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古典叢書:伊利亞特

日知古典叢書:伊利亞特

《伊利亞特(全5冊)》為古希臘不朽英雄史詩,西方古典文化基石。兩代古典文學翻譯家羅念生、王煥生先生傾力譯作。2012年最新修訂,古希臘語—漢語對照本首次出版。 《伊利亞特(全5冊)》是古希臘詩人荷馬的敘事史詩,是重要的古希臘文學作品,堪稱西方人類古代文明的奇葩。全詩分24卷,15693行,敘述的是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克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描寫了戰爭結束前五十天發生的事情。本書是希臘文—中文對照本,為“日知古典叢書”之最新一種。 《伊利亞特(全5冊)》是古希臘詩人荷馬的敘事史詩,是重要的古希臘文學作品,堪稱西方人類古代文明的奇葩。全詩分24卷,15693行,敘述的是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克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描寫了戰爭結束前五十天發生的事情。本書是希臘文-中文對照本,為"日知古典叢書"之最新一種。 《伊利亞特(全5冊)》極大地影響了從古希臘開始的西方文學創造風格,突破了史詩僅限於記史的傳統,開始關注人物的內心,是詩體小說的開山鼻祖,其文學成就在當今依然有著崇高的地位。

基本介紹

  • 書名:日知古典叢書:伊利亞特
  • 譯者:羅念生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8107427, 7208107424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荷馬(Homer)
  • 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1424頁
  • 開本:32
  • 定價:16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伊利亞特(全5冊)》是古希臘經典文學作品,是古典文學的不朽篇章。譯者乃是古典文學翻譯家羅念生、王煥生先生,王煥生先生於2012年最新修訂出版。
《伊利亞特(全5冊)》採用希臘語—漢語對照的形式,展現《伊利亞特》的原始風貌,乃國內首次採用希臘語—漢語對照本出版該作。絕對值得您珍藏。——責編推薦

作者簡介

作者:(古希臘)荷馬 譯者:羅念生 王煥生

荷馬(Homer,約公元前9世紀—前8世紀),相傳為古希臘的游吟詩人,生於小亞細亞,創作了不朽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統稱《荷馬史詩》。關於荷馬其人,學界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荷馬的存在,所以也有人認為他是傳說中被構造出來的人物。而關於《荷馬史詩》,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當時經過幾個世紀口頭流傳的詩作的結晶。《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謹,是西方第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影響極為深遠。

圖書目錄

總目
1 譯者序
第一至六卷
11 第一卷 阿基琉斯同阿伽門農王爭吵結怨
61 第二卷 阿伽門農召開全營大會試探軍心
133 第三卷 阿勒珊德羅斯同墨涅拉奧斯決鬥
171 第四卷 潘達羅斯射傷墨涅拉奧斯戰事重起
215 第五卷 狄奧墨得斯立功刺傷美神和戰神
289 第六卷 赫克托爾和妻子安德羅馬克告別
332 注釋
第七至十二卷
341 第七卷 埃阿斯同赫克托爾決鬥勝負難分
381 第八卷 特洛亞人勇猛反攻阿開奧斯人
427 第九卷 阿伽門農向阿基琉斯求和遭拒絕
483 第十卷 奧德修斯和狄奧墨得斯夜探敵營
531 第十一卷 兩軍激戰引起阿基琉斯注意
599 第十二卷 特洛亞人衝擊阿開奧斯人的壁壘
636 注釋
第十三至十八卷
641 第十三卷 船舶前阿開奧斯人抵敵艱苦奮戰
709 第十四卷 宙斯受騙陷入赫拉的愛情羅網
753 第十五卷 赫克托爾突破抵抗放火燒船
813 第十六卷 帕特羅克洛斯代友出戰陣亡
883 第十七卷 兩軍鏖戰爭奪帕特羅克洛斯的遺體
945 第十八卷 赫菲斯托斯為阿基琉斯製造鎧甲
994 注釋
第十九至二十四卷
1001 第十九卷 阿基琉斯與阿伽門農和解釋怨
1035 第二十卷 奧林波斯眾神出戰各助一方
1077 第二十一卷 阿基琉斯力戰克珊托斯河神
1127 第二十二卷 赫克托爾被阿基琉斯殺死遭凌辱
1169 第二十三卷 為帕特羅克洛斯舉行葬禮和競技
1241 第二十四卷 普里阿摩斯贖取赫克托爾的遺體
1304 注釋
附錄
1307 古希臘、小亞細亞和特洛亞簡圖
1309 古希臘、拉丁、中文譯音表
1311 專名索引

