁外品種導入雜交。在作為商品肉牛繁殖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選擇秦川牛、國外良種牛,如紅安格斯牛凍配雜交,生產優質商品肉牛。
慶陽早勝牛選用標準為:
應選體軀高大,肌肉豐滿,眼大有神,口方面平額寬,四肢粗壯,四蹄堅實。前後軀高度相差小,前胸寬闊,胸深肋長,腹部緊湊,臀平,被毛純,以紅色或紫色為良,臥息時四蹄不露,角短呈“蘿蔔角”或“鈴鈴角”、“疙瘩角”。
公牛:頭高昂貌雄偉,頸短粗壯,垂肉發達。
母牛:頭長而清秀,頸細薄。
(3)肉牛出欄
慶陽早勝牛出欄前必須要經當地獸醫管理部門嚴格產地檢疫無病健康,到達休藥期方可出欄,憑檢疫合格證明,經運載車輛清洗消毒後方可裝運。
(4)生產記錄
慶陽早勝牛在飼養過程中要進行打耳號,記錄防疫,使用藥物,治療過程、結果,以及飼草料採購食用情況,產地檢疫情況,消毒情況記錄,記錄保存在出欄後2年。
歷史文化
關於“早勝牛”的淵源,還跟民間流傳的《狄仁傑騎青牛斬九龍》有一點關係。
在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狄仁傑在任期間,“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紛紛讚頌他的德政,並勒碑銘記。
傳說狄仁傑在寧州任刺史時,這裡有一個老龍和九個龍子,經常在川河興妖作怪,禍害百姓。每年二月二日,為龍抬頭的日子,妖龍一抬頭就要當任刺史送去一對童男童女吞食。寧州的歷任刺史都為此事發愁,但不敢違抗,不然要水漫寧州。狄梁公到寧州任職後,一心要為民滅災除害,便買來了秦川青牛和寶劍,準備與妖龍奮戰。這年二月二日已到,妖龍等候狄梁公送童男童女來,結果沒有等到。妖龍一氣之下,帶上九個龍子發來大水要淹寧州城。半夜子時,狄仁傑爬上城頭一看,洪水將要漫過城牆,吞沒全城。在這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狄仁傑騎上青牛,手執寶劍,躍入洪水,與妖龍奮戰。青牛力大無窮,橫衝直撞,直奔妖龍,妖龍敵不過青牛,只得逃跑。狄仁傑騎牛緊追不捨,妖龍向東逃竄,青牛八縱上山,追上了老妖和龍子,狄仁傑揮劍斬了妖龍和龍子,為民除了害。後來人們為感謝狄仁傑斬龍除害的恩德,便把相傳狄仁傑買青牛的地方叫青牛村,把青牛八縱上山的地方叫八縱坡,把斬龍的地方叫九龍川。而青牛也因疲勞過度,在完成使命後倒地氣絕而亡。但它的精靈卻孕育出了聞名遐邇的後裔,即以身高力大、形體俊美著稱的“早勝東牛”,即現在的早勝牛。
至此,寧州城再無災禍發生,且風調雨順,水土肥美,百姓們過上了安定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