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鑄嶺古道上至紹興縣平水鎮王化村,下至梅園村鎖泗橋。據口碑資料和建築風格判斷為明-清代。宋吳處厚《青箱雜識》:“昔歐冶鑄劍,它處不成,至此一日鑄成,故名日鑄嶺”。現存較好的一段為祝家村至梅園村鎖泗橋,南北走向,全長約2000米,路面寬1.3-1.5米。共有石階2000餘級。其間古道、茶亭、下馬橋、路廊、鎖泗橋等依舊保存。茶亭為三開間平屋,坐東南朝西北;明間梁架為四柱五架抬梁式,次間為五柱七檁穿斗式;地面用石板鋪設。茶亭兩面山牆內鑲嵌石碑四通:1、為《重修茶亭》,落款為中華二十二年;2、為《助茶碑記》,落款為乾隆伍拾玖年拾月;3、《燈燭碑記》;4、《永遠掃雪》。下馬廟面闊三開間,單層建築,梁架為四柱五檁穿斗式,原有菩薩供奉,現無存。廟西側尚有下馬橋一座,系單孔石拱橋,橫跨溪流。古道北端的鎖泗橋也為單孔梁式石橋,全長3米,橋面由三塊石樑平鋪而成,現局部被改造。
日鑄嶺古道昔時是紹興通往嵊縣、新昌等地的要道,在山貨外運和海貨內運,發展經濟改善人們生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鑄嶺古道
特色
日鑄嶺屬會稽山余脈,呈東南走勢,海拔約516米,山形陡峭,岩石突兀,嶺階逶迤,地形險要。宋吳處厚《青箱雜記》載:“昔歐冶鑄劍,它處不成,至此一日鑄成,故名日鑄嶺。”日鑄嶺在古代是冶煉家鑄劍之地。追溯歷史,日鑄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從紹興至平水,翻越日鑄嶺、王化、駐驊嶺、蔣岩橋至嵊州的三界幹道,可通往台州、溫州的陸路要道,也是紹興南部山區日鑄嶺下,祝家、安興、宋家店、王化、清店、西岙口村山民去平水、上灶販賣毛竹、茶葉的必經之路。
日鑄嶺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嶺外有下馬橋,二寺坪等古蹟棧道,南宋建炎三年十月,金兵南下,趙構南遷,重返越州,率領數百文武將官至嶺下下馬橋,議事亭(二寺坪),商議抗金國策。事後翻越日鑄嶺,在宋駕站(宋家店)王化村驛站駐蹕。後趙構無力抗金,過長塘頭村獨封大王路亭避難,有幸出逃於湯浦江,故而留給後人有“泥馬渡康王”的神秘傳說。
古道邊上的宋家店村在古代是日鑄嶺古道上一個重要驛站,現在,村子依然保持著古樸自然的原始風貌,村內有多處建於明清時期的古老建築,還有一株號稱“銀杏王”的具有800多年樹齡的古銀杏。清清的溪水穿村而過,溪邊還有一座被古樟掩映、年代久遠的萬安古橋。溪的上游是以生產貢茶而聞名的御茶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