序言

古代希臘人遺留給後代豐富的文化遺產,舉世聞名的“荷馬史詩”便是其中之一。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史詩。這兩部史詩相傳為荷馬所作,故此統稱。關於荷馬其人,古代希臘人傳下的史料很少,且不確定。古代曾經有多座城市稱說自己是荷馬的故鄉。根據現傳的有關史料,比較肯定的是:荷馬是古代希臘的伊奧尼亞(Ionia)人,盲目,游吟歌手,曾遊歷希臘各地,最後卒於愛琴海中的一個島嶼。關於荷馬生活的時期,古代的說法也不一致,約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不等。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約公元前484—前425)稱,荷馬早於他不會超過400年。希羅多德被譽為古希臘“歷史之父”,他的這一斷言被人們普遍接受。根據希羅多德的斷言和一些其他有關史料,一般推斷,荷馬大概生活在公元前9世紀後半期至公元前8世紀前半期之間。至今仍有人把荷馬生活的時期推斷得更晚一些,不過一般說來,那只是一家之言。
荷馬史詩敘述的是古代希臘人與居住在今小亞細亞西北隅的特洛亞人之間的一場戰爭。根據古代文字史料,這場戰爭發生在公元前12世紀初期(有的史料具體為公元前1184年)。考古發掘考證的年代比這要較早一些,約在公元前13世紀後期。在古代無文字記錄的情況下,各種重要史事只能以傳說的形式一代代口耳相承。特洛亞戰爭作為古代希臘人早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起初就是這樣保存於人們的記憶里。關於這場戰爭的傳說成為當時流行的游吟歌手們理想的材料來源。歌手們對史傳進行加工,賦予其藝術想像,在豎琴伴奏下到處漫遊吟唱。荷馬顯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他創作的詩歌得以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人們遺忘,而是幸運地流傳了下來。
每個古代民族都有自己產生於史前時期的神話傳說,那是他們在生產力水平發展低下的情況下,藉助想像認識和征服自然的產物。古代希臘人是一個富於想像、善於進行形象思維的民族,他們創造了非常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至今仍然表現出巨大的魅力,令世人讚嘆。現在為人們熟知的古希臘神話主要是有關以宙斯為首的一代神的傳說。他們居住在希臘北部的高峰奧林波斯山巔,因此通常被稱為“奧林波斯神”。根據古代希臘人的神話概念,神祇能力廣泛,天空、大地、海洋和地下(冥間)都是他們的活動範圍。神明和人類分別為兩個世界,各有自己的生活。人類生活的世界處於神明的活動範圍之內,不過神明並不事無巨細地介入和干涉人類生活,統治人類。神明和人類的區別在於神明長生,比人類強大,生活充裕、快樂,按照自己的好惡介入和干涉人類生活;而人則弱小,會死,生活艱辛,對神明有所依賴和祈求,用獻祭滿足神明的願望,博得神明的好感,不過他們主要還是靠自身的能力生存和發展。這樣的神話觀念鮮明地反映了古希臘神話的自然本質。
正是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特洛亞戰爭被描寫成為一場神祇間的紛爭波及人類的戰爭。根據神話傳說,主神宙斯很喜歡女神忒提斯,但是命運規定,宙斯若娶忒提斯,他們的孩子將強過宙斯。宙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便把忒提斯下嫁凡人,嫁給希臘東北部佛提亞地區米爾彌冬人的首領佩琉斯。在為忒提斯和佩琉斯舉行婚禮時,所有的神明都受邀參加,只有紛爭女神除外,因為讓紛爭女神出現在這樣的場合顯然是不適宜的。紛爭女神知道後很生氣,便向婚筵扔下一個金蘋果,上書“給最美的女神”。神後赫拉、宙斯的女兒雅典娜和愛與美之神阿佛羅狄忒都認為自己應該得到那個金蘋果,於是爭吵起來。宙斯也難以決斷,只好讓她們去找特洛亞王子帕里斯作裁判。
