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巴日孜組是1979年西藏綜合普查大隊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旦巴日孜組
- 外文名:Danbarizi Fm
- 時代:中三疊世(統)
命名,分布範圍,
命名
西藏綜合普查大隊,1979年命名,與查曲浦組、塔克那組同物異名,已停用。
分布範圍
西南,西藏。
旦巴日孜組是1979年西藏綜合普查大隊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旦巴日孜組是1979年西藏綜合普查大隊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西藏綜合普查大隊,1979年命名,與查曲浦組、塔克那組同物異名,已停用。分布範圍西南,西藏。1...
旦巴日孜組 旦巴日孜組是1979年西藏綜合普查大隊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西藏綜合普查大隊,1979年命名,與查曲浦組、塔克那組同物異名,已停用。分布範圍 西南,西藏。
腕足類、腹足類和牙形石,菊石類計有11屬21種,常見分子有:Paraceratite strinodosus,其中Paraceratites和Parakellnerites最豐富,其次為Acrochordiceras和Reiflingite;底部產牙形石:Neospathodu shomeri。連續沉積於列龍溝組之上;其上被卻桑溫泉組不整合覆蓋。厚1196-1376米。同物異名 葉巴組、旦巴日孜組。
tibetica,O.(Mesorbitolina) texana,Praeorbitolina cornugi等;雙殼類: Neithea quinqaecostata,Cyprina zeribensis,Opis cf. repleta,Eriphyla cf. lenticula等及海膽、固著蛤及小脊椎動物等化石。屬典型淺海相沉積。與下伏楚木龍組及上覆設興組均呈整合接觸。厚230-573米。同物異名 旦巴日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