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鷹鴞

日本鷹鴞

日本鷹鴞(學名:Ninox japonica):是鴟鴞科、鷹鴞屬的貓頭鷹。夜行猛禽。全長30厘米左右,無明顯的臉盤和領翎,眼先具黑須。眼大,深色,似鷹,故名。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無副羽。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

棲息于山地闊葉林,落葉林、針葉林和混交林地,以及樹木繁茂的公園和花園。從海平面到海拔1,700米。遷徙。喜歡在夜間和晨昏活動,飛行迅捷無聲,營巢於樹洞或岩隙中。雛鳥晚成性。捕食昆蟲、小鼠和小鳥等。分布於日本、俄羅斯東部、朝鮮、韓國、中國北部和中部包括台灣地區。一個亞種是遷徙的,在印尼和菲律賓度過非繁殖季節。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物種學史

日本鷹鴞曾經是鷹鴞Ninox scutulata)的亞種——“鷹鴞日本亞種”(Ninox scutulata japonica),2014年被劃分為獨立物種“Ninox japonica”,下轄三個亞種。

形態特徵

日本鷹鴞體長31-33厘米,翼展66-70厘米,體重168-250克。是一種中型貓頭鷹。外形似,這種體形也有利於它在白天活動。與這種習性相適應。頭頸部多呈灰褐色,沒有主要用於收集音波的顯著的面盤、翎領和耳羽簇。上體為暗棕褐色。前額為白色,兩眼之間有一塊白斑。肩部有白色斑,喉部和前頸為皮黃色而具有褐色的條紋。其餘下體為白色,有明顯的、寬而縱向的棕色條紋和水滴狀的紅褐色斑點。尾巴棕色,尾羽上具有寬的黑色橫斑和端斑。翅膀很長。
虹膜金黃色,嘴灰黑色,嘴端黑褐色,帶有暗綠色的蠟。腳黃色,跗蹠被羽,趾裸出,為肉紅色,具稀疏的淺黃色剛毛,爪黑色。

棲息環境

棲息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森林和林地,出現於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常綠林地中,尤其喜歡森林中的河谷地帶,也出現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樹林、林緣灌叢、種植園、果園、以及紅樹林和沼澤。農田地區樹木繁茂的公園和花園。也出沒人類居住區附近,甚至可能在樹木繁茂的城市地區的高大的樹木上繁殖。
日本鷹鴞

生活習性

白天大多在茂密的植被樹冠層棲息,黃昏和晚上活動,有時白天也活動。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大多單獨活動,另外雛鳥離巢後至遷徙期間則大多呈家族群活動。飛行迅速而敏捷,而且沒有聲響,在不接觸樹枝的情況下高速飛過樹木,具有緊急轉彎和幾乎垂直的上升和下降的飛行能力。在向入侵者攻擊時飛行速度更快有而力。常從棲息處突然飛出。
日本鷹鴞
繁殖期常在黃昏和晚上鳴叫,鳴聲多變,如一首悅耳的、近乎音樂的歌曲,聲音不大,但能傳得很遠。兩個或三個短而圓潤的、空靈的、相同音高的環繞音符,音符之間有可聽的間隙。這些二節音或三連音以0.3到0.9 秒的停頓連續叫出。所描述的其他發聲包括尖銳、鼻音、刺耳的呼呼,類似於貓咕嚕聲的持久哼鳴,以及貓一樣的喵喵聲。
在空地、森林邊緣或耕地的樹上捕食,獵物在地面或樹葉中捕獲,昆蟲在半空中捕獲。主要以鼠類、小鳥和昆蟲等為食。追捕獵物有時竟會闖入居民住室中。夏季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例如大型蝴蝶和其他各種飛行昆蟲。但螃蟹、蜥蜴、兩棲動物、小型鳥類和小型齧齒動物(包括蝙蝠)也是其飲食的一部分。

分布範圍

繁殖地: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和俄羅斯(東亞區)。
非繁殖地:汶萊、印尼和馬來西亞。
旅鳥:菲律賓和中國台灣省。
起源不確定:帛琉。
2023年4月,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首次監測記錄到日本鷹鴞。
日本鷹鴞
北鷹鴞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通常營巢於高大樹木上的天然洞穴中,也利用鴛鴦和啄木鳥等利用過的樹洞。營巢的樹洞均較寬闊,其闊度和深淺變化均比較大。巢內沒有鋪墊,或僅有樹洞中腐朽的木屑。如果是鴛鴦的舊巢,其中則有少量遺留的絨羽。每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3枚。卵近球形,為乳白色,表面光滑無斑。孵卵完全由雌鳥承擔,雄鳥則在巢的附近警戒。護巢時極為兇猛,特別是在孵卵的後期和育雛期間,遇到危險時,雄鳥和雌鳥會輪番向入侵者發動猛烈的攻擊,直到將入侵者趕出領域。
孵卵期25-31天。孵出的雛鳥有濃密的白色絨毛。晚成性,父母共同餵食物。雛鳥在巢中停留24-26天,雛鳥至30日齡時陸續離巢。

亞種分化

日本鷹鴞(3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日本鷹鴞華北亞種
Ninox japonica florensis
(Wallace, 1864)
2
日本鷹鴞指名亞種
Ninox japonic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3
日本鷹鴞台灣亞種
Ninox japonica totogo
Momiyama, 1931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無危(LC)。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種群現狀

全球種群規模尚未量化,但據報導該物種從常見到不常見(del Hoyo 等人,1999 年)。趨勢理由:在沒有任何下降或重大威脅的證據的情況下,認為種群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