帕里斯是特洛亞國王普里阿摩斯之子,由於出生時有凶兆,被父母棄於小亞細亞的伊達山中,長大後在山中放牧。三位女神氣沖沖地由天而降,在那裡找到帕里斯。她們向帕里斯說明宙斯的旨意,並分別許給帕里斯好處。赫拉憑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許以權力,尚武的雅典娜許以武功,阿佛羅狄忒則許以讓世上最美的女子給他做妻子,結果帕里斯把金蘋果判給了阿佛羅狄忒。阿佛羅狄忒沒有食言。一次帕里斯去到希臘,拜訪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墨涅拉奧斯的妻子海倫是宙斯與凡間女子所生,被認為是世間最美的女子。阿佛羅狄忒從中撮合,讓帕里斯拐走了海倫,同時還拐走了許多財富,把它們同海倫一起帶往特洛亞。這件事引起了希臘人的不滿。希臘人遣使交涉,沒有結果。據說當時希臘各地英雄都曾來向海倫求婚,他們約定,不管海倫選中誰,他們仍要遇事互相幫助。因此在海倫被拐後,在海倫的丈夫墨涅拉奧斯的請求下,很快便集合各城邦的英雄首領,組成一支龐大的軍隊進行征討,從而發生了有名的特洛亞戰爭。
另有傳說稱,在海倫被拐後,希臘人首先遣使交涉,在遣使未果的情況下,才籌組龐大的征討軍隊,先後花了十年時間。還有傳說稱,希臘人組成龐大的軍隊後,曾經乘船橫渡愛琴海,但是他們泊岸時找錯了地方,不得不返回來,共耗時十年。史詩中描寫的遠征是他們後來又進行的第二次遠征。
根據史詩中的描寫,希臘軍隊幾乎囊括了希臘大陸和沿海島嶼以及被稱為有“百座城市”的克里特島的各部族,分別由各地方和城邦的首領率領,總計有戰船千餘,人數在十萬以上,由墨涅拉奧斯的兄長、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統率。希臘軍隊到達特洛亞海岸後,把船隻拖上岸,留駐特洛亞海濱。由於難以立即攻克特洛亞,因此他們便一面進攻特洛亞,一面不斷對特洛亞周圍地區進行劫掠,一場強攻戰變成了一場綿延時日的持久戰,希臘人最後獲得了勝利。史詩《伊利亞特》描寫的只是戰爭進行到第十年時發生的一件事情,對往日的事情偶爾略有涉及。
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互相交織,美妙動人,令人神往。古代希臘人對這場戰爭的歷史真實性深信不疑,並且把它作為自己民族發展史上的驕傲,但是由於只有傳說,無直接物證,使後代不少人產生疑問,懷疑歷史上是否確有此事。這樣的疑惑一直延續存在到19世紀。19世紀70年代,充滿懷古情感的德國商人施里曼(1822—1890)對被視為古代特洛亞城遺址的地區進行考古發掘。後來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斯(1851—1941)繼承了這一事業,對小亞細亞和希臘本土的許多古代遺址繼續進行考古發掘,證實了特洛亞戰爭確有其事,荷馬史詩中的諸多描寫是當時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從而解開了這一被塵封了許多世紀、在很長時期里困惑了不少人的重大歷史之謎。
《伊利亞特》全詩被分為24卷,是一部戰爭史詩。詩人在詩中通常不直接出面,對戰爭雙方都進行敘述,從而表現出一定的客觀性。不過如果認真體會整個敘述過程,特別是在對戰爭雙方進行並列敘述時表現出的比較色彩,人們仍可以感覺出詩人的傾向性。詩中描寫了不少戰爭場面,畫面都很生動,有如一幅連續不斷的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詩中對不少英雄人物都著力進行了刻畫,如阿基琉斯、阿伽門農、奧德修斯、埃阿斯、墨涅拉奧斯和特洛亞方面的赫克托爾等。詩人刻畫人物時不僅描寫人物性格的正面,也注意描寫人物性格的負面不足,正是這種負面性的東西給事件和人物本身造成悲劇性後果,這一點在阿基琉斯、阿伽門農、赫克托爾等主要人物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從而使整部史詩蘊含著一種悲劇氣氛。史詩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的這種特徵為其後的古希臘文學所繼承。
