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飛燕戰鬥機

日本陸軍飛燕戰鬥機

Ki-61“飛燕”式戰鬥機,盟軍代號“托尼”,由日本川崎重工株式會社研製生產。因定型量產於1943年(日本紀元2603年)而又被稱為三式戰鬥機川崎3式戰鬥機,這是一種輕便靈活的戰鬥機,在1943年成為盟軍P-40和P-39的對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陸軍飛燕戰鬥機
  • 外文名:Kawasaki Ki-61
  • 盟軍代號:托尼
  • 類型:Ki-61“飛燕”式戰鬥機
  • 時間:1943年
  • 編號: Ki-61
  • 又名:川崎3式戰鬥機,三式戰鬥機
  • 生產單位:日本川崎重工株式會社
  • 一型產量:2900餘架
  • 二型產量:300餘架
功能利弊,製造淵源,套用範圍,各種衍生型,

功能利弊

飛燕式在爬升俯衝上性能優秀,帶有油箱自鎖死保護及一定裝甲。飛燕裝一台德式液冷發動機,因日本這方面技術不過關,其實就是直接仿的德國發動機,與me109的是一樣的。飛燕是戰爭中唯一使用液冷發動機的日本戰鬥機。飛行員後部有少量裝甲保護,但視野也受到一定影響。
Ki 61Ki 61
飛燕式戰機飛燕式戰機

製造淵源

Ki-61仿製於德國He-100戰鬥機。後者的第一架原型機於1938年首飛。由於納粹德國空軍最終選擇了Me109作為制式戰鬥機,He-100在前後完成了約12架之後,後續研製和生產計畫被全面終止。餘下的He-100戰鬥機先後被蘇聯和日本獲得。蘇聯在吸收了He-100的設計理念後研製出Lagg-3型戰鬥機,後者在蘇德戰爭中有不俗表現。日本則在He-100的基礎上做了適當改進,最終研製出Ki-61。
納粹德國的宣傳照片中出現的He-100納粹德國的宣傳照片中出現的He-100
在德國戴姆勒-賓士公司的授權下以DB-601引擎為藍本,川崎開發出Ha-40機械增壓倒V型汽缸液冷引擎,有助於飛行員的前方視野和引擎維修,1941年12月川崎製造出搭載液冷引擎的Ki-61戰機,原型機測試時曾飛出時速591公里的高速,對此日軍高層感到滿意並於1942年初開始量產。

套用範圍

飛燕式首先出現在紐幾內亞戰場時,令習慣了零戰隼式戰鬥機的盟軍飛行員大吃一驚。許多日本陸軍航空兵王牌也是使用飛燕的。但由於為日軍不熟悉的液冷發動機且較複雜,且後勤補給困難,使得很多飛燕處於故障待料狀態,妥善率不高。
型 號
川崎 ki-61
發 動 機
Ho-40,1175馬力
尺 寸
長28.7英尺,翼展39.3英尺
爬 升 率
2500 英尺/分鐘
最大速度
368 mph
升 限
37730英尺
航 程
1125英里(不帶副油箱)
空 重
4872 lb/6504 lb起飛重量
武 器
12.7mm機槍4挺,執行轟炸任務時可攜帶500 公斤炸彈
機組人員
1人
測試時原型機安裝的是之前決定廢棄的Ki-60戰鬥機上的DB-601發動機,而非日本的Ha-40。等到量產時,日本無法確保製造液冷引擎高溫零件所需的鎳供給來源,為了不影響後續量產日本軍方決定讓缺乏重要金屬成分的Ha-40引擎繼續量產,因此引擎的妥善率開始一落千丈,連帶的讓飛燕的服役成為一場災難。
飛燕式戰機飛燕式戰機

各種衍生型

一型甲(Ki-61-I甲)、一型乙(Ki-61-I乙)、一型丙(Ki-61-I丙)、一型丁(Ki-61-I丁)
飛燕一型總產量:2900餘架。
1944年日本川崎將取得授權的DB-603引擎國產化稱Ha-140(1450HP),換裝新引擎的稱為飛燕二型。
二型(Ki-61-II)、二型改(Ki-61-II改)、二型甲(Ki-61-II甲)、二型乙(Ki-61-II乙)
飛燕二型總產量:300餘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