詩中經常提到命運。命運實際上是當時的人們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的模糊感覺和認識。規律是一種必然性,而必然性的表現往往帶有偶然性特徵,從而使人覺得不可預測,是某種外在力量的體現。命運無所不在,然而命運之神不僅不屬於奧林波斯十二大神之列,甚至在奧林波斯都沒有其位置。人們承認命運之神的存在,但是在擬人化的希臘神話中,這一神靈只是由於其名字是陰性名詞而稱為女神外,卻從沒有她的具體形象,也不知道她具體存在於何處。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主神,威力強大無比,所有的神靈都得服從他,然而他卻也得服從一個在神界甚至都沒有具體位置、顯然處於次要地位的命運之神的安排和決定。他沒有和忒提斯成婚,從而保住了自己的權勢和地位,這表明命運不是絕對的,是可以迴避和改變的。然而從詩中一再提到的許多英雄不可避免地死於戰場看,命運又是確定無疑的。更令人覺得有趣的是在史詩末尾,赫克托爾的生死命運是宙斯用一桿秤稱量得知的。由此可以看出,在荷馬時代,人們對命運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強大的外在力量使他們感到命運的不可逆轉性,但人的生存欲望又使他們強調自我追求,他們正是在這種矛盾和衝突之中探索命運的含意。應該說,充滿完全被動色彩的絕對的命運觀,即宿命論,主要是在古希臘社會晚期才形成的,到羅馬帝國時期尤甚。宿命論的產生主要不在於外在自然力量的脅迫性,而在於社會個體在某種強大的社會力量面前感到的無法抗拒性而表現出的無奈和絕望。
荷馬史詩形成於希臘人的史前時期。它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同時也包含政治、宗教、社會生產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內容,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在古代希臘,它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教材。時至今日,它仍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對荷馬史詩的研究始於古代,一直延續到現在。在古羅馬時期,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曾經被譯成拉丁文(可能不是全部)。歐洲文藝復興以後,荷馬史詩被譯成各種歐洲文字,後來又被譯成其他文字。我國對荷馬史詩的研究基本始於20世紀20年代。一是以敘史和評論的形式介紹荷馬及其史詩,如茅盾、鄭振鐸、戈寶權等對荷馬的評介和王希和的百科小叢書《荷馬》(1924)等;二是主要根據英文材料譯述史詩故事,如高歌的《依里亞特》(1929)、謝六逸的《伊利亞特的故事》(1929)等;三是譯介原著,如徐遲的《依利阿德選譯》,譯者用五音步無韻新詩體從7種英譯本選譯了15段800餘行,1943年由重慶美學出版社出版。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傅東華根據里恩的英譯本用散文體翻譯的《伊利亞特》全本。本書中的譯本是直接從古希臘文譯出。翻譯始自我國著名古希臘文學專家羅念生。羅先生晚年定下宏願,用六音步新詩體(原詩用的是六音步長短短格)從古希臘文原文翻譯全詩。當時他已年逾八旬,且身體不佳,至1989年10月相繼譯出第24卷和第1—9卷,第10卷只譯至第475行未及整理,便於1990年4月10日被病魔奪去了生命。根據先生在彌留之際的囑託,筆者繼續把全詩譯完。
全詩翻譯時採用的是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中Homer: Iliad 1971—1976年的古希臘文本,史詩中譯名採用在我國流傳歷史較久、流行較廣的譯法《伊利亞特》,這是史詩原名的音譯,其意思是“伊利昂之歌”(伊利昂是特洛亞的別稱),每卷的標題為譯者所擬。
王煥生
2012年6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